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我国各省法制报(有的地方更名为政法报)版面内容安排基本是一版消息,二版通讯,三版理论,四版副刊。理论版面四分天下有其一,可见法制理论宣传在法制新闻中的份量。这种格局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恢复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针在法制新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政法部门对法律知识、政法业务、法学理论的强烈渴求使然。 法制理论宣传重要是一回事,如何办好办活又是一回事。笔者的体会是要从法律理论宣传的特性,从读者对象的层次,从法制建设的进程等方面来思考,掌握以下编辑工作的三个原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法制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新闻,以其得天独厚的题材,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无可比拟的可读性,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视角,全面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深入宣传我国的法制法规和有关知识,推动全民普法活动的广泛开展。同时,法制新闻还充分发挥其他特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法制新闻也成为一个热门,日益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重视。各类报刊大量的法制新闻不断涌现。除了《法制日报》和人大、公安、检察、法院、律师等部门及行业的专业报纸外,各省市级党报党刊、经济类报刊和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为增强可读性、扩大读者群,也纷纷开设了法制版和法制专栏。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办好地市党报的法制版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法制报道就是对立法、司法、执法及守法、普法等方面的报道。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单纯报道新信息的动态性法制新闻,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要求从法制上作深  相似文献   

5.
法制报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专业报纸,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党和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喉舌,担负着宣传法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历史重任。法制报如何发挥专业报纸的特点和优势,围绕“法治”做文章,真正成为传播法制建设的信  相似文献   

6.
法制新闻采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 制新闻就是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在国外 ,一般是按社会新闻处理的。在我国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也无法制新闻一说 ,那时有关法制方面的报道 ,也基本上属于社会类新闻 ,而且由于当时的法制建设薄弱 ,这类新闻数量很少。法制新闻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一个新闻门类 ,其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法制新闻的大量涌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也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70年代末的刑法、刑诉法…  相似文献   

7.
法制报道是关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方面与法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宣传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深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法制报道异军突起,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如何搞好法制报道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法制新闻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普法工作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法制新闻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80年代初开始,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创办了一大批法制专业报刊。根据  相似文献   

9.
办好法制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法制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丁地树刘自贤我国法制新闻作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类别,其出现不过是二十年的事,尽管起步迟,发展却很快。目前,除全国性的《法制日报》外,各省都有自己的法制报,大多数省会城市以及一些中等城市也创办了自己的法制报,法制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法制有了密切的联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法制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刊发行.这种现象反映了我们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广大国民对实行民主和法制的渴求,对法律知识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渴求.办好法制类报纸,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仅从“坚持导向性、突出权威性、把握可读性、强调服务性” 这四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1、坚持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制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有关法律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调节社会关系。因此对广大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是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法制报道近年来也逐渐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运城日报》作为一张基层报纸,不具有《民主与法制》的全局性宣传视角,  相似文献   

12.
法制新闻是以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为中心内容,并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的。法制新闻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鲜明性,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以及严格符合宪法和法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全国部分地方法制报的代表在江苏无锡举行了法制新闻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方法制报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正确的办报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为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服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这次研讨会,是由上海、福建、江苏、辽宁、浙江、安徽、黑龙江、哈尔滨法制报社共同发起,委托上海法制报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构想之后,一时间,法制新闻颇受各类新闻媒介的关注。为普及法制知识,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改善我国法制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重心的转移,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各种新闻媒介不断加强法制宣传的力度,普遍开设了“普法之窗”、“法制园地”等专栏、专版,以案例报道为主体,以案释法,以案学法,这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推动全民普法的深入,起了重要作用.普及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新闻媒介扩大了报道领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抽样调查:各类新闻中,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法制新闻,在受众的心目中仅次于重大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名列第四.案例报道以其特有的魅力,理所当然地成了“普法之窗”、“普法园地”的一道“主菜”.但是,由于一些专栏、专版仓促上马,加之相当一部分编辑、记者对法律不甚熟悉,案例报道中常常出现“违法”现象.法律是严肃的.为宣传法律而“违法”,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法制报道,多年来是我们报纸宣传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各种法律的颁布,法制报道日益受到重视,但探讨、研究法制报道经验的文章,尚属少见.法制报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读者几乎不受职业的限制,各方面的人都要看,都感兴趣.重视对法制报道的研究,不断扩大报道内容、提高报道质量,不仅对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积极作用,也是改进报纸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给专业报走向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以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己任的法制报,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需要通过探索和实践予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强化服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强化法制报的服务功能,是党和国家政治上的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其一,民主法制建设已成为我党、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保证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质,保证祖国统一、国泰民安的重要武器,又是保障安定团结、社会稳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及时报道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决策以及实施的情况,研究问题,介绍经验,鞭挞错误作法,指导民主法制建设顺利进行,是法制报的主要职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党政治主张、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因此,法制报“讲政治”,就要把深入、系统地宣传宪法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最佳方式使之家喻户晓,并指导人们将宪法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法制报的服务功能通过“指导”得以充分体现,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羿克 《今传媒》2011,(10):19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构想之后,一时间,法制新闻颇受各类新闻媒介的关注。本期传媒与法,首篇选取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9.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是全人类的不懈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努力方向。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更是将确保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奋斗目标。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到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这十五年间,特别是随着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一个以宪法和宪法性法律为根本,包括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和社会法等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程序法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全民性普法规划的实施也已进入第二十二个年头,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法治观念得以培育,权利意识普遍增强。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公民的生存发展权、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基本人权的实现将会得到更加完善切实的保障。这一切与新闻媒体对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传播密不可分。 在今年的“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到来前夕,本刊特约中央电台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台法制节目的编播人员就法制节目的创办经历、节目运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发表感想,并对今后如何继续办好这类节目,为我国建成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作以展望,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电视法制报道中的几个问题电视法制报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其他传播媒介的法制报道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法制报道的内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的电视法制报道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电视的影响也很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电视机也迅速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视法制报道才有了自由驰骋的天地。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要使一个社会达到法治,不仅仅需要制订和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而且需要让这些法律法规为国民所了解、所掌握,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有效地调节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各种传播媒介的有效工作。在众多传播媒介中,电视以其声画统一的优势而居于重要地位,能够将各种法律活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