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教材之一,从概率这章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新课程的“新”在哪里,如何来抓住新课程的“脉”,本文从这两方面作粗浅的探讨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学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用好教材,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囿于教材”和“脱离教材”等倾向。笔者认为:只有明明白白用教材,教学才能具有实效、高效。下面以《中彩那天》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验教材《数学3》中的第一章“算法初步”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本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要求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对“算法的概念”这一节从知识结构、功能、呈现方式、数学思想方法及内容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想与广大教师和教研员作进一步的交流,希望对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学的凭借和资源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改变了将教材视为圭臬的教书匠心态.不断努力地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深刻转变.这与新课标“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不同呢?笔者力图从二备《新型玻璃》的实践中一探端倪。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提倡从“圣经式”的教材观转向“材料式”的教材观,怎样使用教科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体征,“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把教材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和使用,更要在教材的使用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合理的重组、优化教材,使之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的和要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正是按照“认同→感悟→行动”这一过程来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的。每一位学习者都应按这一思路来学习这本教材,使学习培训的过程成为认同新理念、感悟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的过程,使这门课程成为转变课程理念、更新教学方式的一道桥梁。为此,特提出如下学习要求:1.理解“理念”、“新课程理念”的意义,认识新课程与旧课程在理念上的区别;理解树立新理念对走进新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解这一核心理念的内涵;认识…  相似文献   

8.
高中实验教材修订本已出版发行 ,本文从“案例”入手对新课程实验提出具体实践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付山 《考试周刊》2009,(41):20-21
自2003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思想品德”教材有7套之多。多种版本“思想品德”教材各具特点,开展对教材的比较研究.有利于促进教材质量的提高。本文以粤版、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为例,拟从编写理念、设计思路、总体布局、教材结构四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希冀找出“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规律和两种版本教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2000年“概率”进入高中课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概率在高中课堂中的表现并非如课程设计者所愿,  相似文献   

11.
娄新红 《教育探索》2006,(11):18-19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原来的“一纲一本”发展到现今的“一标多本”,教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然而,“教材误用”的现象在教学中随处可见,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新的教材,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并明确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苏教版教材在编制形式和内容上较传统教材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广大化学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程的化学实验不仅贯穿于必修1、必修2中,而且还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实验化学”,这不同于以前人教版教材(没有单独的实验教材,只是把学生实验内容穿插在每本教材之中);对“实验化学”的教材怎么处理?模块该怎么教?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好像无从下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3.
用大纲精神分析教材一、理解这节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纲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整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教材分成“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和“多位数”四个阶段,“两位数乘多位数”这节教材,处在第四个循环圈上。从纵的方面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对如何用教材、教教材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认识到“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重要性。“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教师们纷纷运用各种手段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兴趣盎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些教师过于习惯对教材的“灵活”调整,过于追求课堂的气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实际上新教材的编写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和弹性。执教者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加以运用,体现出使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兰赠连 《贵州教育》2011,(24):23-25
新课程改革以来,“统计与概率”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从教材编排来看,可以说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呈三分天下之势(“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不算是独立的教学内容),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安排了11个单元,除了一年级上册没安排独立章节...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概率》第二节.概率是定量刻画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特征量数,通常定义为:在相同条件下的大量重复试验中,某事件出现的次数和总试验次数之比,它是大量重复试验时,每一个结果呈现的频率的一个渐趋稳定的常数值.从随机现象中寻找规律,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的学习体验,已有了一些经验与积累,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了掷硬币、摸红球等富有趣味的游戏,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试验,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进一步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和对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感知,从而对概率的认识发生从感性到理I生的升华.这既是前面学习“可能性”的延伸,又为认识“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以及用列举法计算概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执教和点评者的介绍,本堂课设计时的初衷,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旧教材教出新意来”。这是颇有远见的思路。 其实,也无须看得太远。按照国家教育部的安排,到2005年秋,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算起来也不过两年半的光景就得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如果对上世纪80年代的自然教学改革还不太熟悉,或者虽经历过改革但还不算站稳了脚跟的老师来说,仍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两位老师所追求的“新意”就是在经历这个适应的过程。 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来说,教材的内容本无所谓新旧之分,有区别的只是“意”,即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我们要适应的也就是这个。因此,无论现在用的什么教材,都可以作适应的材料,不必等到有了新教材才着手,这才是积极的态度。两年半的时光,是很难划出“等”这一块来的。 至于本课的记录和评点都很详细,见仁见智,留待大家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吴、蒋二位老师的课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教学观,全面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体现教者和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典型案例.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看法.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传统的教材观是“教材即为知识”,教师和学生都把教材“绝对化”、“权威化”和“神圣化”.而本节课中,教者打破了这一陈腐的教材观,全面贯彻了“教材是范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观,体现了教师是课  相似文献   

20.
一、一词颠倒需更正节选入课文《五蠧》的第四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字二句对举,要么“薄罚”与“严诛”并列,要么“罚薄”与“诛严”相对。查其他版本,均作“罚薄”。显然教材颠倒误排。这一错误88年版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