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的呼唤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  相似文献   

2.
[原文]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 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 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 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 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 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 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 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  相似文献   

3.
山的呼唤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  相似文献   

4.
儿时那座山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的倩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  相似文献   

5.
山的呼唤     
琼瑶 《同学少年》2010,(3):37-37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颗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我闭上眼…  相似文献   

7.
儿时那座山     
琼瑶 《初中生》2012,(Z5):1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的倩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矮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松果。我常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  相似文献   

8.
儿时那座山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的倩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 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矮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松果.我常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10.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上) (一)阅读下面《那山》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未与邮包结缘之前,我就读过那山。那山的高度是跑乡邮的父亲丈量给我的,数据是父亲那大脚底的层层厚茧;那山的风采是跑乡邮的父亲描绘给我的,秀色是父亲口中的滔滔不绝…… 我是在仰视中阅读那山的。跑乡邮的父亲说,这种方式注定你永远读不透那山。于是我默然接过父亲递来的邮包,在父亲苍老的伫望目送中攀援那山,在父亲无言的祝愿中展读那山…… 如今,我能背起邮包对那山进行俯读。我用坦然和自信诵读那山的所有内涵,我用淡泊和平静感受那山的所有博大…  相似文献   

11.
像山一样     
在山上随意看看,会发现山上缭绕的云雾、山下星星点点的房屋和人们。而山正是在这一切之上的一个顶尖之物。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不要做那星星点点,而是要做那山。山,不甘平庸,而是要顶天立地,努力让  相似文献   

12.
山的呼唤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桠,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相似文献   

13.
山葡萄     
我的故乡在井陉县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有漫山遍野的果树和数不清的野花,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山葡萄。山葡萄的叶子像小孩的手掌,它的边缘呈锯齿形,黄绿色的小花往往藏在叶子的下面。到了山葡萄成熟的季节,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枝杈上,漂亮极了。一粒粒圆圆的小葡萄挤在一起,经太阳一照,闪闪发亮,  相似文献   

14.
山与海     
山子住在山里,山上的一个高峰。那山绵亘连天,群峰相叠,山子望呀望,可怎么也望不到山的尽头。  相似文献   

15.
呼唤     
在黑暗中,我们呼唤光明;在酷暑中,我们呼唤甘霖;在危难中,我们呼唤帮助;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唤。我呼唤真实。我呼唤将那华丽的修饰褪去,我只想看到朴实的真相。广告,有太多的夸大其词;新闻,有太多的虚张声势;城市,有太多的遮挡防护;社会,有太多的虚伪人群……请还我看到真相的权利。我呼唤微笑。公交车上,人头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里.目光越过大院的围墙,可看见远方的一脉山岭.山不很高,但足以挡住我向更远方探索的视线.常常望着那山,那翻越山坳而去的,依稀可辨的山路,独自一个人呆呆地想:山那边是什么?真想沿那山路去看个明白.稍长大一些,就和同伴在星期天爬山,自然爬了那座令我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山,也爬过更高的山.山那边还是山,也有田野、河流、村庄.这个普通常识,对一个幼稚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谜.再长大一些,就明白一个道理:遇事要讲究方法.要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可以自己爬上去看个究竟,也可以直接了当去…  相似文献   

17.
    
刘世龙 《新读写》2013,(9):33-33
比起水,我更爱山——我所指的,仅是那未经开发过的、荒无人烟的山……  相似文献   

18.
呼唤童趣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初步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随意性的涂鸦和歌舞。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出生在怎样的环境,最初的涂鸦都可以带给他无比的快乐,“童趣”是孩子的天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如何通过美术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我认为,呼唤“童趣”首当其中。  相似文献   

19.
在山的那边     
<正>人生就是寻找梦想的艰难旅程。信念,就是你的勇气、力量和方向。它使你不会迷茫彷徨,不会半途而废,使你人生的旅途充实而愉快。(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渴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  相似文献   

20.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大家都这么叫。”姥爷的名字在我看来,也是土巴拉叽的。大概是带着浓郁的山里人的风味吧,和“大山”差不多。姥爷是老八路,打小就当长工,被土豪劣绅用鞭子抽过,受不了了,11岁便闹革命了。大概是当兵时间长了,姥爷走路的步子总是特别大,够小时候的我在他后面一溜儿小跑了。跑久了,我便会噘着小嘴,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起来。那时,姥爷便会笑着把我背在他肩上,唱一支大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