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湖南省未来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是建设文化强省重要战略的支撑点。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对湖南14个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得分将全省的14个市州分为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区域三种类型,发现湖南文化产业呈现出以长株潭为中心、向外围扩散、逐渐减弱的规律,据此提出了各市州今后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全省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高校科技创新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检验,分析R&D投入对高校科技创新产出影响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推动各高校和地区制定措施提升R&D投入产出绩效,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RD投入的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的地区总差异和地区间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总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从2003年起总体呈减小之势。东部地区RD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都较大;西部地区RD投入的区内差异变化较平稳,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有所扩大;中部和东北地区RD投入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都较小。为促进我国各地区RD投入的稳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稳定,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出结构调整;增强我国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2011年31个省域初中教育投入与产出水平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省域之间在绝大部分单项指标上几乎无差异,仅有个别指标差异相对明显。从综合指标差异上看,初中教育省际差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表现在产出效率、产出、投入和实力水平,其中,产出效率的差异最大,实力水平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5.
王义  任君庆  雷志安 《职教论坛》2018,(3):66-73,80
通过对2010-2016年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均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高原期",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弱;B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相对"稳健"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平滑期",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最强;C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均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上升期",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弱。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6.
教育投入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育投入的区域差异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反映了经济、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现阶段研究教育投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1978年前发展缓慢,波幅较大,1978年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投入受到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较大,教育投入总额增长更受益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育投入在结构上呈现“三升三降”的特点。教育投入在省际间存在重大差异,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7倍多。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经济的差异在于知识的差距,知识的差距在于教育的差距,要缩小经济差异,就必须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地方公共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表明:2001-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都在增加,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地方普通小学的比例都在减少,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中等教育的比例在减少,但是同期西部地区地方公共教育投入分配给中等教育的比例在提高;2001-2011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的地区差异表现为,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和地方普通高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是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初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的该数据是中部地区增长最快,而在东部地区,各类学校的该数据增长都是最慢的。从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看,中部凹陷问题突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教育投入与学费的比值明显高于普通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则较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既要不断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区域布局,更要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投入,同时鼓励学校努力拓展筹资渠道和多元化办学。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根本利益诉求在于财政投入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同发展。然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功利性、绩效评价与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削弱了该良性协同效应的建立基础。本研究引入高等教育其他外部治理主体为辅助变量,运用1999至2011年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空间相关性为基础,构建动态VECM模型,对两者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长期因果关系以及强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勾勒出协同效应分区域的不同表现。研究结论如下:两者之间大多只存在单向的短期或长期因果关系,还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高等教育的其他外部治理主体在促进两者协同效应上发挥了协调作用;协同关系不存在全国统一模式,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绿色食品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绿色食品概念以来,绿色食品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尚存在技术水平低下、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等诸多问题。为探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讨论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产业的发展及政府扶持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回顾总结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对于经济开放程度和政府规模的几个主要理论阐释。利用1992年到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检验了对外贸易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关系。我们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省级政府的支出和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我们认为,实证分析的初步结论支持了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扩大政府规模的假说,并且反映了经济活动部门间转移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耦合理论的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首先,建立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耦合模型构建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定量分析模型,最后,以安徽省"十二五"期间面板数据为例,对两者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7001,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等协调。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以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为指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我国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空间分布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各地区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的绝对差异均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当务之急必须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的政府分担机制,强化省级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的统筹;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全过程动态监管,以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存在差异。探讨了安徽省汽车产业空间布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之后,在市域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在检验。研究发现,安徽省汽车产业主要布局在皖东南和皖东北地区,以及合肥、芜湖、滁州等几个主要城市;市场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土地价格是安徽省汽车产业空间布局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和交通方面的突出优势使得皖东南地区成为安徽省汽车产业布局最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19.
FD I技术外溢存在地区差异。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基于Cobb-D oug las生产函数构建对数线性回归计量模型估计广西各地资本、劳动产出弹性,并估算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变系数面板模型(SUR模型),测算FD I技术外溢作用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区FD I技术外溢效用存在规律性差异,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技术外溢效应越显著,越有利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相对于前者有待提高;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