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底中国人口已达12.48亿,预计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将出现峰值15—16亿。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走势既受教育发展的重大影响,又使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全球人口突破60亿的日子里,探讨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无论对人口发展还是对教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教育发展对实现中国人口转变具有重大影响1.1 妇女生育率与受教育水平有密切关系大量事实证明,受教育程度与妇女生育率成反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高往往是促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首先,随着受教育年限延长,男女结婚年龄一般也往后推移,而妇女结婚越晚,…  相似文献   

2.
生育率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关注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尤为重要。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数据,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将生育意愿划分为育龄人口的再生育意愿和居民对生育数量的渴求程度,实证分析城市化、养老观念与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第二,不同养老观念对生育意愿具有差异影响,依靠“子女养老”观念显著地挤入了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而依靠“自己养老”观念则明显地挤出了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第三,养老观念在城市化与生育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自我养老”观念能够缓解城市化对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陶亚男  周娟 《教育与经济》2002,(3):51-57,10
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教职工总体状况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教育程度在北理工2001年教职工校内总收入和校外总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结论;教育程度与2001年教职工校内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年校内总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柢,年校内总收入越低;教育程度与2001年教职工校外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年校外总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低,年校外总收入越低;但教育程度与校外总收入的相关性没有教育程度与校内总收入显著。  相似文献   

4.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其具体的变化与人口的相关变量有什么关系,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为科研工作者进行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的研究,以及政府制定、调整社会政策、人口政策提供翔实可靠的实证资料。我们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人们的生育意愿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孩子数“一个太少,两个正好”;总体而言,目前重男轻女现象依然严重;人们生育孩子的功利性目的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有很大程度的减弱;人口城市化、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间接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性别比失衡的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生育率变动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导致生育率变动,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对生育率影响的大小程度及作用方向。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的社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本文的资料来源于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1988年2‰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中国人口资料手册1988》和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1987年统计公报的资料。(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低水平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现状的一个基本事实。实施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提高国民生育意愿和生育率的首要任务,对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我国的婚育现状,发现目前我国的结婚率及生育率均呈持续走低态势,而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生育年龄、生育观念、生育成本、家庭责任等。对比国外现行的生育支持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政府、单位、社会、家庭四个层面,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补贴制度、实行灵活的产假制度、发展公共托育服务、提倡平等承担家庭责任等政策支持举措,以期为我国生育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2000-201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生育率维系在1.22左右,在全世界处于最底端。影响生育率的高低的因素有传统的生育文化、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政府的政策导向等。由于1980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重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过去一胎化政策时期的教育目标做出修订,清理过时的内容;加快幼儿教育;提早儿童入学年龄,缩短中小学学制;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等,以更好地适应二胎化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做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除受制于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外,现代教育还与环境、国防及人口状况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影响关系。我国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教育对人口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教育发达的地区(例如城市)落实计划生育这一人口政策就好于教育落后的地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9.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重申,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党在九十年代必须努力实现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当前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妇女生育率与其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反向运动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人口与教育发展的实践所证实,如60年代初期,印度大学文化程度的妇女终身生育率为2.01,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扩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扩张的外部性及其对劳动参与率的挤出作用。将这两个因素纳入到增长模型,理论和计量分析表明:(1)教育扩张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外溢,促进劳动力人均产出的增长。(2)教育扩张降低了劳动参与率,使其与总人口人均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前我国教育扩张水平距离拐点较远,教育扩张将持续促进总人口人均收入的增长。(3)宏观教育收益率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退休年龄越高,教育扩张对总人口人均收入的提升作用也越大。在当前我国生育率下降、退休年龄可能延迟的背景下,应当继续实行教育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家庭经济学中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尚存的争议问题,使用我国农村微观调查数据,考察我国农村家庭规模对子女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以验证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家庭规模越大,孩子数量越多,子女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低;但这一规律仅对女孩有显著影响,这也佐证了我国生育率下降确实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积累的结论。另外,还论证了当前的生育政策调整,并不会造成农村生育水平的强烈反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1980年以来强制一孩化政策所带来的五个方面的后果,并认为这是中国生育政策改革需要汲取的历史教训。其次,通过对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少子化危机的教训和应对经验的分析,认为生育文化的力量大于生育政策。低生育文化一旦形成,就有政策难以影响和干预的强大惯性。一旦人们形成意愿性低生育现象,鼓励生育也未必奏效,所以人口治理的未雨绸缪必须留出"时间提前量"。中国已经掉入"超低生育率陷阱",生育率转变出现了"四个转向"。最后提出大国复兴需要"新家庭计划",适度生育保障人口生机,优化人口保障长治久安。告别政策性一孩化,同时鼓励二孩化和保护生育的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为人口发展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翔实资料。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民族自治地区,其人口的发展历程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从甘孜藏区人口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地区分布差距、不同年龄段以及各地区生育水平的差异特征等的变化研究,提出生育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素质等是影响区域人口生育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创新和建立生育的利益导向新机制,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定州农村社会概况调查数据对"读书无用论"现象进行考察.发现农村居民教育期望存在明显分化,年龄越大,教育期望越低,越认同读书无用论;相较于男性,女性教育期望更低,更认同读书无用论;教育成本越高,教育期望越低,越认同读书无用论;在校孩子数量对教育期望影响不显著,资源稀释效应未被验证,可能是孩子数减少与教育负担减轻的结果;家长接受教育年限越长、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具有更高教育期望,越不认同读书无用论;教育满意度越高,教育期望越低,趋于认同读书无用论,可能是教育期望与教育满意度互为因果关系的作用.鉴于此,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增加农村教育补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农村居民应提升自身文化知识,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弱化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敏 《比较教育研究》2023,(11):24-34+98
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问题受到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时人口问题也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多重、持续且深刻的影响。人口与教育的关系密切:人口的规模、素质、结构、流动、发展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决策需要顺应人口变化,积极求变并前瞻布局。法国在历史不同时期面临过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生育意愿下降、城乡结构不均衡等人口问题。为此,法国采取了系统性的政策干预手段,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举措有:投资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红利;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人口素质;保障教育公平,改善农村和移民教育;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优化家庭支持政策,鼓励生育;调整教师队伍应对生源变化。这些政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积极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连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呈现了农民工信任结构的现状,并从人口结构特征、社会交往和政府支持角度考察了不同信任范畴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不同对象的信任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任、政府信任和市场信任,总体上呈现出以“家”为核心往外推及的差序格局特征,但政府信任呈现出“逆差序格局”特征.性别对各种信任都有显著影响.两代农民工在以社会关系为载体的社会信任范畴中并无差别,但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的信任度要显著低于其父辈.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越倾向于市场信任和社会信任,而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政府信任.农民工的职业地位越高,其市场信任和政府信任度越高;越低则倾向于社会信任.政府对农民工的支持和帮助越多,获得的信任度也越高.而社会交往的对象与农民工信任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叠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我国的计划生育形势不容乐观,从人口总体形态、就业压力巨大和适度人口数量的角度考察,稳定低生育率仍属必要,而从人们的生育意愿等方面看,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政策也是可行的,仍需坚持计划生育国策。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看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控制数量的同时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很多人觉得,"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看来,这一决定体现了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基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过猛的一时之策。而当前我国生育率已出现下降趋势,生育率是1.6%。有研究表明,生育率在1.8%才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应、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等方面的问题,都呼唤人口政策的  相似文献   

19.
依据贺雪峰社会关联理论,以宗族为主题,演绎出三个推论:村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形成与传统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建立传统型社会关联“宗族”的可能性越小;村民年龄越大,社区记忆力越强,建立传统型社会关联“宗族”的可能性越大;村民经济社会地位越高,建立传统型社会关联“宗族”的可能性越小。应用CGSS2005数据对三个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村民年龄与其建立的社会关联类型没有统计学意义,经济社会地位分化和受教育程度高低与村民建立传统型或现代型社会关联有关联。研究认为社区记忆概念与经济社会分化概念有重合之处,并且社区记忆用以解释村民社会关联的解释有简化论之嫌,建议用价值观念概念替换社区记忆,并从社会关系紧密程度对社会关联类型做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20.
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农村贫困学生的辍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盛淦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120-121,126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作职业、社会地位与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而贫困学生在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时会遇到各种困惑与问题,这些困惑与问题会严重影响了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作者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试分析当前农村贫困学生辍学严重、农村贫困大学生比重低的诱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