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运动员单个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国内比赛单个技术的运用次数和成功率均低于国际比赛;横踢和下劈是国内比赛的常用单个技术,而横踢和双飞踢技术是国际比赛的常用单个技术;国内比赛后踢运用率高于国际比赛的水平,而后旋和旋风踢均低于国际水平.建议今后应该加强技术细节的训练,提高动作质量,提高抗失分能力,加大勾踢和推踢技术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观摩等研究方法,通过散打规则修改前后,2003年与2004年两次全国锦标赛中大级别运动员的技术统计,分析探讨规则修改后对大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的影响。结果发现:规则修改有效地增进了大级别散打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了观赏的价值;大级别散打运动员2击组合中不同类型组合的平均每局运用次数,除AB类(拳腿组合)有所下降之外,其它各类组合的运用频率均呈上升趋势;3击组合中,除AA类(拳法组合)运用次数有显著上升之外,其它各类变化均不明显,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4击及4击以上组合则基本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新规则背景下,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跆拳道8个级别74场比赛中运动员的得分技术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使用新规则后的场均得分有了显著提高;得分技术中,腿法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技术,拳法在比赛中的得分仍然很低;比赛中腿法技术的运用成功率较高的是:后横踢、下劈、前横踢,在组合技术的运用成功次数排前5位的是:前滑步+后横踢、后滑步+后横踢、垫步+前横踢、垫步+下劈、前滑步+下劈;在比赛的得分中,1分分值的得分率在降低、2分及3分分值的得分在比赛中占主导,击头得分技术的种类在比赛中大大增加,旋转腿法技术在比赛中的成功使用次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王薇在2010年全国女子散打锦标赛王薇在比赛中主要失分动作手段进行研究,旨在对王薇在比赛中的失分有所认识。分别探讨了王薇对拳、腿、摔三种主要进攻动作的防守技术在比赛中使用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录像,从中发现在女子散打比赛中,腿法进攻占主导地位,对腿法防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摔法居中,拳法最低。而在腿法中侧踹腿,鞭腿,正蹬腿和其他腿法,鞭腿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都是最高的。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有必要加强防守鞭腿的技术,突出重点练习。  相似文献   

5.
十运会散打比赛高频率组合动作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运会”散打比赛录像进行解析统计,着重对比赛中的高频率组合技术的运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运用情况和运用特点,提示制定训练计划时要以高频组合动作为主;教练员应选用或自己创编高频组合动作。  相似文献   

6.
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212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腿法在跆拳道比赛中的运用,横踢是核心技术,特别是后横踢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其得分率占80%以上,拳法得分依然为零,因此应加强拳法得分能力的培养;男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腿法的得分均优于女子运动员,说明我国女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技术的掌握不如男子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采用防守反击打法的运动员占多数,以稳求胜.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中外女子运动员腿法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腿法技术运用是女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使用次数较多、成功率较高的腿法技术主要为鞭腿和侧踹腿,而正蹬腿及其它腿法技术在比赛中逐渐被淘汰.中、外女子运动员在鞭腿技术的使用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国外运动员运用侧踹腿技术的意识、能力均远逊色于国内选手.  相似文献   

8.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 kg级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为前期研究的基础,针对我国选手主要的6个国家的6名对手,在2011年世锦赛、2012年世界区及各洲区资格赛、伦敦奥运会上的临场技术运用情况,对其交手回合进行采集和分类,对该级别技术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1)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以左实战式的技战术应用能力较强,且左开式和右开式的整体竞技能力较为均衡。个别选手左、右实战式均具备较强的对抗能力。2)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在比赛中常用技术依次为横踢、推踢、下劈技术,横踢技术比例使用情况高于国际比赛平均值,且前横踢技术的使用比例上升趋势明显。3)从得分技术的使用来看,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前横踢技术得分能力较强,侧踢技术成为新的得分技术关注点。4)下劈和横踢是主要的击头得分手段,且出现围绕此2项技术的变换技术,成为该级别击头技术新的趋向。为不断适应当前世界跆拳道技术发展变化的特征,继续保持我国在跆拳道女子-49 kg级上的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观摩、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年以来俄罗斯优秀散打运动员穆斯里穆的所有国际比赛场次进行技术指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选手在拳法的运用上主要以贯拳和冲拳为主,配合运用抄拳;在腿法的运用上主要以鞭腿和转身腿法为主,转身腿法是他的杀手锏;在摔法的使用上主要以接后低鞭腿摔、下潜抱摔和贴身摔为主;单一技术的运用率明显高于组合技术,但组合技术的得分成功率较高等等.针对这些技术运用特点,本研究认为应全面发展我国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改进动作细节,培养技术特长;应加强对转身动作的进攻及防守训练;强化进攻后的防守意识,尤其拳腿进攻后要加强对摔法的防守训练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专家访谈、观察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和2012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中81名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优秀组运动员在拳法、腿法、摔法、拳+拳、拳+腿、腿+腿、拳+腿+摔、腿+摔、截击、挡+腿、闪+腿技术成功率上都显著优于普通组;2组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和防反组合技术的局总使用次数呈现出随级别递增而逐渐减少的趋势;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呈现出以拳+腿和拳+拳为主要进攻组合技术,以格挡为主要防守技术,以挡+腿和闪+腿为主要防反组合技术的运用特征,需要加强的是强化拳腿技术得分效果、发展快摔技术、突出截击的实效性和闪躲技术的运用能力。旨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结果为散打技术发展趋势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施,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往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竞争的成败。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机会,对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及高校的优秀跳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关于比赛中紧张焦虑等内容的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带省专业队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对当前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焦虑问题及应用心理技能应对等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采用的训练手段及效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激流回旋竞技运动的奥运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11-1413
在系统剖析国内外激流回旋项目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激流回旋竞技项目的发展进行战略研究.竞技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于空间意义上的数量增长及关系协调,也体现于时间维度上的不间断性,具有时空的协同性.世界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格局表现为"以欧洲为核心的四强领先与列强纷争",女子单人皮艇和男子双人划艇是我国激流回旋运动员北京奥运夺金的重点项目.要促进我国激流回旋竞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和谐组织文化建设、训练与竞赛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培养、科技攻关与信息服务以及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日本空手道的入奥历程,总结了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的模式与体系,重点分析关键队员的技术状况,以期为中国空手道奥运备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体系完备,在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训练上有其独到之处。日本空手道注重国际、国家与地区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举办空手道的比赛与培训。东京奥运会,需要重点关注、分析日本8名空手道运动员的竞技状况。建议中国空手道要协同作战,做好赛事、培训和竞赛科研分析工作,力争东京奥运会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邹市明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心率及血乳酸值变化特征,探索其专项素质特点。方法:监控包括邹市明在内的485、1 kg级国家男子拳击队队员6人和贵州男子拳击队运动员12人在教学、正式比赛及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反应。结果:1)教学实战中邹市明第二、四回合及第二、三回合后休息时的心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2)邹市明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3)邹市明在30 s击打沙袋、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心率水平及强度手靶、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4)贵州拳击队队员跳绳双摇200次、实心球对墙平推1 min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邹市明,跳绳双摇200次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国家队队员。结论:邹市明及其他国家队队员在教学实战中的心率及教学实战和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反映了高水平小级别拳击比赛的大运动强度及较强的无氧酵解需求;与其他小级别国家队队员相比,邹市明在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中更能发挥无氧酵解能力,也体现出其优异的专项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瑛  宋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18-118,120
使用电子护具能维护跆拳道比赛的相对公平,是对跆拳道技、战术训练的约束和引导,也给世界各队重新排定座次提供了机会,但其在自身技术、对比赛的负面影响、引导和推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对跆拳道项目传统内涵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建议:中国队尽快研究和总结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以便尽早适应,并在今后的比赛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6.
第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若干技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7、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所参加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的技术指标与比赛胜负都呈显著相关,分别是助攻、2分命中率、篮板和抢断;两届奥运会相比虽在进攻效率和进攻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总体指标上只有前场篮板和助攻方面有显著变化而助攻变得更差。应加强中国球员身体和技术的高强度攻守对抗训练;提高个人防守的攻击性、整体的协同性;注重外线球员的培养;提高攻守转换速度;加强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交流,借鉴欧美先进经验办好国内联赛,提高CBA联赛的对抗程度和比赛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第25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的所有比赛,结合国际篮联提供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对参加此次比赛的中国男篮进行客观评价,发现问题所在,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比赛成绩的技术因素主要是完成质量.2)运动员比赛成绩除技术因素外,还受到心理与临场发挥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3)运动员在比赛中分别采用了提高难度、提高完成质量和难度与完成质量同步提高三种战术.4)国内采取特定"一加三减"规则有利于蹦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女子手球常规技术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九运会、2002年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及第15届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前8名队常规技术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相关分析,旨在探讨影响女子手球比赛名次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守门员封挡率、防守成功率、总失分、总射门成功率、助攻等指标在国内和/或国际比赛中对名次影响较大.认为,同一技术指标在不同的比赛中对名次的影响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比赛的水平和特点,我国女子手球应提高防守水平和控制球能力,以尽快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网球比赛使运动员产生巨大的压力,处理不当则会使运动员功亏一篑。进行网球压力训练的作用研究,可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重视压力训练,挖掘驾驭比赛压力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应付比赛及应对比赛中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使他们的心理、技术、战术及身体方面对抗压力的能力更加强大,经验更加丰富,从而增加运动员取胜的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