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斗争经验和新社会建设经验的结晶,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产生的,她不止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智慧的产物,也是他的战友们、党和革命人民智慧的产物。一九四一年十月三日刘少奇同志在华中局党校作了《人为什么犯错误?》的演讲,从世界观的高度,分析了犯错误的原因及对错误的处理方针。这篇演说同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一样,是为着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作的;同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
定语琐谈     
我们知道,“中国领土”这个词组的英语翻译是China's territory,而在美国的许多“中国饭店”的英语是Chinese restaurant而不是China's restaurant。当初,“毛泽东思想”这一政治术语曾被翻译成Mao Tse-tung's thought。周总理认为译作Mao Tse-tung thought更好,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仅仅属于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表在延安《中国文化》创刊号上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光辉文献。在这篇论著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斗争中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严峻现实,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是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看作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井岗山斗争时期,他提出要建设“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抗日战争时期,就更为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在全国革命范围内取得胜利,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因为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又非常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影响十分深远广泛的名言,在思想上应受到经由陈独秀、蔡锷等人传至中国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日本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但这句中文名言应是毛泽东首先使用而流传于世的。青年毛泽东在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时深入批判了中国传统身体美丑观和身体动静观,从一个独特视角提出了强体健身、文武并重的新民见解。从现代体育观的维度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改造国民性,寻求新的救国之道增加了独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成绩是喜人的,也曾陆续出版了一些新写的现代文学史,其中有不少注进了个人研究意见并吸收别人研究成果的地方,“改写文学史”的工作,在稳健地进行。但在一个“观念更新”的盲乱思潮冲击下,“重写文学史”成了一种运动,似乎“一切都翻一个身”,为“重写”而写的“重读”、“重评”文章又多使人困惑,于是对在现代文学史中有着某种贯串作用的鲁迅也感到不好理解了。带着问题,结合《毛泽东论文艺》的有关论述,我又重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为了加强全面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决定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专线保密电话和热线电话。那么,什么是专线电话?它“专”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热线电话?它又“热”到什么水平呢?  相似文献   

8.
一、《复活》的创作史 《复活》(1889——1899)创作于托尔斯泰(1828——1910)的晚年,这时的作家巳完全背叛了本阶级,成了宗法制农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和代言人,因而,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他转变后的世界观及其尖锐的矛盾。 《复活》的素材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任检查官的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  相似文献   

9.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10.
《红高粱》是当代电影史上的一个“事件”.对《红高粱》的讨论,无疑比对新时期其它任何一部影片来得广泛、热烈而深刻:它是全国性的、全民性的、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展开的.换一种说法,人们普遍思索了一个问题:影片到底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那种认为《红高粱》“集中国人愚昧、贫困、落后、性心理变态之大成”、展览中国人的丑、丢中国人的脸的说法,被普遍唾弃.与之截然相反,有人提出,该影片的“总立意是在寻找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思考”,“《红高粱》画出了民族之魂,奏响了一曲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颂歌”,认为《红高粱》表现的“无遮无拦,随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十五大精神,国家教育部作出了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决定,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提高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效果,深化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改革,有必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切实坚持教学观念上的“一个原则”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先后进行了伟大的探索。毛泽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邓小平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建构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14.
曹丕《典论?论文》在中国古典文论中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其第一篇“文的反思”宣告了“人”的时代的降临。由于时代、个人的因素,其蕴含的是一个张力十足的世界,既开一代之先风,肯定了“人”在文艺中的中心地位,也标志着“文的自觉”,不断频频回顾,追溯“文”的伟大传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这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6.
金庸求败     
一些人拒绝金庸,像拒绝黄、赌、毒一样拒绝金庸,在喊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又有人把金庸列为“逮谁灭谁”的首选对象;一些人推崇金庸,给金庸端来大师级的靠椅和捧上文学院长的桂冠,以昭示他在新派“武林”中领袖群伦的盟主地位。 金庸何许人也?一位写了十数部武侠小说而名满天下的老先生而己。如果说,一部小说是小说家的一个招式的话,那么金庸左不如梁羽生,右不比古龙。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数十年来,金庸不败!金学热和金庸热,俨然宏宏然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无人能出其右,后尚无来者端倪。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教育思想是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关于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思想;另一部分是关于培养人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思想.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有关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最关注和着力“研究”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是“立人”,即唤醒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对中国人的“研究”,从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入手,着力寻求“立人”的系统机制与内在机制,为重建民族自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在关于中国人的诸多思考中,积淀了自己的“人学”思想,上升到了文化哲学的高度。综观鲁迅一生,他对中国人的“研究”是全面、深刻的。从客观存在的形态看,潜心学过医的鲁迅的心屏上,映现出了这样三种类型的中国人:病态型、常态型和超常型。相应地形成了中国人的三种人生图景,它们常常混融在一起,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鲁迅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毛泽东称鲁迅为“新中国的圣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如此,真正了解他、理解他的人却不多。随着历史的前进,涌现出各种质疑鲁迅,曲解鲁迅思潮,有人甚至认为鲁迅已过时了,提出要彻底清除鲁迅在人们以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礼貌的力量     
周冒灵茜 《阅读》2015,(14):24-25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是孔子教育世人要讲文明、懂礼貌。可是,在经历了一次打电话的事件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礼貌的重要。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打电话约同桌出来玩,“喂,小老鼠,下午三点来我家玩。别迟到,不然有你好看的!”电话一接通我就大喊起来。“谁啊?怎么这么说话?”一个女人的声音。“喂,叫‘小老鼠’接电话,我找他有事。”“他不在!”电话被用力挂断了。“不在?怎么可能?‘小老鼠’不是说他会在家等我电话的吗?”我嘀咕着,“再试一次,如果还不在,星期一我非找他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