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文学是指与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契合,健全儿童人格,启发儿童情感审美的文学读物。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个人开始规范化的认识世界的通道,在儿童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郭沫若曾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该是人的改造,而人的改造应从儿童感情教育、美德教育着手。"可见,儿童文学无论对于人的成长还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成长依赖于遗传因素和文化环境.教育是支持儿童成长的文化条件,但教育并不一定意味着干涉.对于儿童的某些机能的发育和成长,教育应当是"消极"的,只是做一个"看护者"或"浇水施肥的园丁"就够了;而有的时候对于儿童的某些知识、技能或品质,教育则应当是"积极"的,积极去教授、陶冶和塑造.  相似文献   

3.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杨洪中 《考试周刊》2014,(53):172-17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因成长缺陷而扭曲的心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常态化,有效预防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三十而立"是青年人成家立世的年龄,同时也是人生中最苦最累的时期,年轻父母在生活节奏加速的背景下,对儿童的教育难免产生缺失。从传统观点看,年轻父母和长辈们对小孩子的教育停留在个人主观说教上而忽略了客观生活环境的作用。儿童是祖国明天的花朵,儿童的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在现代,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环境设计中色彩的配置对儿童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合理的环境色彩的配置对儿童性格塑造、智力开发、审美能力等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作为我校引领儿童道德成长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其意蕴是:儿童应有自己梦想,儿童的梦想需要教师引导,儿童在建构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程中自然会获得生命成长。其价值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教育自身价值的追求,学校办学使命的呼唤,社会文化建构的需要。其策略是:让儿童感悟"世界梦",在播种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让儿童阅读"伟人梦",在萌发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让儿童共享"同学梦",在陶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让儿童共筑"中国梦",在追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一观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知道、了解、认同并践行。从教育的艰难性、急风暴雨式"教育革命"的破坏性等方面来说,要让教育慢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每一个儿童个体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一点一点地改变教育的现状,一点一点地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转眼间,儿子已经六岁了。如果说孩子经历了成长的快乐、忧愁与苦恼,那我也经历了教育的成功、失败与困惑。成长是痛并快乐的旅途,教育是且行且思的历程。最近读到了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无论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还是"教育建议",都促使我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们才有可能享受美好的人生。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高楼、汽车、电视、电脑,整日生活在封  相似文献   

10.
品读     
<正>儿童规则教育,不是无限度地对儿童成长施以规训,也不是完全抛弃规则,放任儿童成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聪博士认为,对于"儿童规则教育",教师要理性思考其限度问题。一方面,要深刻反思"反规则教育"的弊端,认识到赋予儿童自由、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1.
现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属于一种"家长判定式"的家庭教育,显现出家庭陈旧教育观念与学前儿童成长规律不相契合的矛盾和冲突,暴露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和操作性,要采用有效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建立"关爱+适度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全面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口号,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这样的口号“怂恿”下愿意为各种学前教育产品埋单,但是他们却甚少理性而审慎地思考过这一口号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笔者通过分析其中的价值观及儿童观,为家长们揭示其荒谬性和欺骗性,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遵从儿童自身的节奏,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长,让儿童拥有一个自由自在、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导致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或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不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喂养到教育,绝大部分责任都由母亲承担,父亲可谓"有名无实"。这样的家庭模式导致一部分儿童处于父爱缺失的边缘,并因此遭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仪 《文教资料》2012,(3):102-103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用于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在中国古已有之。在古代,儿童舞蹈教育从育"德"、育"道"到育"才"的功能演变历史,对今天儿童舞蹈教育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儿童舞蹈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古代儿童舞蹈教育功能演变的分析,为当代儿童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来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撤点并校"实施以来,"离村就学儿童"作为一个新生的教育名词得以确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离村就学儿童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离村就学儿童的调查,分析总结了离村就学儿童在学习、生活、情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离村就学儿童当前的实际问题提出几点参考性意见,以促进离村就学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通过明晰"自己"的价值定位,明确"儿童"的培养目标,明了"课程"的实施路径。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基于儿童立场进行课程的设计,通过资源整合进行课程实施,关注生命发展进行课程评价。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为,"美丽中国"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建设美丽校园。我们要用儿童的情怀、生命的良知、教育的智慧去为儿童营建"最美校园",为孩童的幸福人生奠基。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提出了"儿童成长支持计划"的构想,我们追问:教育为谁?儿童是谁?教师是谁?我们倡导儿童要做回儿童,教育要为了儿童、支持儿童、成就儿童,教师要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学校明确提出要走进"文明、和谐、平等、友爱、轻松、快乐"的儿童世界;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崇尚真理、勇于创新、兼收并蓄、身心健康"的世界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