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看看藏獒     
我喜欢动物.平日里看的书,也大都和动物有关.最近看了<藏獒>,一拿上手就舍不得放下. 一口气读下来,<藏獒>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藏獒那巍峨挺拔的身躯,也不是藏獒那凛凛逼人的气势,而是它的"人性"--那种和主人之间坚定的信任,那种与敌人战斗誓死不屈的精神,那种疾恶如仇、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2.
<正>一说起宠物,我曾经也养过的。不过,它既不是那惹人爱怜的金丝猴,也不是温顺可心的波斯猫,更不是昂贵的沙皮犬或者藏獒。说来你可别见笑,我的宠物来自于我童年在乡下小住之时,即是当年在幺外婆老家饲养的那一头黄牛。因为黄牛个头大,力气足,肚皮上长满了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我最爱看哪本书吗?那就是中国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狼王梦》。这本书我可是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  相似文献   

6.
青海作家(现居青岛)杨志军在新近出版小说《藏獒》的序言里边,毫不掩饰对于《狼图腾》流行的不屑:“狼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战,藏獒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战。狼以食为天,它的搏杀只为苟活;藏獒以道为天,它们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藏獒》PK《狼图腾》,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如果杨志军描述准确的话,那么他起而宣扬一种藏獒精神,就不仅仅是看不  相似文献   

7.
孤独的味道     
说真的,我在书城的书架上看到这本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马上取下没有犹豫,绝对不是因为他那著名的《接近无限透明的蓝》,也不是因为他那书名夺眼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仅仅是"美食家"三个字给我瞬间下了蛊。回家细看,书的内封页上几个小字"料理小说集"。原来是小说,还是短篇。看第一篇《鳖肉》,觉得有种奇怪的趣味,说男主人公在纽约的某间按摩茶室里,遇  相似文献   

8.
读你读我 关注《第二课堂》虽不是很久,但 也有大半年了吧。我常常是小学、初中、 高中三个版一起看,各有特色嘛。不是 奉承,初中版2004年第11期中的一首诗 《心的所在》太优美了,看后立即就摘 抄下了。想着哪天我也能发表作品的 话,那真美死我了。其实我挺喜欢文学 的,喜欢词、小说、现代诗,喜欢捕捉灵 感,渴望哪天能出版自己的书。我还有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序前言后语陈●北京大学季羡林陈教授拿来他与孙景尧和谢天振两教授共同主编的《比较文学》给我看,要我写一篇序,我乐于接受这个任务。我对比较文学,要说一点不懂,那不是谦虚,而是虚伪。要说懂得很多,那不是事实,而是吹牛,二者皆为我所不取。至于中...  相似文献   

10.
“唉!”我啪的一声关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真难背!”我边揉太阳穴,边闭上眼睛默想着,“如果能把记忆移植该多好,那我便可一瞬间就满腹诗书,下笔有神了。”“对,不是刚有科学家宣称给动物移植记忆成功了吗?那人类的记忆移植不是也指日可待吗?”我兴奋地遐想着。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从小然的身边走过的时候,她正在哼唱林俊杰的《曹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我打趣地问她:"小然,你是英雄吗?""那当然。"小然扬起清秀的小脸,瞪着我。"可你明明是雌的啊!"我笑笑。"你!"小然愤愤,"再胡说,我拿《三国演义》丢你喔!""你也看《三国演义》?"我有些奇怪。"干吗?有意见?"小然歪过头,翻白眼看我。"那,你是粉丝,吴饭,还是魏饭?"我笑着问。  相似文献   

12.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13.
《荒野的呼唤》、《白牙》中动物的生命轨迹相逆而行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之"圈",杨志军的"藏獒三部曲"中个别藏獒在强大的人为环境中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獒"魂"被人的主观意志制约,原本的獒性被逐步扭曲、异化,乃至丧失。通过分析动物形象的生命历程和爱恨旋律的交替互换,进一步阐释遗传和环境重要作用的同时反观自我,反思现状。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父亲的书》记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我们兄妹四个都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做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父亲临终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5.
正"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彤彤,你  相似文献   

16.
藏狼的智慧     
我怎么也没想到,他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居然会同一个年轻人打赌:藏獒绝对没有狼厉害。可是我看到的报道都宣称藏獒比狼厉害得多。那纯属误会。一位老猎人,在大漠落日下,一边燃起柴火煮  相似文献   

17.
乡土的芳醇     
手捧着《精美散文》,不少是写秋感、绘秋 景的。《香山看叶》《秋颂》《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文章里的秋有的透彻洒脱,有的落寞悲哀 有的收获圆满……风情万种,各领风骚。我却 没有灵魂上的感应,因为那不是我的世界,真 正让我踏实,让我回味留恋的是故乡的秋,朴 实、宁静、平凡、忙碌的秋。  相似文献   

18.
最早接触到与美国小学科学课堂紧密关联的事情是10多年前看兰本达教授《蜗牛》一课的教学实录。从严格意义上说,那还不是美国的课堂,是美国教授和中国孩子的一次很有意义的互动。当时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的感觉就是那些师生讨论的对话很有趣,活动也很有趣,从而粗浅地认为美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在玩中发现,在玩中建立对蜗牛这种动物的认识,而对于那些方法的背后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仔细地想了想,我看的第一部日剧不是《东京爱情故事》,而是《热力十七岁》,虽然只看了一点点,那大概是在十年前。于是我认识了武田真治,他那时被日本媒体称为妖怪,因为男孩子不应该长成那个样子,太过中性和妩媚。后来他的连续剧成绩挺糟糕的,倒是演了两部让我钟爱异常的电影:1996年的《东京之眼》和1999年的《御法度》。  相似文献   

20.
王慧敏  英若 《新作文》2013,(Z1):4-9
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沈石溪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有《狼王梦》《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第七条猎狗》《藏獒渡魂》《再被狐狸骗一次》等,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其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厚重的生命沧桑感,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众多青少年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