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锴明 《考试周刊》2010,(49):185-186
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中学生学习物理一般要经历两次认识上的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关于认识无限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要准确理解这一基本知识,就必须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两次飞跃”的基本内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即由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二、了解“两次飞跃”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目的和使命不同。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使命是在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物教学中实现知识『内化』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学军 《教育艺术》2007,(1):77-78,75
所谓知识的"内化",是指在学习新知识(如概念、定律、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材,创设新旧知识上的认知冲突,提供感性材料,对教材进行展开或简缩,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感知、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讲授这一节,大抵都是先讲“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然后再讲“无限循环”,即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讲的,并未感到其间有什么不妥之处。近两年来思考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才觉得这已成为哲学常识的“两次飞跃论”,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现将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一些特有的素质,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是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存在着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这样两次飞跃.那么,作为文艺创作规律的形象思维,在其过程中有没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如果说有的话,那么,第一,它是在什么条件下,遵循着什么途径来飞跃的?第二,这种飞跃与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化过程又是一种什么关系?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对研究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可能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认识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叫思维。思维方式有许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有三种,即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个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初级逻辑思想思维阶段、直觉思维阶段和高级逻辑思维阶段。认识飞跃中,各种思维方式都在起作用,只是在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那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康年 《科学教育》2007,13(6):69-71
“手脑并用、学研一体”是指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它符合青少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知遵循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只有积累了详实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思维,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实现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强调“手脑并用、学研一体”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1手脑并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1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学校的科技活动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科技科目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完成从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这一重大理论问题.那末,从理性认识向实践活动的飞跃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这是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一项空白.笔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中介理论,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部上,终于找到了第二次飞跃所必经的中间联系、过渡环节--自由认识.自由认识是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融合成的一个崭新的、相对独立的认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许多错误认识,如认为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属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最终归宿;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等等.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走出认识的误区,本文着重澄清如下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许多省市的政治中考都大胆实行了“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的“双开”考试即开卷和开放性试题的考试,考试的改革势必会对我们的教学造成影响。现在,中考复习时,老师们都由以往抓学生背书改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正符合教育改革的初衷。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基础知识是学生实现“第二次飞跃”的起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实现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第一次飞跃是掌握理论知识,第二…  相似文献   

12.
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从重知识到知识、能力并重的飞跃,从知识、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的飞跃。这两次飞跃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过程,而是艰难且复杂的发展过程。即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知识直接内化为素质。素质作为教育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不同于知识、能力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内在性。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素质教育需要有“丰富营养”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真正达到“内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内化”意识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从重知识到知识、能力并重的飞跃,从知识、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的飞跃。这两次飞跃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过程,而是艰难且复杂的发展过程。即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知识直接内化为素质。素质作为教育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不同于知识、能力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内在性。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素质教育需要有“丰富营养”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真正达到“内化”的目的。一、边缘意识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认知视角下的隐喻延伸,对X-er类名词构式作出描写:X-er名词构式的生成机制经历了两次认知飞跃:由人及物,从具体到抽象,这也印证了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生成”,从认知发展角度、思维角度、能力发展角度、个性发展等角度看,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是由“不会”向“学会”,是“生疏”到“熟练”的提升,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  相似文献   

17.
一天,朋友愁眉苦脸地对我说,他那四岁的儿子非常捣蛋,经常拆散玩具,甚至把家里的钟表、电话机等日常用品都破坏得一塌糊涂。为此,他多次动手教训了小家伙。但孩子抹完眼泪后依然我行我素,他只有望“儿”兴叹,徒呼奈何!我听后,劝他下次千万不要随便打骂孩子,应该耐心正确地加以引导,必要的时候,还要表扬孩子。其实,孩子的调皮完全是好奇心使然,这是很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生活中产生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接着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因此冒出“自己动手”的念头。“自己动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9.
该怎样认识教学原则和该提哪些教学原则,这是教育界争论已久的老问题,看法很不一致。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十分复杂的过程。研究教学原则,应着重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的分析。教学过程按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包括两次质的飞跃,其间存在许多矛盾。实践证明,学生的认识活动和人类的认识活动虽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前者有它的特殊性,主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通用哲学教科书中认识论部分的一些较为定论的界定和观点,如关于感性认识的定义、关于理性认识的定义、关于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提法、关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条件、关于“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关于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能够“完成”等,提出了不同的表述和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