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家推进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的大背景下,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机构职能划分,特别缺少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基于此,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框架,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设置有力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机构、科学配置划分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顺畅的质量监测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元评估理论,省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通过省级、市(州)级、县级及乡级四级教育质量监测机构联动可以立体、有效地监测教育现状。完善与其配套的常规人员及专家保障是机构体系运转的核心前提。监测结果的发布除了常规层级式发布体系以外,还可采取定期反馈、点对点和自主新闻发布会等发布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虽然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但仍存在不足。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构成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构建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有效运行,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经历了以督导评估为依托的萌芽期(1978—2001)、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和试点期(2002—2014)和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期(2015至今)三个阶段。尽管在价值定位、监测内容、组织实施、结果应用、运行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但同时在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对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和现存问题的分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未来走向需要全面体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宏观调控教育督导定位以发挥监测职能、从监测机构设立走向各级监测体系的内涵建设,并推动信息技术与监测评价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李舜 《云南教育》2007,(7X):47-48
随着云南省“两基”攻坚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经逐步从促进基础教育规模、数量的发展转移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轨道上来,质量和效益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因此,了解、掌握云南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必须符合广东省情,具有广东特色,才会得到认同,才有生命力。具体地要做到: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而测;监测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监测指标体系应是全省联动的监测体系;坚持在常态下对学生集体的质量状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应该依法推进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的发布,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设的推进走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头。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在该制度建设的战略设计中应切实把握好监测的根本定位、内容导向、主要发展原则、实施布局及长效发展的侧重点。同时,需建立从国家到省、地市、县区的体系保障,区分各级的"为"与"不为",建立内外相合的监测结果应用环境,切实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重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这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生发展环境影响因素作为教育质量监测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着质量监测的政策咨询和绩效问责作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需要立足国情。构建纵横交错的"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四水平,以及"标准与评价"、"条件与资源"、"过程与实践"和"结果与状况"四层面的环境因素测评框架,基本可以涵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环境系统,藉此所构建的测评框架可以较好地平衡环境因素监测内容的稳定性和针对性。在监测体系的创建中,规范测评工具的研发流程和技术标准,严谨使用相关数据结果,对科学监测学生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质量监测体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工程。问题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不是一个轮廓清晰并且固定的架构,建设这样一个目前看来还不清晰的"体系",会让我们更加直接地面对体制机制、利益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冲突和困难,需要我们在结构、动力、保障等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设计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国家已经走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随着国家此前一系列基础教育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改革是近年来各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英国、法国和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进行研究,对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形成背景,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面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是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建设基础教育数据库,应针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特点,结合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布局,主动汲取数据库建设现有实践和经验,对现有数据在科学采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和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期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深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借鉴国际知名评价项目和其他各国监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监测工具和规范的实施办法,并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可以准确把握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现状,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存在监测队伍专业水平不足、职责不清、监测报告公开范围小、质量监测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和学校未来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要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完善教育督导与督导方式、增加信息公开度与教育监督、明确职责和重视监测结果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布了若干有关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政策文件,要求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体系,但是体系的建构需要系统的架构理论和方法。文章从目前存在的概念不清楚、结构不清晰等问题出发,对体系建构的路径和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国际教育评价项目PISA在评价理念、技术手段、操作方式上大大超越了传统评价项目,不仅为公众了解学生学科能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阶段,建构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势在必行。探讨并合理借鉴PISA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科学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深入推进,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受质量监测机构建设缓慢、质量监测专业人才缺乏、质量监测方法技术落后、质量监测效果低下等方面的制约,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国家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需要。基于省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四年来的探索,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具研发、程序设计、报告反馈等五大要素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框架,为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发展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目标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转化农村基础教育评价管理体制,根本任务是要建构与完善农村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以建立有效的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制度立法和政策规制,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政策性、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运行机制的独立性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质量监测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质量监测来保障基础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种通行做法,并因与国民整体素质密切相关而上升为一项国家责任。在教育质量监测实践中,应确立以公平为导向的价值取向,监测实施主体应以第三方为主,监测内容应聚焦学情。要防止监测结果滥用,监测结果的合理运用应从制度层面予以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