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冲的家族从其远祖柳元景在南朝仕宋为尚书令开始,一直是士族门阀,迄唐姓望不衰。柳冲在武则天时奏改《贞观氏族志》,参与修成《姓氏录》,玄宗时期再度参与刊改,又曾私撰《姓族系录》,可以说柳冲最有研究的是谱学。《新唐书·柳冲传》摘录了他一篇长文,其内容主要是从谱学的发展讨论魏晋以来的姓族文化问题,很为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2.
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是西晋乐府诗批评中的两种代表作。《荀氏录》所反映出的荀勖之于乐府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与《宋书·乐志》、《晋书·历律志》等之相关记载,共同构成了苟勖“古今并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崔豹在《古今注·音乐第三》中对19首乐府诗的题解,不仅首次将“前乐府”与汉乐府合而为一,同等对待,而且开对汉魏乐府“题解类批评”之先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氏族志》是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让高士廉等人所修的一部全国士族家谱,对此当如何看?范老认为,“唐功臣很多不是士族出身,《氏族志》规定他们的等级,使取得士族地位”。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观点也是如此,“通过这次修《氏族志》,一部分作官的庶族地主获得了士族身份,而没落的门阀旧族则进一步受到打击,只有关陇士族能大体保持过去的地位。所以总的说,这次修《氏族志》对旧门阀士族不利,对庶族地主有利,对皇权的加强有利”。范老与朱编《中国古代史》的这一观点,是目前对《氏族志》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我提点不同意见,并望得到史学界前辈的指教。  相似文献   

4.
古典目录之书,“汉有略、晋有部、唐有录、宋有目、元有考,志则诸史共之。”这是明代胡应麟在《少宝山房笔丛》中对我国目录著作做的概括说明。目录著作在书目中独立成类,是到《隋书·经籍志》史部开始立“簿录”一门,自此目录学成为专门之学。唐宋以  相似文献   

5.
谱牒学是研究谱牒的产生、发生、发展、作用、辨订的一门学科,这门学识关系宗法、史学、纂例、簿籍等方面的知识,同姓氏学紧密相连,两者互为影响、补充.如果说姓氏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姓氏的来历与发展演变.那么谱牒学则是研究“一家一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各种思潮的交相涌来,原来销声匿迹的谱牒,也被重新翻起,修谱之举此起彼伏,于是怎样认识谱牒,如何对待修谱,便成为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有关这方面的思考,归纳为谱牒由来、谱牒体例、谱牒价值、新谱瑕玷等几个部分,陈述如后,仅供参考.一、谱牌由来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这也许是谱碟的最佳定义了。谱牒始于我国古代的周朝.《周礼·春官》载,周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尊系世,辨昭穆."周朝建立了由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由天子至士民,层层分封,  相似文献   

7.
谱牒之学在我国由来已久,与汉籍存世谱牒形成互补的是彝族谱牒,其内容极为丰富。时至今日在彝文古籍和口碑文献中仍保留着数量不等的氏族系谱、宗族族谱和名人家传,尤其是氏族系谱正可弥补中国谱牒之缺憾。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具有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进而有待我们去珍视、去发掘、去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唐太宗制定了一系列氏族政策,如皇室婚姻中,“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同时组织官员修撰《氏族志》,并颁布《诫励氏族婚姻诏》等。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以李唐皇族为中心、并联合朝中大臣的氏族新秩序,藉此扭转山东士族很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不过,这些氏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海虎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59-60,70
唐王朝建立之初,没落士族旧望不减,社会地位仍然很高,而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包括皇室在心理上不免有些自卑,唐太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迎合权贵,修撰了《氏族志》,顺应历史潮流。唐太宗修撰《氏族志》的过程中不乏有鲜明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敦煌残卷不是《氏族志》,不是《姓氏录》,不是否定孙子故里“惠民说”的铁证,它是当时关于“氏族郡望”的常识性、普及性抄件,它以原始史料的形式,证明了孙子故里“惠民说”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孙子故里考证“条其源系,考其郡望”的重要依据,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弄清孙子故里郡望的关键所在。敦煌残卷的编撰年代应为天宝年间,更具体一点说应为天宝十年前后。  相似文献   

11.
王灼是有宋一代屈指可数的几位专力于词学理论与批评之探索的论家之一,其于词学领域的贡献及其开创之功,是足以彪炳词学史的。对于王灼的主要词学观点及其在词学领域的贡献,杨海明先生《伦王灼的词学观点》一文已作了初步的阐释,总的说来,杨先生还是较好地把握了三灼的词学观点的。不过,对于借鸡漫志》所反映的词学思想,我认为还是值得重新予以探究评析一番的。在展开论论述之前,我们还是先审视一下王灼借鸡漫志》的大致内容。王熙元《历代词话叙录》曾对《碧鸡漫志》的内容及其框架有过一段大致的描述:“是编凡五卷。卷首十二则为…  相似文献   

12.
《姓氏录》写作年代考华林甫关于敦煌文书北图8418号(位字79号)《姓氏录》的写作年代,前贤论述颇多。若从沿革地理的角度来看,还有再作讨论的必要。《姓氏录》著录了八十五郡的三百九十八姓,今残存六十六郡、二百五十九姓,每郡下注有州名。若从中国古代政区沿...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21,(1):33-36
福建省莆田市三清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有明代万历十五年《庶祖妣王氏圹志》碑,为莆田洪氏族人洪斐志石。钩沉相关史料、方志、谱牒及碑铭,可证得碑文所言"先王父京兆公"即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升任"应天府府尹"的洪珠,洪斐庶祖母二位女婿皆为当时名宦。  相似文献   

14.
姓氏制度是属于文化史的范畴,姓氏制度如何,往往牵涉或影响到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面貌或形态,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血缘组织等方面的因革、变化,以及民族融合、婚姻习俗、社会思想等,无不与之有密切联系.因之,历代学者很早就对姓氏制度给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他们的著作,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莫如成书于战国晚期的《世本》之《氏姓篇》,继之则有东汉时期班固所撰《白虎通·姓名篇》,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有专论.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16.
初唐重姓族,无门资的基层文官升迁极慢,下层文人极难升入士流。显庆《姓氏录》淡化门荫,突出军功的姓氏制度刺激着下层文人走向边塞,建功立业,同时也催生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从军诗的高潮。初唐文人从军诗的兴盛与边衅频起的现实和文人自身的慷慨情怀有关,但崇尚军功的姓族观念也是重要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7.
王俭出身于琅铘王氏家族,其《七志》是我国首部私人编撰的书目。《七志》以著录当代典籍为主。收录了前代书目漏收及后代新出之书,新增《图谱志》及佛、道两录,扩大了书目的著录范围。王俭在《七志》中首创传录体的书目体例,并对东晋以来相沿成习的书目分类体系进行变更,使之更符合当时官私藏书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对后世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19.
《南齐书》纪传疑年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纪传疑年录许福谦笔者夙有仿效钱大昕《疑年录》体例撰写一部《魏晋南北朝人物疑年录》之志,然兹事体大,非一蹴可就,故先化整为零,分取有关诸种史籍中人物生卒年有种种疑问者,逐一检核,勾稽史料,为之笺证,以备他年聚沙成塔之用。《南齐书》在南朝诸史中...  相似文献   

20.
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重要代表,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影响甚巨。李朝初权近《诗浅见录》是韩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研究《诗经》的著作,也是很早就将朱子《诗集传》介绍到域外的论著之一。当前韩国诗经学的研究国内才刚起步,权近的《诗浅见录》是《诗经》域外传播研究的重要著作,同时,朱熹《诗集传》也对李朝诗经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朱熹《诗集传》和权近《诗浅见录》的诗经观进行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