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伟科 《教育》2013,(3):58-58
语文学科是一门感性学科,它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语文以及教授语文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流于对文本的解读,而应向更深层次扩展,认清语文学习及教学中的误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语文这一学科,从而在学习及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出现了如下问题: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逐渐陌生和疏远,对课文中的崇高的人性越来越漠视,对语文缺乏兴趣,语文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性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人文性,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  相似文献   

4.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部分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果有语文教师还秉承传统语文教学,就不被人看好。脱离教材而随意生发人文性,为了追求人文性而冷落文本,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表面上很叫座,但实际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养成。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尊重它,并努力追求对文本的超越、升华,最后内化为学生生存生活的营养液。我认为,夯实"俗"、最终"雅"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新课标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给语文定了性,这就使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  相似文献   

7.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课堂上,可以于读书处尽情地读,于写字时认真地写,于品位时深入地品,于交流时大方地交流,于背诵积累时朗朗地背诵。大胆地表达,无疑能给学生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语文学习空  相似文献   

8.
余宗奇 《中国教师》2009,(Z1):511-512
<正>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正如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然而在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却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脱离文本,架空语言,让学生空泛地讨论课文内容,思想上剥茧抽丝,抽象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神"标签",形式上浮光掠影,脱离语文内核进行训练,分不清是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活动课,缺少"语文味";二、从"师"从"本",解剖"精美文字",丧失语文亲和力,使学生厌烦、厌弃学习语文。一、走进"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素清 《成才之路》2009,(24):31-32
怎样把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有效性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一些没有必要的繁文缛节,忌空务实,切实抓住几个“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杨东华 《现代语文》2013,(8):114-115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正由于此,语文教学开始"开放",向课外拓展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时尚"。然而,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拓展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些老师误以为只有进行了拓展才能够体现新课  相似文献   

12.
李卓 《湖南教育》2004,(23):40-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新课标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给语文定了性,这就使语文的内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时记作者的生平简介,看看生字,了解一下文章的情节.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容易理解,对人文性却感到茫然.什么原因使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语文学习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他们认为语文反反复复地学习一篇一篇的文章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学不学语文没有意义,所以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知有些偏颇,过于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让占据重要地位的"工具性"退避三舍,所以出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泛语文""非语文"等说法。"语文味"在不知不觉中已从课堂上渐渐淡化,甚至于缺失,这就使得语文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地位,成为一门字品书  相似文献   

16.
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17.
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证已尘埃落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语文课堂的两大支柱也已是共识。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中,尊重和唤醒学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同缕楼春风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语文教学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要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与体验中有所收获.信息技术融合了多种媒体信息,利用声光效果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进行内容呈现.不但形式让入耳目一新,而且知识也变得生动和鲜活起来.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真正激励和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但很容易入情入境,而且丰富了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语文生活的一个支点,无论我们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新风格,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实施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如何去做才能有效呢?下面笔者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沈军 《现代语文》2007,(4):61-62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应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应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生机勃勃。为此,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新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