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有关学科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难形成一个共识。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妨暂且抛开给学科下定义的方式,换一种思路,回到学科之前,探讨学科之前知识是什么状态,学科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种梳理澄清学科的真实本义,并以此为基点,给学科一个相对客观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理论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们已普遍认同并接受了现代化是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并且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它涉及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但对政治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比较简单、模糊。通过对政治现代化理论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对已有政治现代化界定的考察,通过对政治现代化特点的分析,以期对政治现代化进行另一种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相对五四时期质体圆融的小说而言,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存在着形态单一、内容附会,情感投向茫然的病症。究其因,是作家民间立场被阉割、作品民间精神被丧落所致。本文就五十余年的小说现状,从偏枯———民间立场的移位;尴尬———情感投向的两难;原点———民间精神的皈依三个层面,论述当代小说民间立场的历史遭际,以及在新时期涵融了民间精神后的小说土地生根意识的皈依,小说文化内涵的加大,小说人性边界的拓展,小说情感世界的揭秘,小说修辞美学突破的全方位回归史线。其旨在阐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惟有求取民间精神与政治文明的整合,才能赋予文学永久的生命基质,才能达到文学所回应的社会期值。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延续了他一贯的民间写作立场与历史意识,但是在这部作品中莫言选择了土地作为审视民间的切入点,展示了土地对民间的意义以及民间的生存状态;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小说通过一场场的社会运动对历史进行清醒审视的同时,也把复杂的人性放在了历史情势下来审视,使得作品在多维度与多层面上呈现出了丰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延续了他一贯的民间写作立场与历史意识,但是在这部作品中莫言选择了土地作为审视民间的切入点,展示了土地对民间的意义以及民间的生存状态;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小说通过一场场的社会运动对历史进行清醒审视的同时,也把复杂的人性放在了历史情势下来审视,使得作品在多维度与多层面上呈现出了丰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对根据地农村基层政权严重不纯问题的关注、思考与反映,是很能见出他作家立场的独特性和他"问题小说"观的某些根本特征的。他之所以关注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很大关系的根据地基层政权"问题",并以作品揭示问题促其解决,究其本质是"以农民为本位"的人生价值立场使然。论文以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邪不压正》为例,从他揭示农村基层政权问题的尖锐、犀利与独特入手,分析赵树理20世纪40年代问题小说的独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提出蕴含在事物中的"灵力"使收礼者必须回礼,阎云翔则提出了人情在中国人的礼物交换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总之,礼物交换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在山东民间,人生仪礼是人们的主要社交活动场合。在这些仪式中,礼物交换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并且,礼物交换正用一种相对"制度化"而言更加温情的方式维系着民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是余华创作追求的核心.其先锋文本强调对被经验理性遮蔽的“事实“的发现,是本质主义的“真实“的发现,是本质主义的真实观;在对真相进行了绝望的追问之后,强调排斥价值判断,以来自民间主体自身的态度来实现超越;“虚无“与“象征“是余华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与这种内心的真实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于坚被称为具有先锋意义的“新生代”诗人。文章从诗学观点、诗歌选材、内容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几方面对于坚早期诗歌进行再认识。说明他既在传统之中。又在传统之外。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小说家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夫俗子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他们的作品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重视世俗生活的描写,重视世俗化语言的叙写,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生成并流传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其种类丰富多彩。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以徐州民间故事中的神话故事和精怪传说为解读文本,探求徐州民间故事丰富性中的统一性——民间观念的趋向。由此折射出民间故事生成、传播和常胜不衰的大众心理机制,彰显出徐州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党"与"反共"为一体向为学界所共识,以赣南为中心的个案分析中却发现县乡基层"清党"除了国共之间的阶级对立外,更多的是非阶级的国家与地方以及地方权力网络之间的争夺。这种各方围绕地方资源的纷争早在清末地方自治时就已激化,在民国时持续发酵,基层"清党"某种程度上是这一现象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15.
民俗因其具有文化的与生活的二重性 ,可以为中国妇女文化研究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资料。但对民俗的研究仅仅借鉴中国传统民俗学的方法是不够的 ,而应从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中借鉴。其中 ,人类学的理解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最具启发性 ,这是因为人类学与妇女文化研究都是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客家山歌夕阳正红——广东客家山歌民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力量奏响了广东客家山歌复兴的共鸣,山歌民众是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唱歌娱乐交往,展示着民俗的生活性。山歌民众世界呈现出多个层次,业余歌手是活动的核心,老人成为活动的主角。当下广东客家山歌夕阳正红,但是后继者亟待培养。  相似文献   

18.
西和山歌创作的民间修辞是西和农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紧扣表意、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较之传统文人修辞更朴素天真、憨态可掬,具有明显的农民群众草根艺术特色,是西和农民群众性格特征在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土族民间存在着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产信仰、生殖崇拜、家神崇拜最为广泛和典型。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解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以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产生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潮汕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潮汕古民歌由居住在潮汕的疍、畲、獠、俚等少数民族传唱,但根据潮汕民歌文献资料记载,至迟在明代潮汕地区已经有民歌文献资料存在,而清代以后潮汕民歌呈现了辉煌状态,渐渐被地方文献和文人笔记、诗词所关注.这些民歌呈现了潮汕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狂欢化的精神便是这种人文景观的直接呈现.本文拟从巴赫金诗学出发,探讨潮汕民歌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