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每当我手捧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河北教育》细细品读,一股熟悉、亲切、感激的情感就会在我的心底暖暖的腾起: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指引我“转识成智”,丰富了我职场生命的《河北教育》,如良师益友陪伴着我度过了三十年历久弥新的教育时光。  相似文献   

2.
青山碧水,自有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天然风韵; 热土潇湘,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千古美名。 我与《湖南教育》的情感,可以浓缩为四个字: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3.
青山碧水,自有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天然风韵; 热土潇湘,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千古美名. 我与<湖南教育>的情感,可以浓缩为四个字: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来说,《湖北教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且是老师.是朋友。我的进步,我的人生,都与她紧紧联系在一起。提起《湖北教育》,我脑海里出现的也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20多年了,那记忆还那么清晰,那么新鲜,仿佛时间的流逝并没有使它褪色。  相似文献   

5.
楼梯在噔噔作响,倏然问一位汗雨满面的年青人扑通跃入房门:“大夫老师,大夫老师,我妈此刻正头痛如裂,滴水不入……,谢您前去看一下……”。啊,这不是已经毕业离校的方华同学吗!我火速拿起备有针具、脉枕的小包,顶着七月喷焰的烈日,行进在酷暑炎蒸的街巷。我出生在业医世家,乃幼承庭训,受道家学。然当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读到台湾大学教授周志文先生的一篇文章《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浪漫》,文章朴实无华,其中许多见解深深地触动了我。透过无声的文字,我读出了为人父母的辛酸、无奈、心疼以及峰回路转的喜悦。文中一段话振聋发聩,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谨记:教育应该想办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使他(她)自得、使他(她)快乐,而不是使他(她)迷失、使他(她)  相似文献   

7.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走过了多风多雨的季节,我阴差阳错地走上了教育路。这是一条风雨教育路,一走就是三十三年。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老师》作者陈桥驿先生,是浙江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终身教授,他在年届九旬时清晰地回忆了自己从私塾到大学的28位老师。细细品读《我的老师》,感受诸位老师对陈桥驿先生的言传身教,能让我们了解陈桥驿先生的学习史,窥见民国时期的教育史。首先,为陈桥驿先生的勤奋好学点赞。他的学习可以用"轻轻松松"形容,在上学期间经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并非说他是天才,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即将迎来创刊七十年之际,我的教学生涯也即将进入第三十个年头.看着办公室书架上那一排蔚为大观的历年《历史教学》杂志,觉得这不仅是一部厚重的学术史,记录了新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心灵史,承载了我很多的探索、思考和情感.回顾三十年所走过的路,我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历史教学》的启迪和支持,同时,...  相似文献   

11.
在听朱老师的课之前,我已经听过其他博导的课了:王金福老师丝丝入扣的逻辑力量,崔绪治老师出口成章的诗化语言,任平老师恣肆汪洋的思想波涛……无不让我醍醐灌顶,心灵在受到撞击的同时舒展而奔放,并期盼着下一次上课。带着同样的期盼,我走进了朱老师的课堂。坦率地说,朱老师的课并不以语言魅力见长,但同样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与其说来自他的学问,不如说来自他身上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亲切。这样说吧,上其他老师的课,我会感到学问的高贵与深不可测;上朱老师的课,我却会感到学问就在我的生活中触手可及。面对其他教授,我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而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每每会忘记他是老师,因为他总是以商量的口吻与我们四个博士生一起平等地探讨。朱老师上课,  相似文献   

12.
相信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过<中学语文教学>的滋养;而我,则受惠多多.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我始终心存感激;这份情感久萦我心,却从来不曾梳理过.如今,<中学语文教学>已届而立之年,回首自己廿余载的中学教学经历.才恍然惊觉:原来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迈出的许多关键性的步子.其实都与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一眨眼,张涤华教授已仙逝15周年了。每逢教师节,许多故去师友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脑际。张涤华先生的风范更是长驻我的心间。今天,作为晚辈,我怀着虔诚与崇敬的心情,不顾年老、眼花、手抖,想写点文字,表达我对张先生的缅怀与纪念。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教育的理解,需要人生阅历的积累。对历史专业杂志的品读亦如此。1996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子弟高中工作,恰逢学校科班出身的历史老师南下广东,我这名新兵到哪儿找“师傅”?出于在大学培养起来的研究兴趣,我想到了在大学图书馆结识的书刊朋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称“《中史参》”)。于是,我开始订阅《中史参》,并...  相似文献   

15.
徐卫云 《成才之路》2009,(13):18-19
本文就指导青年老师过程中发现的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的一天,武安市邑城中学李向田老师打电话到《河北教育》编辑部,说要给我们介绍一位《河北教育》忠实的读者———他80岁的老父亲李五昌。“从1949年10月21日《河北教育》创刊至今整整52年了,父亲始终关注着《河北教育》的发展和变化,珍藏着《河北教育》创刊号及50年代出版的共十几期杂志。”没过几天,李向田又寄来杂志的照片,介绍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家三代人与《河北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看着照片,读着信,崇敬和感动油然而生。好奇心和责任感使我们毫不迟疑立即登程,一行四人趋车到武安看望这位忠实…  相似文献   

17.
徐特立与熊瑾玎有同乡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同志关系。熊瑾玎曾就读于徐特立创办的梨江高小师范速成班,两人结下师生情;辛亥革命前后,熊瑾玎追随徐特立,一起在长沙办学兴教,开启民智;大革命时期,他们一同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白色恐怖,他们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们在不同的战线,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努力奋斗。大致相同的早年经历,共同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仰,使他们结下亦师亦友、长达60多年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了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滕永华 《班主任》2013,(1):70-70
“‘嵇老’虽然是我们的老师,但更像是我们的朋友,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女儿常对我说起她的班主任——嵇霞老师。虽然自己不当班主任,但同样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禁通过女儿的描述和实际接触,体悟着嵇老师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20.
马秀珍 《宁夏教育》2010,(10):28-2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有了15年的教育生活,这其中,我与《宁夏教育》结下了美好情缘,在《宁夏教育》的陪伴下,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成长的动力、心灵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