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射箭是评价古代君子的重要尺度之一,所谓“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可孔子却说:“射艺,主要不在于射透箭靶子,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大小是不同的,这是从古以来的规矩。”从古以来的规矩皆如此,那现代教师评价学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呢?现代心理学发展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  相似文献   

2.
多元智能的实质是:每一个人至少具备8种以上智能,这几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能结构,使得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超过他人。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均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智能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聪明绝顶的。如果要对人的智能做评价的话,只能说他的优势智能是什么,弱势智能是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而不能用“他很聪明”或“他很笨”之类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其“殊”而言:“法治”起约束作用,它警示人们不应该怎样做,即让人们成为一个不逾规矩的人;“德治”起导向作用,它告诉人们怎样做才符合道义,即让人们争为表率而成为一个“君子”.“法治”既有制裁也有儆戒,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防范;“德治”劝人向善,止邪恶于未萌,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导向.  相似文献   

4.
试谈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德州教育学院白朝霞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已不再是“讷于言”的“君子”,而必须是既“敏于行”,又“善于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勒认为,人的智能包括七个方...  相似文献   

5.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也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  相似文献   

6.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层次的智能,教育教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能差异。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在内容、方式、标准、类型、结果等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潜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说:“文章好不好,以及能感人否,在乎修辞。不过修辞是要有天才,教员只能教学生做文章,不能教学生做好文章。孟子说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这启示我们:写作要循规矩,工巧之事顺乎自然。至于什么是作文的规矩,历来有种种说法。对于现代中学生而言,求实务本,遵循以下规矩,夯实写作基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是多元的,评价更应该是多元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个性,但也拥有独特的个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需要。评价就应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真正基于学生给予其多元激励性的评价、差异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0.
陈璞 《现代教学》2008,(9):19-20
君子不器——教师应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所追求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意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  相似文献   

11.
点滴积累终能“巧”北安市通北二中李彩霞,周旭红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使学生掌握语、修、逻、文等有关的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使学生在掌握语、修、逻、文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获得写作技能。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人不...  相似文献   

12.
朱华忠 《教师》2013,(33):1-1
朱熹说:“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他提出了教育的人才观——人人是才,是不同的才。现代西方教育界也一再劝勉人们,务必让每一个学生、每个人在“适应性领域”发展,既不要片面强求,也不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相似文献   

13.
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就是因材施教。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条件下,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教育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但教育的方法且是主张差别对待的。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是为上策”,我们认为,智障生的教育不应该生硬地循纲守规,而应该随生变、随机教。教学中,别急于让每个学生都“理”你,没必要让每个学生都严格地跟着计划走,不妨来个“顺势而为”。几年来,我班以语言训练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教学计划、课堂模式,进行“顺势而为”尝试,确实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7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具有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无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  相似文献   

16.
看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到大家非常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其中,刘迎春、冯淑红、赵静、许琼、林海鹏等同学的观点很有见地。早在1983年,加德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可概括为:(1)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质和可能。(2)每一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有局限性。(3)教育就是要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意味着样样都…  相似文献   

17.
君子不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篇十二句。这句话讲了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应该“不器”。要明白什么是“不器”,则必须先知道何为“器”,故“器”字是这句话的关键。“器”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皿。皿意即装东西的器具。“器”从字形上看,四口一犬,四口象征各种器皿,犬是看守这些器皿的狗。需要看守的器皿  相似文献   

18.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面无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还认为:智能作为一种心…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加德纳(Howard Gardnen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Htultiple intelligence)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不仅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还存在结构类型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该理论因为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征.主张实行成功教育,从而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景巧华 《成才之路》2009,(21):96-96
在生物教学中,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讲,学生背,认为会背了就可以拿到高分。就可以提高成绩。孰不知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环境,自己的成长过程,而我们偏偏要采取“一律”的做法,这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所以,应该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人本来各不相同.我们应该不拘一格“育”人才,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他的学生中有会做买卖的子贡。也有很勇武的子路。有各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打破“一律”这个“牢笼”,放飞学生的思想,让思维长出翱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