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亲家庭中儿童性别角色的移位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的社会性之一,也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单条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单亲的子女性别角色的获得又常常是被忽略的问题。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外部化的影响以及自身的认知发展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单亲家庭儿童易出现性别角色的移位。本根据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实施恰当的性别角色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发展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影响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的心理过程,对它的研究主要从青少年性别角色认同中的焦虑、性别角色认同中的偏向、性别角色认同中的较严重偏差现象等三个方面进行,并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行为是指个人实际所表现的行为模式。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接受成人影响与教育的结果。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性教育,然而大多数的研究者将研究中心放在父母的性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而对于教师、同伴对其影响的研究却不多。家庭教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它决不能取代幼儿园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教师、同伴的影响是父母所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4.
王苹丽 《山东教育》2005,(12):63-63
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一般都会经过无知、好奇、害羞等不同的阶段。身为父母,也许应该消除自己对性别角度的刻板印象,给孩子一个广阔的自我空间。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经历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式,双性化模式两种范式.研究认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者具有最理想的人格特征和最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教育.  相似文献   

6.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及其对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经历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式,双性化模式两种范式。研究认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者具有最理想的人格特征和最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教育。  相似文献   

7.
浅谈青春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天津教育》2000,(12):14-16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要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探讨了现代社会以“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教育为代表的几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当前,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性别角色模糊化现象,使得校本课程开发将性别角色教育纳入视野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学校中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教材中的性别偏见、教师性别比例结构失调等因素,均不利于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作为同一性认同危机的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模糊化现象,需要学校教育不断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征,结合校本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全方位开发,从而实现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14.
青云 《家教指南》2004,(3):2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性教育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庭、社会问题。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关注这个问题。特别是家庭应该是性教育的主体。有父母说,我们没有经过性教育不也过来了吗?这话不错;但你们所处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最大的性刺激也就是《红楼梦》中的贾琏、《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而如今青少年面临的是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全方位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父母应该改变既担心、又不便开口的局面,主动学点性知识,担当起“性家教”的重任。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一直是一件令家长和学校头疼的事情,家长对“性教育”既担心又不便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要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探讨了现代社会以“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教育为代表的几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肖宪根 《家教指南》2005,(12):46-47
《东方早报》、《羊城晚报》报道:7月21日上午,郑州市桐淮小区西门吕贴出一第家教广告,广告的大意是: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对性产生的神秘感,同时,也有困惑,我们愿意辅导性教育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分析,阐述了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优势和培养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必要性,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其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普遍对性别教育重视不足。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缺乏因性施教;家庭中性别角色教育缺失的问题严重。从家庭、幼儿园、大众传媒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性化人格已被证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最佳性别角色模式.幼儿双性化教育应尊重幼儿的生理性别特征,遵循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同时,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双性化的人格特征和教育期望,教育部门和幼儿园也要重视双性化教材的编写和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另外,它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和配合.  相似文献   

20.
男女平等一直是社会所提倡的,但是目前我国女童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这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组织,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平日的亲子接触中,父母的性别观念、性别刻板印象等都会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以及养育方式传递给儿童。因而家庭教育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