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何鲁(1894.3.23—1973.9.13),字奎垣,四川广安人,现代著名数学家,最早将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识才爱才,许多大师级学者如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化学家柳大纲等均出自其门下,不愧为“大师之师”。  相似文献   

2.
正他的课堂,充满激情、活力,像电影画面那样真实存在着。他说,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帮助学生释放潜能,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在美国,他是一位以严肃著称的"虎妈"型教师,他的"55条班规"充满争议却又为世界各地的教师所熟知。但在这里,他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好玩"的教育。"Hello everyone!"随着一声充满朝气的问候,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美国教师蹦蹦跳跳地跃入人们的视野。严谨讲究的装束和手舞足蹈的动作形成了巨大反差——这就是美国"热血教师"罗恩·克拉克带给中国教师们的第一印象。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众人愣了愣,静默一秒之后,纷纷笑着鼓掌……  相似文献   

3.
游爱金 《班主任》2006,(1):28-28
"光荣的人民教师",是人们给予教师的荣誉.教师之所以光荣,是因为教师以育人为宗旨,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他扛在肩上的是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他蕴藏心底的是一份浓厚的师生情.为了不愧对"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每个教育者应该为自己开设"师德银行",把道德一点一滴地存起来,使自己逐渐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师说》一文是他的教育学专论,对教师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儒家的道统出发,阐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则体现了他以学问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追求。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心"品质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关心"的理解却存在种种误区,主要表明为忽视"他者"需求的关心、"唯他"指向的关心、"唯分数"指向的关心。"他者"伦理维度的缺失是教师对"关心"理解偏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围绕教师关心品质中"他者意识"、"他者责任"、"互动共在"等核心要素,应关注基于反思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基于关系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师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祝平 《中国教师》2008,(14):13-14
<正>一、国内外对教师文化的主要研究教师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沃勒,在他的著作《教学社会学》中,教师以"公仆"的形象出现,教师扮演着"道德权势化"的角色。之后,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洛蒂看到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由来及特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想由来以久。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研究型教师"概念,他认为"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课程开发都不可能有效"。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作为研究者",他认为所有课程研究和设计,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师团体,无论是学校自发研究项目还是国家资助的项目,所有的工作都应建立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都依赖于教师的工作。教师是其教学情境中的研究者,也是其实践的最后、最佳的裁决者。之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得到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我的事业在这里。"师平老师(师平,副教授,省职教领军人才,数控专业教师)总是用这句话回答劝他跳槽的亲友。师平老师参加工作十二年来,把学校事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紧密地相连,把教师工作当成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企业老总以高薪为条件鼓动他跳槽,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以优惠条件劝他"换换环境",甚至亲戚在国外帮他们夫妇俩联系好定居,最终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授人以‘鱼’三餐饱,授人以‘渔’一生享。"传授给别人一种技能将会让他一生受用无穷。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看他传授给学生多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造就区域学科名师,早在2010年2月,我县教研室就牵头成立了"舞阳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多年来,我们以"读写研讲"为抓手,以系列活动为平台,撬动了教师团队强烈的发展内驱力,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换挡提速"。一、深度阅读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曾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请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霍会会 《海外英语》2012,(23):18-19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而且还是目标语语言知识输入的重要媒介,因此一节优秀的英语课必然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师话语。该文主要是以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靳奇的课堂话语为例,通过分析他在讲课比赛中的视频,研究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的特点,找出获一等奖教师的教师话语特点,为其他英语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比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13.
盲目跟风、形式主义、"导师"难寻等是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误区.教师素质是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扎实培训是提高蒙台梭利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我们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应该形成两个基本思路,即"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其中"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应该成为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逐渐褪去华而不实的外衣,形成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的真学课堂。真学课堂立足于学生原有认知、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一切行为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学"提质增效,引导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一、真目标是真学课堂的起点1.走到学生中间去,获得真实的学习起点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并不是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结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形成了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才能推动民主化、开放型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对于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构建这样的关系,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很有启迪意义。在学校,教师之于学校校长,就是"他者"。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关怀,需要做到"为他者"。"为他者"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尊重差异,接纳"他者";其二,审视价值,摒弃矮化"他者"存在的操控;其三,体察"相遇",实现伦理视野里的"面对面"。  相似文献   

16.
绿衣 《教师博览》2013,(1):38-39
<正>罗恩·克拉克是一位传奇教师——他年仅28岁就获得"美国年度教师"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三次邀请他做客白宫,他的书《55条班规》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高居榜首,他的故事曾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不以成绩为目标教育学生,而是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他只是那个用关爱与激情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人。"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通过!"罗恩·克拉克成长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高中毕业后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他者"意识,主要表现为作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相异性、外在性的尊重和理解,并以此促进学生自由个性化的发展。唤醒和提升教师的"他者"意识使教师道德主体的建构、学生自由个性化发展以及关切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成为可能。教师"他者"意识的生成和提升至少应考虑如下方面:省思自我强权意识的危机、审视学生"他者"性的价值、体认"相遇"伦理学的意蕴、强调与"他者"交往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美丽的"中国竹乡"——江西宜丰县,传诵着一位"甘愿清贫以守志,誓学劲竹虚其节"的人民教师的动人故事。他,就是荣获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的宜丰中学高级教师吴永芳。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亲和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一位学生心中喜欢的教师、敬仰的教师即"亲和型"教师,显然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主体性"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主体性"学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以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为主,让他  相似文献   

20.
王有鹏 《中国教师》2014,(19):51-52
<正>"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盛赞竹子谦逊虚心,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赞扬人的虚心精神和品格。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像竹子一样低首虚心,真正做一名虚心学习、虚心倾听、虚心为人的"三虚"教师。一、学而不厌——做虚心学习的教师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有人问他:"您老在物理学界可谓是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