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而不屈,中华民族因为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彰显特殊的力量,抗震救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透明、纵深的传播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3.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是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哀伤,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憾,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彰显特殊的力量,抗震救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透明、纵深的传播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媒体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有专家学者说,中国这次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学者说这将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汶川大地震相对于以往的灾难报道有哪些新特点,这次新闻报道对于以后灾难报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已经开始探究,本文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从年初的南方雪灾、非常舂运到汶川大地震,从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到“神七”圆梦,我们的编辑记者用笔和键盘,用声音和镜头,更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记录和揭示了中国的大事件.大变局和大进步。同时,我们的编辑记者越来越尝到了媒体融合的好处,并不断从媒体的融合中彰显出媒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尽管代价巨大,却成了一次凝聚,唤醒了人类社会的爱,唤醒了中华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魂,树起了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而产生这样的效果,媒体的报道作用是历史性的,远远超过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报道,特别是主流媒体发挥了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大报大台及其新闻工作者有以下四方面可圈可点、可歌可赞: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难岂能成媒体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九江2005年11月26日发生5.7级地震,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灾难却成了一些媒体难得的新闻“盛宴”和“狂欢”。地震发生的次日,我正在湖北某地,当地的几家都市类报纸都拿出优势质量和数量的版面来“迎接”这场也许对他们看来是难得的报道“机遇”。有一份24版(其中尚有1个整版的  相似文献   

11.
从年初百年难遇的南方大雪灾,到四川汶川的5·12大地震,突发性灾难使中华民族经历着一个个严峻的挑战。在地震、暴雪等灾害面前,我们的媒体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他们采用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从年初的南方雪灾、非常春运到汶川大地震,从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到“神七“圆梦,我们的编辑记者用笔和键盘,用声音和镜头,更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记录和揭示了中国的大事件、大变局和大进步。同时,我们的编辑记者越来越尝到了媒体融合的好处,并不断从媒体的融合中彰显出媒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年初百年难遇的大雪灾,到藏独分子打砸抢、海外奥运火炬传递屡受骚扰、美国CNN主持人无端辱华、胶东列车出轨事故,再到如今阜阳的EV71疫情与汶川的5·12大地震……2008年还没有过半,但是,这一连串接踵而至的突发性天灾与人祸,已经注定了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一个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全面覆盖一场灾难,既然是第一次,自然就有很多值得留意和检讨的地方。检讨,不是为了打击士气,更不是要在伤口上撤盐,而是为了走出一条更宽广更有远景的大道。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触动了新闻工作者敏感的神经,短短几天时间,数千名记者云集灾区,媒体的积极介入让公众能及时了解灾情,并鼓舞起了抗震救灾的极大热情;也使本次灾难报道成为透明度很高,并赢得国内外普遍赞誉甚至被称为是具有中国新闻史里程碑意义的传播范例。  相似文献   

17.
《武汉晚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抗震救灾的报道之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做到“在灾难面前张扬人性,在死亡面前传递坚强,在困难面前传递力量”,在报道进程中坚守“一观”;彰显“两心”:构筑“三力”,体现出媒体的情怀与担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3,(6):20-22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雅安全市遭受重创。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强烈地震。雅安受创更甚,芦山、宝兴、天全、荥经、雨城、名山、石棉、汉源六县二区无一幸免。2008年—2013年,五年,雅安,两次地震之殇。作为当地主流媒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见证了雅安这五年的起起落落,从受灾到重建,从重建到再度受灾。  相似文献   

19.
突发灾难具有“事件突如其来”“生命财产损失大”“悲观恐惧情绪易扩散”“发展趋势难以预测”“信息传播动态分散”等特点。正由于以上特点,突发灾难报道难度往往远远大于日常报道,也最能体现媒体的素质。笔者试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云南记者站的实践为例,论述在突发灾难面前,如何做好“灾情报道员”“信息交通员”“心理辅导员”“现场救灾员”等角色,凸显媒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游光辉  王劲 《中国广播》2008,(7):103-10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强烈的震波冲击了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的德阳市:紧邻汶川的绵竹、什邡两个县级市损失惨重;德阳市区及广汉、罗江、中江等县市受到强烈波及。大地震也使德阳的广播电视遭受损失:除绵竹、什邡的广播电视设施严重受损外,德阳市广播电视台也因核心机房和广播电视差转台设施设备损坏、有线电视网络受损而中断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