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当前语文课程知识的不良状况使语文课程知识必须重构,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必须关注学生,改变以往知识与人疏离的状况,拉近知识与人的距离,其主要策略为:在知识生产上,改变笼统静态的知识,建构具体动态的知识;在知识选择取向上,淡化学科取向,强化学生取向;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减少控制,增加对话。  相似文献   

2.
当前,语文课改的研究重心已从课程范式的结构转型转向了课程内容的重构层面。语文课程内容的重构基于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重构不是推翻传统重新来过,也不是西方母语教育理念的“话语平移”,而需要回视语文知识教学走过的路径,在反思中把握住语文知识教育应然的态势。自古代以来,我国语文知识教学经历了从混沌零散到明晰系统、从经验到理论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内潜体悟——结构分析——意义构建的三种知识教学取向。  相似文献   

3.
个体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就如同承认同龄学生身材高矮不一样简单明了,这不是价值取向的问题,而是事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4.
从广义知识分类的角度审视现有的语文课程内容,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操作性强的听说读写策略和情境性的言语规则。重构语文课程内容,需要突出语文程序性知识这条主线,形成语文活动与语文知识相互配合、有机整合的内容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荣生 《教育学报》2002,(10):23-26
合意的能力要靠适当的知识来建构。从语文课程的观点看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个知识的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构成 ,是包括态度、技能、策略在内的知识 ,目标的提出与实施 ,受惠于、也受制于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 ,对知识状况的关注和审视 ,应紧急地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陈绍明 《云南教育》2003,(25):18-20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依据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结合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以广泛的人文熏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过去,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比较狭隘,往往重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因而,出现了单纯传授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7.
程芝 《陕西教育》2008,(4):22-22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为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在这种新的价值取向的指引下,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新的教学境界。通过认真阅读、理解和反复思索,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资源知识,是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机构成.从事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并能有效使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优秀语文教师课例、专家文本解读、信息化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研究主要杂志等. 一、语文课程标准 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标准》),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是《标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的创新. 1.三个维度贯穿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支柱。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研究的关键。语文课程内容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语文知识问题,是困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是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进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复杂性、缺乏严密的知识体系基础及研究中的取向失误是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成为问题的现实原因。应当在课程、语文价值和语文课程认识的前提下探讨语文课程价值的多元取向与实践路径,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分析框架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知识教学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从研究范畴、研究立场和方法论研究三个层面可以梳理出知识教学研究的整体现状。审思已有研究仍然存在认识关系的研究取向窄化了知识教学研究的范围,一般层面上知识研究的立场僭越了知识教学中知识研究的根本立场,和“外推式”的方法论研究止步于知识研究形式上的进步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已有研究偏离了教育学的学科本质规定性,淡化了知识教学的教育性问题。知识教学研究需要回归教育性,需要对知识与人的关系进行再思考,对知识的“意义属性”进行再凸显,对“就人论知识”这一教育学立场下“内生式”的方法论进行再重构。  相似文献   

12.
刘芳琴 《考试周刊》2012,(51):73-74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就必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启迪数学思维,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内容是在20世纪50年代汉语和文学分科、加强语文"双基"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理百年语文课程中的语言知识状况可以发现,语言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动荡不定,并未受到足够重视。通过掌握语言知识的层次性、基础性、实践性特征,基于现象—概念—规则的语言发展思路、立足于培养人文内涵、语言知识教学应着重于体验、领悟、实践等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知识密切相关,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影响着课程知识体系的创建。传统知识观导致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单一化和静态化,语文教学关注确定的理性知识;现代知识观提倡知识的创建性和生成性,语文教学不仅关注陈述性的知识,也要关注程序性知识、语用学知识、缄默知识,建构全新的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叶军 《宜宾学院学报》2007,7(10):114-115
语文课程"知识问题"是课程、教学、评价诸方面需关涉的对象。如何对待知识,持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这些是语文课程知识问题必须关注回答的命题。任何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范式的转换,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从知识观而言也呈示着范式的更迭,即从旁观者之"占有"到参与者之"存在"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6.
历次语文课程文件的颁布和发行,是一定社会需要和时代思潮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的深化。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大都强调语言知识内容学习的实用取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的学习取向有以探究实用为主逐渐转向以掌握系统完备的语言知识为重点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在以后又有部分的反复,并最终回归到注重语言知识的有用性学习的轨道上来。我国语文课程文件中语言知识类别的发展趋势是由笼统走向分化,由简单逐渐丰富。教学要求则由透彻理解向触类旁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程与知识密切相关,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影响着课程知识体系的创建.传统知识观导致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单一化和静态化,语文教学关注确定的理性知识;现代知识观提倡知识的创建性和生成性,语文教学不仅关注陈述性的知识,也要关注程序性知识、语用学知识、缄默知识,建构全新的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开展数学教育,必须要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要对知识进行缓存,并科学有效地梳理知识,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知识缓存就相当于一个学生在消化数学知识,而知识重构就是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复习和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记忆缓存到知识重构,可以显著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目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重构.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未来学生学习高级知识的必修课.数学知识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注重和重视学生的知识缓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再造,从而使数学教育的革新和持续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知识缓存到知识再造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是课程知识与情境知识和经验知识之间的界限。封锁与过度开放是当前对待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两种错误倾向。要改变这两种倾向,实现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适度开放。课程知识就要在加强与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联系的同时,对现实社会生活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进行批判重构。具体而言,应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对互动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了语文课程取向国家发展战略的理念、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的理念与导向综合特质的改革理念,以文化自信作为贯穿语文课程的主要线索,对语文课程体系进行了结构化的重构,并将语言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凭借。在未来,我国学人还可以继续围绕语文课程的知识谱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制、语文实践活动的范式继续进行研究,开展2022年课程标准的理论建构与一线教育实践变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