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做家长的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和不安:“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还有些家长则如释重负:“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其实,做幼儿园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这些“甩手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健康活泼地成长。关键是家长能否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好,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互联系。对此,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家长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者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园长与教师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更求。可是作为幼教工作者又怎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忍心牺牲孩子的天性、剥夺他…  相似文献   

3.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即将上小学,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纷纷找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甚至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教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担心小学会跟不上。”“我每天回家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每天就是瞎玩。”  相似文献   

4.
问天     
“妈妈,上帝和玉皇大帝谁最大?” “……你为什么这么问?”答非所问,我没有想到五岁多的孩子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上帝是天上和全世界最大的,我说是玉皇大帝最大,对不对?”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经常听到家长询问:“我的孩子已经打过流感疫苗了,怎么还会患感冒?”还有些家长问:“听说幼儿园里有些孩子感冒了,会不会传染给我的宝宝呢?”其实,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下面就它们的不同之处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小鸟”不想飞出窝,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死活不动,家长哄吓并施,连拽带拉好容易把孩子弄进幼儿园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还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于是老师家长联合行动,又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在窗内哭声不止,家长在窗外簌簌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戚戚,每天都上演一遍。送孩子入园为什么如此艰难?家长大都把责任推给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天生爱哭”,“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  相似文献   

7.
来园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9.
有的家长反映,入园都两个月了,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总不太高兴,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别太担心,你可以这样做:●尽量启动孩子的快乐记忆,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幼儿园里什么最好玩?”“老师为什么奖你小星星?是不是你做得很棒?”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里愉快的情景,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还可以与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每天让孩子讲一件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每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位新朋友。让孩子带着“任务”积极投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能一味哄骗或责备…  相似文献   

10.
一、期望与幼儿园多沟通,多参与幼儿园活动。“希望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常与我们家长沟通,以便我们有重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举办几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及时、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全方位进行配合。”“望能经常参加你们的教学活动,一学期一次太少。”二、期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他机会,因人施教。“孩子比较内向,请多多训练她大方的性格和讲话的能力。”“我的儿子敏感、脆弱,特别自尊,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大缺点,希望老师针对他这一弱点予以教导。”“孩子比较缺乏竞争意识,希望锻…  相似文献   

11.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一扇“窗口”,也是家园沟通交流的一条“渠道”。我对该项活动有以下四条建议: ——宜早不宜迟。孩子入园后,家长普遍希望尽快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质量和孩子在园情况;幼儿园应及时听取家长意见,有足够的时间改进教育工作。因此,家长开放日一般宜安排在期初或期中进行,不宜临近期末才安排。  相似文献   

12.
董璐 《家长》2023,(31):42-43
<正>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每次新学期开学,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一出出亲子别离的悲情大戏。“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我想回家!”“妈妈别走啊,再陪我一小会儿行不行?”“妈妈,求求您,我听话了,带我回家吧!”孩子拽住家长衣角,泪眼滂沱,依依不舍。家长也是一步三回头,难舍难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门口大戏虽然情真意切,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入戏快,出戏也快,入园后很快就和小朋友打成一片而“忘记爸妈”了。但也有个别孩子,无论老师怎么哄劝,就是“不出来”,邻居的女儿琪琪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真能干.一岁就能背儿歌,两岁就能认很多字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上的是某某幼儿园,那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可好啦.我孩子上了一期就能写字了。”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谈如何去面对呢?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应某园长的邀请,到她们园参加与家长举行的研讨会。我给家长们出题目是:“从孩子的变化谈幼儿园的改革”。让家长们给幼儿园的工作进一言。根据我的题目,许多家长通过其孩子的一些变化,向幼儿园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现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入口处,一般指幼儿园的大门和门厅,是孩子和家长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给孩子和家长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幼儿园作为孩子的“家”,要使孩子一看到这个“家”,一走进这个“家”就感到亲切,就能喜欢;家长一看到这个自己孩子即将生活的环境,就感到放心,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幼儿园,大多十分重视入口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 “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 “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 “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如何帮助六岁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经比较突出地摆在许多家长的面前。我们曾对三个大班的幼儿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对入学准备视为知识上的准备,每天要求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道算术题,甚至有的家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书借来让孩子提前学习。结果是过早、过度的教育,过高、过急的要求,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当我们问孩子“你愿意上小学吗?为什么”时,有的孩子说不愿意上小学,因为最怕爸爸叫他做功课。还有的孩子说:“我上学,妈妈也会打我吗?”原来他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遭到父母的打骂,因而害怕上学。有一位小学老师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最感困难的  相似文献   

19.
彭武 《早期教育》2006,(2):28-28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相结合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园力图通过“开放日”活动。为家长提供真实了解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情况,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那么,家长如何利用“开放日”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孩子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两种“声音”。幼小衔接的话题受到众多教师和家长的讨论和争议。部分家长和教师将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为把小学时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提前放到幼儿园来学习。一个“声音”说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不合适。孩子在幼儿园就应该好好玩,在玩中成长。幼儿教育要顺其自然,顺应天性。还有一个“声音”说:我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学了总比不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