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悦亮 《学子》2013,(5):42-43
一、对话式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师生在平等中对话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交往的客体则是主体间的关系或话语文本。师生之间不再是老师管束学生的关系,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属于双方的话语情景的对话式关系。教师是一名"对话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当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在和学生的共同对  相似文献   

2.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互动”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目的是确立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这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意味着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结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参与热情的高涨,创造性的解放。“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对话式”教学。它是对话主体间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是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对话教学原理”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意味着师生之间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意味着一种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师生智慧共同成长的重任。特级教师仲广群总能以他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角色将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合作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参与,即学生、数学教材、教师之间进行一次一次真情地交流。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许多的精彩生成,许多的独特风景,许多的学生都因对话产生,因对话感动,因对话促成生命的成长。对话教学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  相似文献   

7.
汤红玲 《湖南教育》2003,(19):32-33
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昭示着平等与民主。理想的阅读对话应是活化的对话,它意味着师生从僵化、禁锢、依附中超越出来,视野融合;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进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  相似文献   

8.
林达思 《教育艺术》2009,(7):68-68,6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分享理解.  相似文献   

9.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对生命的尊重。新课程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着,共同思考着,共同灵动着,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涌动着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教师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在学,同时也在教.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对生命的尊重。新课程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着,共同思考着,共同灵动着,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涌动着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12.
王蕾 《生活教育》2012,(3):73-75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意味着教育在语言中,通过交往作用于师生的心灵,开掘着精神的生命。因此,对话就是教育存在的家园,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参与,即学生、数学教材、教师之间进行一次一次真情地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教师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在学,同时也在教。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平等对话是关键,对话文本是基点,生生对话是亮点,师生对话是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传统教学忽视人的灵性与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新的教学价值观和过程观的理念指导下,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营造氛围,平等对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生命主体的唤醒和欣赏;课堂上,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才能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  相似文献   

18.
马玉靖 《宁夏教育》2012,(7):114-115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新、共享与合作的过程,是一个激活师生个体生命、实现师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大师,挑战权威,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在思维与灵魂的碰撞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曾芳 《中国教师》2012,(19):60-62
<正>课堂教学对话是指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的教育思想,笔者理想中的课堂对话方式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那么,如何创设科学课上的有效对话氛围呢?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了如下主张:  相似文献   

20.
一、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充满民主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