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2.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多·纳兰霍是当代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手法丰富,意象新颖,细节惊人,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在具象绘画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时期,纳兰霍仍然坚守着具象信念,赋予具象艺术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东西方绘画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具象绘画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象绘画可以直接地反映世界的表现语言,再加上历史传统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形成了多样性的风格流派,而且也在不断扩展它自身的表现形式和样式,为人们所欣赏。具象绘画若能既不失传统手段的优势,又能将理性及个性相统一而一展其独特的表现手法,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世界绘画史中,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由于具象绘画对于视觉具有明显而直接的特点,绘画的具象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偏爱。而在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抽象性,反而不被人理解甚至非议。本文试图通过对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的比较分析,得出绘画具有抽象性的一般本质,并从中西绘画两方面研究绘画抽象性的特点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燕 《文教资料》2009,(33):69-71
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一直是热议话题,本文作者谈及的观点是最近几年逐渐积累起来的观察、实践、感受和思考之结果,通过分析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的发展历史、传统观点,结合国内外当下形势,浅议对抽象绘画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西方表现性绘画与中国意象绘画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与审美作用下,发展出了两种迥异的绘画体系,而艺术趋向上的一致性,却使得两大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在对两大体系的分析与探究中,开拓出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丰富性与一致性,并在对终极目标的一贯追求中分析表现与意象绘画,进而扩展出共性中的个性,并融汇中西,领悟绘画本体的独立自在和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8.
<正>1·意象的概念意象的英文为:Image,有图像、映像、影像、形象化的意思,大多译为意象。在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美学认为意象是情意与现实物象、景观的结合,是主客观形神兼备的结果,并在审美欣赏与创造中形成的统一体。通俗地说,意象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意象绘画是扬弃客观的具象再现而诱发作者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9.
杨晶 《考试周刊》2010,(30):52-53
一、对新具象主义绘画的了解认识 在当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艺术全球化危机呼声高涨的情形下,各国都提出绘画艺术要"民族化"、"区域化",以此来"全球化"。这就不得不迫使艺术家们在传统上找契合点,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所谓“新绘画”发展迅速,如意大利的超前卫绘画;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新野兽绘画;法国的新自由形象绘画;英国的新精神绘画;美国的新意象、新浪潮、新象征,新具象、新表现,涂鸦艺术、庞克艺术、叙事显象、图案与装饰、具象表现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世纪西方画坛,不难发现有三类画家:一类专长具象绘画,一类独擅抽象绘画,还有一类兼攻两者。英国画家威廉·斯科特就属于最后一类。终其一生,他在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两方面都有建树,被视为他那一代英国画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绘画从产生到现在,其新颖、多变的形式与绘画基础就具有的密切的联系。该文从现代绘画的产生与绘画基础的关系,从现代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方面(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中所体现的绘画基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绘画与中世纪地下墓窟绘画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同点。中世纪绘画提倡的"灵魂高于一切,身体则微不足道"与早期基督教中所推崇的绘画精神一致。地下墓窟绘画中的理念在现代绘画的作品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可知它在当时是具有十足的革命性和先驱性。作者就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
鲁敏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8-110,123
博纳尔(Pierre Bomnard),法国艺术家.他早年加入纳比画派,后来接触印象派以及认识他的妻子玛特,这些生活阅历孕育了博纳尔的绘画色彩及绘画精神.他被人尊崇为"色彩魔术师".色彩是博纳尔绘画的灵魂,他善于在画面中设计光,让其作品光辉灿烂.在思想境界上博纳尔是无我的,在艺术境界里他却是自我的.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作品散发出来的光芒,为不少人所痴迷.  相似文献   

14.
《过云庐画论》为范玑画论代表作。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从之;先整笔工细,次纵笔写意;画以养性,非以求名利等为范玑画论的核心,这些构成了范玑的画本论、画笔论和审美创作、鉴赏论三大部分。其中,对虚实、临摹与模仿、文画关系等都提出了个人新见,这些都丰富了古代画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民画     
农民画只是一个说法,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是一个"画种"。农民画的发展历史短,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配合政治运动才产生的。就目前农民画之名称来说,是依照作者身份来确定的一个说法,是具有农民身份的人画出的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农民画虽然不是一个画种,但在当下依然是作为一种文艺形态的客观存在。未来,可以作为丰富生活内容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生活存在。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引用弗洛依德(Saigmund Fred,1856—1939)及容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心理学原理,从象征主义本质出发,对典型象征主义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并归纳出判断象征主义绘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工笔人物画教学仍是中国画教学内容的重头戏,在新的美术教育形势与现代艺术思潮的共同影响下,课堂工笔人物画教学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同时依然要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真正学到工笔人物画的精髓,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艺术的发展,中西方绘画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的发展着,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区别,文章对这种区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绘画的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期望能够对中西方绘画作品进行更准确和全面的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