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已迎宾接客的礼节,像中国藏族同胞的献哈达,蒙您同胞的敬奶茶。早已被世界友人所了解和赞赏。”热情友好的愿日科亚人的迎宾方式,具有典型的非洲特色使人备感他们的真诚友爱”作为文化使者,我刚到尼日利亚工作不久、就被安排拜访尼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贝尔博士。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史学者,自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崇拜者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一他在不少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响评优一地经常向尼日利亚人民介绍中国文化、_他还是中国一《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的热心该考。_因此。一对于…  相似文献   

2.
在我即将结束在中国的任期之际,我感到有必要向《中外文化交流》杂志表达我最热烈的感谢之情,感谢它使我有机会向中国人民介绍塞浦路斯拥有9000年历史的文明。同时,我还要对该杂志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我认为文化的力量要比政治的力量更加强大,因此我在任驻华大使期间将促进塞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为首要工作之一。塞浦路斯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两国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的同时,都保留了本国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我即将结束3年多的任期离开中国,而这恰逢塞中两国建交30周年。为庆祝这一时刻而举行的各种活动表明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3年里, 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官员互访频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两国人民的理解。我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将塞浦路斯诗歌翻译成中文的工程将成为两国文化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我任职期间,我竭力与中国的同行合作以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相互关心,消除漠然”。我相信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向中国和我许多中国朋友说“再见”是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正在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我将以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世界文化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你们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到了我心爱的两本《世界文化》杂志,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对于读者来信的重视和真诚的反馈!我是一名外语系的学生,对于一些欧洲文化,特别是有关英语国家的主要文化背景,特别的感兴趣,而且需要广泛的涉猎,经常要浏览、阅读许多有关世界文化知识的书籍。我觉得《世界文化》真的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其中一些重要的文化背景,我常常摘抄下来,以增进我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且使我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语言文化意识。在此刊物中,可以更多更系统地了解西方人的生活、工作、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他一生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关注中国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同时他很喜欢并很了解中国的文化。高尔基从童年和少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发生了兴趣。他关心过中国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斗争和八国联军进犯天津与北京事件。高尔基在当年7月曾经写信给作家契何夫:“一同到中国去吗?有一次,在雅尔塔,你说你很想到中国去。一同去吧,我非常想到那儿去,并且打算向某家报纸自荐担任通讯员工作。”他在写信给医生斯烈金的信中,非常重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帝斗争:“要是真正宣战,那我就去。一定去。我认为这次战争具有巨大的意义。……唉!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文明!我要从你们身上  相似文献   

5.
拉脱维亚和中国建交10年以来,两国文化交流频繁,越来越多的拉脱维亚人热衷于了解中国5000年的文化,中国也在逐渐地了解拉脱维亚。在江泽民总书记访问拉脱维亚之际,我愿把拉脱维亚的管风琴文化介绍给我的中国朋友。管风琴在拉脱维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当今能够演奏管风琴的人与适于管风琴演奏的音乐厅很少。近几十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作曲家以及音乐爱好者对这一古老乐器的兴趣正在逐渐恢复。人们的这种兴趣反映了两种趋向:首先,人们对音乐文化起源和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音乐及巴洛克式的艺术的兴趣在增长;其次,人们被管风琴…  相似文献   

6.
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以文化交流为桥梁,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了解,促进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这正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要义所在。1996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丰收年。从年初起,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各类艺术团组即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访演。中国的杂技团访问南太平洋的马绍尔、斐济等国,受到所在国从总统到民众的高度赞赏。中国南京艺术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以色列三国,受到八万多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国甘肃杂技团在非洲和中东七国访问,带去了中国的艺术和友谊,佛得角的文化国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平涛我曾经在几所大学作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演,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热情和兴趣。不仅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即或是工科大学,例如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为他们学校的学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学生们欢迎;我利用到...  相似文献   

8.
读者与编者     
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文化译丛》的一名读者(工人),今年我已经预订了你们全年的杂志。去年我曾经通过邮汇直接向你们邮购了八○年全年的《译丛》。但八一年的由于其它各期都已售完,我只收到了第四期一册,每当我翻阅它们时,就觉得深感遗憾! 我非常喜爱这本杂志,一直把它作为我的良师益友,总之对我的帮助很大,因此我迫切地希望您能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重印八一年全年的《文化译丛》,以便读者能保存完整的资料。假如您打算这样办,就请来信或在今年的刊物上通知一下,我马上就汇款来。如果不  相似文献   

9.
根深才能叶茂齐康今年全国政协开会期间,我和张岂之委员同在教育界一个组,他送给我由他主编的《华夏文化》杂志。我在赴会途中的汽车上,在会议间隙期间翻阅了杂志上的文章,觉得十分高兴。这是一份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性杂志,它的内涵较深,外延较广。出版这种...  相似文献   

10.
1999年金以九月的第一天,在世界名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的坪广场上,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隆重开幕了。这是近年来中国在欧洲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文化活动。正如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其致辞中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周活动不仅能够使世界了解中国的古老文明,同时也能够使世界了解当今中国所充满的活力。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则强调,中国文化周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旨在让友好的法国人民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您一直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国际关系方面出现了很多议论,比如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等。请问,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的背景是什么?●我在中学时代就对儒学有兴趣。到了大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考虑“东西文化对话”的问题了。那时我在台湾的东海大学念书,接触到不少美国精英大学如普林斯顿、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到那里去教英文,包括会话和写作。当时我与他们之间就有一些关于中西文化,或者中美文化比较方面的讨论。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段话来描写自己的兴趣,我的兴…  相似文献   

12.
漫忆老挝     
去年我去了老挝,爱上了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北京到万象,乘飞机3个多小时,但有2个多小时是在中国领空上。在昆明着陆办理出境手续,再飞起来,40分钟就在万象降落了。也许因为太近,在机场享受的待遇就跟其他国际航线不同。去老挝的候机室里,有的工作人员拿乘客当听差。代表团中3位作家,都已年过花甲,正利用候机时间商量事,走来一个戴机场职员标志的年轻人,指着老头们喊道:“别说话了,到楼上找人去!”作家们说:“我们的人一个不少。”工作人员说:“你们的人不少就行了?找别的人!把坐这班飞机的人都找来!我要点数。”平时也…  相似文献   

13.
《寻根》1994,(2)
我看《寻根》(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寻根》杂志的创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正如杂志发刊辞中所说,中华民族文化昌明,源远流长,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祖根,我们拥有很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当前,在邓小平同志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毗邻的文化大国,两国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诸如音乐、民间舞蹈、民歌、芭蕾舞、大马戏等等绝不陌生。特别是近几年来,两国间的文化艺术往来络绎不断,生动活泼,令人欣喜。最近,我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一秋波塔(POTAPENKO)和新闻处H秘伊萨耶夫(ISSAEV)在一间宽敞的大客厅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二位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待我说明来意,,他们就滔滔不绝地开始了介绍。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两国签订了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15.
1995年9月底,正值我国人民举国欢庆国庆知周年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文化通讯部在越南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化周”。9月底的越南,秋高气爽,由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丁伟率领的中国中央歌舞团一行60人,抵达越南进行友好访问。国庆之夜,中央歌舞团在越南首都举行首场正式演出。副总理阮庆、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范世阅、文化通讯部部长陈环及三位副部长和各国驻越使节出席观看演出。贵宾对演出表现了极大兴趣。阮副总理高兴地对张青大使说:“我很喜欢看中国的文艺演出,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世界上出类拔草的。”范世阅…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一月我应邀访问台湾。欢乐的笑容,熟悉的乡音,家庭式的会晤,坦诚的交流,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两岸相隔虽近50载,但民族之情,国家之情,文化之情,语言之情,始终把两岸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中华巨龙的腾飞始终是两岸人民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台湾民主基金会执行长高辉教授在发给我的邀请信中,写下了“共创中国人的世纪”这样的语言,令我激动不已。今天我翻阅当年的台湾《中国时报》,始知早在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预言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当时中国人民正处在列强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这个预言恐…  相似文献   

17.
都说90年代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时代。以现代化的影视节目为传播媒介,将中国数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建设成就,及时而翔实地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近些年来不懈的努力,这种对外文化交流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部艺术上乘的影片会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中国电影在世界各国举办的各类放映活动中拥有的观众已近Ic几亿人次;众多观众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中国的最初了解是从中…  相似文献   

18.
寒冬已逝,初春将至。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如约来到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官邸,采访匈牙利驻华大使白明义先生即是我此行的目的。热情的大使先生在一个洒满阳光的房间里接受了我的采访。记者(以下简称记):大使先生,与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匈牙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国家。那么,匈牙利这个国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它的人民又是怎样的?大使:你说的不错,许多的中国人对匈牙利并不了解,这和它的历史以及它的发展现状有关。其实,匈牙利这个国家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果你对欧洲历史很熟悉的…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古希腊人民创作了丰富多采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除明代有少许记述外,直到清末,才有人开始在中国翻译介绍古希腊文学作品并逐渐受到了重视。相传为荷马所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19世纪50年代在中国已开始有所介绍。1857年1月创办于上海的《六合丛谈》杂志第1号,发表了英国人艾约瑟撰写的《希腊为西国文字之祖》一文,对荷马及其作品有如下的记述:初希腊人作叙史事和马(荷马)、海修达(希西阿德)二人创…  相似文献   

20.
铭文出现“人民昌”“中国强”字样的汉代铜镜受到学者的重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体正确的铭文内容释读和相对得体的纹饰图案解说,为学界关心这件文物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考察基础。汉代用语“人民”与“中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与文化理念。而当时“人民”与“中国”的语境与现在并不相同。“中国”可能更多表现文化地理的意义,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符号。“人民”按照当时语境,指代人口总体,语意接近“百姓”。“多贺君家人民昌”与常见镜铭“多贺国家人民安”“多贺国家人民息”“多贺国家人民富”类同,“人民”与“君家”“国家”形成对应,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