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王梅军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版)》2009,(Z5)
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室温环境下)大约是340m/s. 相似文献
5.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7):22-25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6.
李芳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3,(10):23-24
声学在物理中考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很难的题目,在考题中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和"控制噪音的途径"这四个方面出题.一、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综合利用例1.(2013年哈尔滨)下列有关声 相似文献
7.
李勇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版)》2011,(Z6)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8.
9.
杨仕明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7):25-28
"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所以中考试题命题情景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度适中,一些题注意了其他学科与声现象的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究性试题主要是: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乐音的三要素的探究.本章概念、规律较多,所以要注意多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本章应该知道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5℃ 相似文献
10.
张北春 《数理天地(初中版)》2008,(5):29-30
例1董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不小心将手指甲刮到黑板上,发出了非常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刺耳的原因是()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差.(D)速度快.分析手指甲刮到黑板上,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发出的声音频率大.故声音比较尖细,音调较高.所以,应选(B). 相似文献
12.
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是历年各省市中考一定涉及的内容.掌握声学知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知基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 相似文献
13.
武富桃 《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7,(7):57-6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身体无害 相似文献
14.
申辉明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1,(7):40-42
声现象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远古时代,人们依靠灵敏的听觉,能够注意到来自身体后方的危险,也能够在黑暗中感觉到正面袭来的猛兽.即使是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声音仍然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信息传递方式.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从 相似文献
15.
马德贤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6):35-36
近年来,中考常以生活现象或小实验为情境,考查声现象.下面从各地中考或模拟中选取几个关于声现象实验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探究方法、目的类型例1(2012年南充中考)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相似文献
16.
声现象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面结合中考中出现的题目,作如下分析以便供同学们在学习时有的放矢.一、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例1 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 相似文献
17.
18.
高贵英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8,(8)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应用,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声的利用等.这些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今后的考查中将会越来越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加深理解,做到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