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战线》2020,(13):115-118
美国媒体很难改变业已形成的对华偏颇、失实态度。要打破西方舆论在国际社会营造的"中国威胁论",不仅官方发言人和媒体要"借船出海",自媒体人也可以发挥作用,利用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发声,反映中国社会真实的发展情况,从民间自下而上地改变外部舆论环境,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以图书出版为主体的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值排序中位居前十名之内,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①.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图书出版产业不仅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反作用于社会,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图书出版产业与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出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在涉及国际新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罗奕 《传媒》2019,(14):79-82
国家形象是人们(形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个国家(形象客体)由其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需要从主客体关系来讨论。本文通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六国大众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舆情监测,了解这六国媒体作为“他者”是如何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的。本文认为,这些报道虽然存在偏差,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2009年《纽约时报》中的62篇涉华国际关系类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利用甘姆森与雷恩(Gamson&Ryan)的"诠释包裹"分析取向归纳出了针对不同国际关系事件的六类"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并由此总结出了"迅速崛起"、"引发忧虑"、"利益独大"、"专横独断"等四类中国政治形象。虽然《纽约时报》中的负面的中国政治形象远远多于正面的中国政治形象,但是对此过分情绪化的批判并无益处,最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闻框架本无对错之分,理性对待才是根本,为我所用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出版的繁荣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带动的数字化出版的来临,出版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是中国出版界必须破题的时候了。与国家出版"走出去"战略不同,出版全球化不仅要让文化走出去,同时,要将国际市场的利润拿回来。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笔者今年参加伦敦书展,对此有些感悟,认为我国的出版企业似可从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力问题是世界上从国家到城市和地区再到产业和企业普遍关注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现代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国际竞争力研究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9.
业内人士都知道,图书库存大量积压是目前出版社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一年出版的20多万种新书中,重复率已经高达70%。2004年,全国图书生产总额为390多亿元,而当年出版社库存也高达400多亿元。[1]高  相似文献   

10.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4):10-10
亚马逊Kindle的热卖让世人领略了数字出版的威力。数字出版在中国的进展如何呢?一场盛会也许可以证明。7月7日至9日,以“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当我们在关注世界的时候,也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本文从框架分析的理论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环球时报》"关注中国"版对境外媒体中的涉华报道,通过对稿件来源、报道内容、报道方式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环球时报》在对涉华新闻的选择中,存在一定的倾向性,重新建构了境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韩玉花 《青年记者》2012,(20):91-9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在报道危机的原因和经济复苏前景的同时,也把目光转向了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的中国.从西方媒体大量的涉华报道中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议题报道在延续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媒体和社会固有的偏见.  相似文献   

13.
创刊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文摘》(China Digest)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具有内容丰富、宗旨明确、方式灵活、注重策略,聚焦时政、导向性强的鲜明办刊特点。《中国文摘》在海外的出版发行,开创了中共海外英文报刊出版发行的先河,打开了国际社会了解中共的新窗口,为后来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15.
CIP数据统计显示,本月度(2011月1月1日至31日),全国各出版单位共为17677种选题申报了CIP数据,较上月度减少了19579种,降幅为52.55%(详见图表)。申报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月初北京图书订货会召开之后出版单位的相关工作普  相似文献   

16.
对2012-2016年间,莫言、阎连科、刘慈欣、曹文轩、郝景芳五位获奖作家的作品在美国亚马逊的销售情况、世界图书馆联机数据(OCLC)的海外馆藏情况以及谷歌趋势角度进行统计调查,考察中国文学图书的海外影响力,并从降低文化折扣、兼容多层次传播渠道,建构互惠性理解的跨文化交流实践等角度为中国文学图书海外传播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6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新闻发布会在荣宝斋荣宝大厦召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主持会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介绍集团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的出版情况。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中宣部出版局副巡视员张凡,中直纪工委副书记梁潮平,中直工委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群工部部长郭洪美等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美国新闻界的奥斯卡奖.考察1917年至201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其中不乏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中美关系变迁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当涉及到国家利益之争时.普利策新闻奖涉华新闻报道倾向与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和态度一致吗?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如何?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启动了"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与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务商英格拉姆开展合作的方式,构建全球按需印刷合作网,实现中国图书24小时全球直供。中国读者有望在今年年内,通过中图公司的按需印刷平台,体验世界各地优秀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按需印刷”是出版者将图书内容数字化,生成的电子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地,再通过专门的激光打印技术高速印制书页,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快速将图书印刷出版。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灵活安排印刷数量,在图书内容上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印制一本书的部分内容。“按需出版”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2009年“按需出版”图书品种同比增长了181%,2010年同比增长169%,2011年“按需出版”图书申请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已达110万个。  相似文献   

20.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问题进行呈现时,总摆出一副"旁观者清"的姿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指点、评判或者警醒。本文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对这个并不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归纳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治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具体新闻框架以及所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