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晶晶 《家庭教育》2009,(10):14-14
如今,家庭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千家万户都知晓使子女健康成长是件大事。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总会渐渐长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养育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相似文献   

2.
父母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到底谁爱谁更多一些呢?  相似文献   

3.
请赞美孩子     
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是否经常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呢?我们是否经常为此而责备他们,甚至“诉诸武力”呢?显然,当孩子厌倦学习时.惩罚比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容易得多!原来,我们也是爱偷懒的“大小孩”。  相似文献   

4.
关颖 《家庭教育》2011,(7):17-17
我不赞成“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回报”的说法。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父母之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5.
闻慧 《家长》2009,(5):30-31
如果您已为人父母,那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您是否跟“另一半”在孩子面前吵过架?是否只为孩子一次体育成绩没达标就烦躁不安?夫妻双方是否都一心扑在事业上,每天很晚回家?是否对孩子无缘无故发过火?是否只给孩子物质关怀而忘记了爱的付出?如果您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可以说:您不算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6.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父母的爱同食品一样,是孩子成长的“食粮”。父母的爱尤其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社会条件。有研究表明,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一般发育缓慢、感情冷漠、心智落后,还易早年夭折。父母的爱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信其所亲,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挚爱,才会接受父母的教导。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应如何爱孩子呢?一、爱而…  相似文献   

7.
《母婴世界》2011,(9):104-105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新称谓,比喻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日寸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你是“直升机父母”吗?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成了“直升机父母”?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蹦寺孩子呢?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1年第一、二期合刊刊发了《新校园童谣31则》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争议。童谣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化现象,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关注。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童谣?譬如,孩子唱一些对大人或学校不满的童谣,是否属于“不健康”?爱唱一些语言不美的童谣的孩子,是否容易变坏?孩子为何那么热心于童谣?父母与教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童谣?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新童谣现象”,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新专栏“童谣大家谈”,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或谈谈您对童谣的看法,或推荐优秀的童谣。 主持人/孙宏艳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一项调查对父母与孩子的“互爱”认同度做出了这样的“结果”: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只有30%的孩子予以“认同”,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爱,不仅不觉得是爱,相反觉得“讨厌”。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笔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但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到底应该是如何“模样”呢?有人说,你的档案在别人的心里,同样,父母的形象在于女的心里。当“我期望中的爸爸妈妈”这一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出现在一群中学生面前时,你想象他们俨然成为“考官”,对自己的父母“评头论足”时,会是一副什…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与父母怎么就那么难沟通,谈不拢呢?一般的观点是责备孩子不肯向父母袒露心扉,说现在的孩子个性强,有心机,不听话。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自问一句:我们是否也向孩子敞露了心扉?是否要求孩子做的,我们带头做到?  相似文献   

11.
赵白 《家庭教育》2009,(2):26-26
每个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的这些爱,孩子能感受到吗?与此同时,孩子们又是怎样表达对父母亲的爱呢?让我们来看看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孩子们的心里话吧!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奇百怪,中国的父母在爱孩子方面,几乎称得上世界冠军。今天,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的父母召集在一一起开会,许多人都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真的是只要学习好了别的什么也不用管了吗?  相似文献   

13.
顾佳 《家教世界》2013,(8X):266-267
<正>每个孩子的降生一定都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心肝,是父母的期盼,是父母的希望。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健全,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不停止的。所以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着,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孩子则蛮横娇气。为什么上帝创造人类还会有小孩和大人之分呢?是因为孩子的各项机能还没能达标,没处在成熟的界限内。所以孩子活泼,像只飞舞的蝴蝶;所以孩子天真,像块透明的水晶;所以孩子脆弱,像易碎的瓷娃娃;所以孩子懵懂,像支万花筒看不清花花世界。、岁,正是孩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何青兰 《今日教育》2007,(12):28-29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及社会各界的爱,爱是一种需求,是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老师不经意的言行会成为孩子们辨别自己是否被爱的依据。在长期与幼儿的接触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成人密切关注。有时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注意和每个孩子交往,向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吻,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满足孩子的这种感情需求呢?  相似文献   

16.
为人父母者除能保障孩子物质生活 外,更应从精神方面对孩子加以爱护,以下便是优秀父母引领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浓情爱子处方 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建允: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纪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  相似文献   

17.
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在亲子互动中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事例却是屡见不鲜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避免给他们带来亲源性心理创伤?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吻的惯例     
关月译 《家长》2009,(8):19-21
拳头是武器吗?当然是,而且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最好武器,只不过很多人不太注意罢了。这就像是爱,虽然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和天性,但是只有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感受得更深,孩子也需要父母表达出来。可惜,中国是一个讲究深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父母是需要向西方的父母学习的。  相似文献   

19.
好好学习     
<正>学习一直是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不少父母因为学习没少和孩子费口舌,“好好学习”也是经常被父母挂在嘴边的话。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否想过做哪些事能真正帮助孩子好好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谁的     
孩子是谁的?是父母的?是国家的?当然都不错。但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的。这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实现,就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自己想当音乐家没有当成,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分和兴趣,就硬逼着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同事、邻居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足与人家的孩子比,弄得孩子抬不起头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不问是否合适,不管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就是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