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基于现代文明中人类种的退化的人性危机而著就的,基于人本主义的视角浅析发现,人本主义存在本体论下自然界的"红高粱"及"祖辈们"的种性,人性本能论下"红色"人性的诠释,"野合"人性的展现,"反抗"人性的内化,需要层次论下生存、尊重、爱情的人性需求,都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人性真谛。  相似文献   

2.
《红高粱家族》的人物形象,作为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既没有崇高的理想,也非代表任何的政治色彩,政治理念、政治背景或某种道德规范,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不同寻常的行为,尽管经历、性格各不相同,然而共同具有的自由独立不羁的品格和浓重的反叛意识、反抗精神及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原始生命力、顽强的生存意识、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依凭对"高密东北乡"的独特叙事,莫言不仅获得了国内文坛主流作家的崇高地位,也赢得了国际文坛重要作家的充分认同。在葛浩文已译介的20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近50部作品中,莫言的小说翻译最多。《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标识性小说,其英文版充分表征了葛浩文以"直译式意译"或"异化式归化"为原则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4.
崔琳 《华章》2012,(32)
莫言是当代文学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在自己“批判的赞美与赞美的批判”的艺术观与人生观指导下,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反传统的的英雄形象.本文将以《红高梁家族》为例,就其所塑造的反崇高的平民英雄形象及作品中短暂出现的主流内的英雄形象进行分析论述,通过解析其所塑造的众多英雄形象,探求其在这些形象背后所寄予的对于英雄乃至人性的完美创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作为用文字表述的小说,文字所表达的意蕴是抽象和无限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却用抽象的文字表述构造了具有形象的可视性的画面。莫言通过无限的想象力和智性,展现了他的艺术思维能力。用文字营造的画面,体现了小说的思想意义,并凸显了小说所独特的精神气质。它使读者获得了更多的理性的和情感性的思考,整部小说散发着强烈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17):125-126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于"主体"地位,翻译是"译者主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全面探究《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从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举例阐述了葛浩文对小说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过程,以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从一位普通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学分支——"抗日"文学,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葛浩文的英译本出版并取得成功,更是将该作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西方国家,成功奠定了莫言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基础。经研究发现,葛译本并非一成不变的翻译原作,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针对译本中的改写现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具现代主义特点的“现代派”小说,但对其主要人物形象的评论众说不一,许多评论家认为他们是抗日的英雄,文章就其人物的行为主观性,还原人物将觉醒而未觉醒的非英雄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0.
刘月霞 《文教资料》2009,(32):11-13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家莫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对立的艺术世界.体现出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而其背后的生命力的张扬、肯定生命的原则正是他创作的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11.
赵羲 《海外英语》2014,(4):144-146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目前是莫言在海外销量最佳的英译作品。葛浩文的译作超脱出归化异化之争,翻译手法灵活,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同时尽力再现原文的风格。习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水平。该文以《红高粱家族》中习语的翻译为例,探究葛浩文习语翻译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一种对原文及译文间的适应与选择。本文利用胡庚申提出的适应选择翻译理论,剖析了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的翻译活动,发现葛浩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译文在各种语境下都做了灵活变通,精确的选择目标语读者所在文化中的词来适应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勒菲弗尔“改写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改写”,重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指出翻译作为一种改写形式,会受到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文章从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葛浩文译《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改写现象,总结了他所采用的改写策略和方法,旨在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电视剧《红高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艺术文本。电视剧编导采用以重构式为主、建构式为辅的改编方式,在大体尊重小说原著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叙事手段、人物形象到情节运用、人物语言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艺术重构,电视剧与小说相比产生诸多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可从艺术媒介本质的差异、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特长与兴趣、时代文化影响以及受众心理与爱好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6.
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深受外国读者喜爱,影响较大,但是在他的译本中尚有很多误译之处。这些误译造成了译本语篇情节的缺失,从而影响读者对小说的理解。依据帕尔默的语篇情节概念,分别找出译本在语篇情节方面的五种图式上出现的误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参与图式中人称称谓上的误译使读者混淆人物关系,同时无法领会高密东北乡独特的说话方式;言语行为图式中陈述情节和表达情节的误译不仅使读者误读人物行为,还会使读者无法了解说话人潜在的情感;次第顺序图式的误译改变了部分语篇的行为结构,造成读者理解偏差;视角图式的误译使个别句子的意义与整个语篇想表达的内容不符,对读者理解语篇造成困惑;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概念图式上的误译削弱读者对语篇的期待。所以,译者应对原文语篇情节进行妥善处理以减少误译,这才是读者识解语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88):15-16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习语。习语翻译在这部作品翻译中至关重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由翻译目的决定。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三原则出发,以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为例研究习语翻译,以期为习语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旨在应用顺应论对《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省译进行分析研究.省译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是译者对译入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的有意识的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19.
汉英两种语言既具相似性又有差异,尤其体现在词汇上。从汉英词汇存在的并行与空缺现象入手,从葛译《红高粱家族》中分别选用的翻译方法及其在译入语中的接受情况,可为其他译者提供借鉴,有助于构建中国文学外译模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上世纪80年代大陆先锋文学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极致个性来源于他在文本创作上所采取的极端叙述。通过对死亡、人与人之间、象征寓意景物等几方面的极端对照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立场分明的爱憎感情。同时这种极端的叙述又催生了一系列的美学效应,因而非常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