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研究新闻规律,不能不涉及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传播,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规律的要旨所在。事实是新闻之本源新闻传播媒介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回顾中外新闻史,据统计各种新闻定义多达200种以上。虽然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如果审慎辨别,诸家之说一般都离不开事实。这表明新闻不能脱离事实,脱离了事实就没有新闻。再进一步就新闻与事实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两者熟先熟后?唯物主义认为,先有客观事实发生在前,乃有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是什么——兼论新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理论范畴上,新闻的真实性长期以来处于被悬置的状态。本文在梳理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阐明:真实性只是新闻传播或新闻工作(joumalism)的首要准则,而不是新闻(news)的首要特征,也不是新闻价值(news values)的首要因素或不变因素。在证明这一观点的过程中,还修正了关于新闻特征的看法,阐明事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才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同时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讲究科学性,只有将有关的理论概念科学地纳入理论体系之中,找准理论概念的范畴归属,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才能走上真正科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1999,(3)
新闻是否要传播事实?传播事实是否要客观?这个看来很简单,而在过去却噤若寒蝉的问题,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界得益于改革开放新风,对此已经开展了认真的讨论,尽管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都承认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基本手段。虽然“客...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闻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类新闻,表述上失之毫厘,常常会导致新闻整体的失实甚至虚假。因此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密切相关,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本文借助对《新闻记者》10年来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的统计,分析了科技报道的三种"失准"类型,即解释性偏差、倾向性偏差、引用性偏差,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准确把握争议性题材的方法,指出不能回避"疑似成果",而是要深入调研,听取各方观点,从而做出客观、全面的科技报道。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将新闻群体范围扩大,从而产生一股数量巨大的草根报道,它以网络为平台,在网民之间传递,又以网民为载体,在大众中转述。这一报道形式既有众口铄金的作用,极大说明新闻的可信度,从而完成与新闻真实性的现实对接,又有积毁销骨的力量,让新闻报道在夸大其词和以讹传讹过程中,与新闻的真实性产生错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报刊为赢得读者而展开竞争,各种“招法”层出不穷。竞争使报纸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有看头了。 但在众多的“招法”里,有一种“炒新闻”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新闻是否可以“炒”,这就需要研究一下了。记得有那么一部电视剧,由于是名作家名演员联袂合作。于是在还没出台前各家报纸便竞相报道,什么花絮,追踪,纷沓而至。于是给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从科技新闻的功能看,它一方面要报道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让读者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一方面要宣传现代化科技知识,满足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见,科技新闻除新闻共有的真实、快速等特点外,最突出的自身特点就是科学性和知识性。 一、科学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联系越密切,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就越强烈,科学普及的工作也就越受到重视。科技报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者,新闻的科学性更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1998年第5期刊载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也谈》)一文;《新闻记者》1999年第2期转载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客观报道辨析———兼与程天敏教授商榷》(以下简称《辨析》)的文...  相似文献   

11.
宋素红 《中国广播》2014,(11):95-95
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有关反腐败的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据传""据信""有人说""或将……"等用语。而且,围绕着这些用语所展开的新闻报道,也并没有记者的相关采访、核实与调查。其中一些新闻报道的成章,源于"据传",证于"据信",结于"或将",字里行间不见记者的踪迹,通篇没有一手事实佐证所报,以致整个报道成了放大市井传言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2.
新闻真实性的“表述”中国水运报云南记者站副站长梁洪新闻是否真实、准确,最终要通过完成的报道显示出来。在写作这个主要的“后期制作”阶段中,一着不慎,会导致全盘皆输。在现代新闻写作中,一篇堪称“准确”、“真实”的报道应具备哪些特征,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这些...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谁能最先最有说服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谁就可能占得先机,于是注意力就变成了商机!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典型特征。同时我们又生活在科学技术推动的文明时代,在到国家决策,小到日用品、家用电器,科学技术无所不在。我们还生活在一个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新时  相似文献   

14.
时下电视新闻界流行策划。成功的策划为电视新闻增色不少,特别是面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策划必不可少。但是言必谈策划,甚至搞一些无中生有的所谓策划,必然会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影响人们对电视新闻媒体的信任。诸种词典对“策划”一词的解释大体一致,《汉语大词典》将它解释为:谋划、计谋,照此理解,策划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策”,即谋,有打算、设计的意思;二是“划”,有计划、准备、组织的意思。概括地讲,策划就是事先的计划、准备或组织。这儿所强调的,一是事先,即在事件发生之前;二是计划和组织,即有策划者主动参与的…  相似文献   

15.
一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一致认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报道真实、鲜活的现实生活,大可不必从事这个职业,要想单纯写些文字、罗列些数据,完全可以去写小说、编电视剧,做会计或去创作诗歌、小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个逆向思维的命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人、任何事.站在其优势、强项、特长对立面的.是劣势、局限与弱点。研究事物的弱势.有利于认识优势、发挥特长;也有益于辩证的认识弱势.尽可能创造条件.弥补、克服某些局限,促使弱势向优势转化。新闻摄影的优势:一是现场纪实的可信性;二是“一图胜千言”的形象冲击力;三是“瞬间精华”的审美魅力。当然.新闻摄影也有弱势.且可以举出ABCD;但主要是反映客观世界缺乏自由度。文字新闻可以通过数字或概念对比、议论,报道某些比较抽象的新闻;而新闻摄影面对缺乏现…  相似文献   

17.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话报道”——一种崭新的新闻样式,正在不同层次的读者中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在短时间里给整个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奇特的效果,据说是连最初运用这一形式的记者们也始料未及的,从而引起了众多新闻行家们的深沉思索。现在要对“对话报道”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为时尚早。但是,及时地对这一新闻样式进行剖析透视,以期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却是必要的。本文试就“对话报道”的新闻效应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广大读者和行家们。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认为,许多软新闻的失实,是由编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因为读者只对“符合自己的某种精神需要或价值判断”感兴趣,对新闻的真实性便“忽略”了。而编辑呢,在“报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挡不住“精彩”软新闻的诱惑,也就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轻于内容了”。于是,假新闻就这样被“共同创造一出来了。 现实生活中确有只是好奇而忽略真实性的读者,但他们毕竟是假新闻的受害者。至于编辑,他所发的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对社会、对读者负责。有的读者不关心真实性.那是他个人的事。况且还有关心真实性的读者在。编辑是绝不能因为有读者不关心真实性,自己就可以不重视真实性,这既违背新闻规律,也为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容。因此,“共同创造”的说法,值得研究。我们刊发此文,是想请同行们来讨论假新闻问题,它的根源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 "旗帜" 与 "灵魂", 历来为媒体所重视.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传播和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促使新闻评论不得不加快节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愈发凸显出来. 由于网络传播新闻信息比传统媒体快, 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 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新闻评论, 所评论的新闻事由越来越多地取材于网络媒体,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新闻评论的真实性问题. 因为网络传播速度快, 有的新闻事件没有核实到位或报道的只是问题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 强调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极有可能出现所评论的新闻事实本身就存在失真问题, 导致新闻评论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