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观念"建构的要求,研究了有关建构"化学观念"和"知识情境化"教学的文献,以人教版《化学2》"乙醇"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通过"知识情境化"建构"化学元素观"、"物质结构观"、"科学探究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对"知识情境化"建构化学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习和认识化学学科的指导思想。本文从物质运动、物质守恒、物质分类、动态平衡、建构模型、对立统一、内在联系、质量互变、一般与特殊、定性与定量、宏观到微观、绿色化学等十二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中学化学的学科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院生 《考试周刊》2011,(5):183-184
"人教版"化学2的主题1是物质结构基础,涉及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本文分别从原子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角度综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利于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初步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正>从古至今,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的漫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如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等.近几年化学高考实验试题中更是将定性与定量融合考查,强化图表的分析、数据应用及处理能力的考查.一、多步反应,凸显首尾高考关于定量测定的考查是来自真实的情境,如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的使用等,都要经历多步反应.灵活应用关系式法,按照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进行替换,忽略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化学》(人教版)中的《原子的构成》知识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又一微观知识,为今后学好"元素"、"离子"以及"化学式与化合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编排形式,在学完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之后,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设置了6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从微观角度学习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原子、离子、分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为线索,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化学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用变化的角度看世界、用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变化、用符号的形式来描述变化、用微观理论来指导化学研究与物质的转化等独特的审视和研究以及表达物质世界的视角和方法.要从化学角度认识世界,需要学生有较多的社会生活实践,有比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现行的中国基础教育中,学生到了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教学要求提高、教材内容拓宽加深,不少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为了吸引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构化学是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结构化学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中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1-4]。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构化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尽可能克服这种现象,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端。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不仅从宏观上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把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制作盐汽水”为项目开展溶液专题的复习课教学,通过认识盐汽水、揭秘盐汽水的配方和自制盐汽水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建构溶液专题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等化学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热爱科学等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是在原子、分子、超分子、离子等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从不同层面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  相似文献   

12.
陈玲文 《考试周刊》2012,(10):126-127
作者以《有机化学基础》中"糖类"的教学为例,采用探究法教学,从定性、定量角度推出葡萄糖的结构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可见,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基础上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掌握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学习方法,并将微粒观纳人自身的认知体系,已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1]。中学化学的五个核心素养也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可见“微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微观的抽象性,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宏观认识上,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多媒体在化学“微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三部分知识内容。此部分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为载体,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紧密穿插于联系社会、生活的内容之中。从地位与作用上看,水的知识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化学中学习者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问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然而,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恰好是缺乏将它们进行有机联系的能力,学生很难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符号和从宏观到符号的抽象。本文通过对学习者三重表征形成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旨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理解化学的本质.这一模块的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强.本文着重探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总复习中应采取的策略,希望该模块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叶德伟  肖龙海 《化学教学》2022,(9):14-18+28
以“物质”内容为例,从宏观呈现方式、中观编排体系、微观课程难度三个角度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比较,挖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做出的调整和优化,以期为教师依托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实践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化学学科教育与科学素养提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化学学科教育提到了"不可替代"的高度,笔者认为这是由化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化学是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合成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理论则是理解性质、把握变化本质的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上科学、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中介。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