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克尔·波伦的《植物的欲望》是美国当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品从自然史与文化史的视角详细叙述了苹果、郁金香、大麻、马铃薯四种植物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历史,表现了作家对人类与植物生态间性关系的哲学思考。《植物的欲望》是环境危机中的文学想象,也是现代农业技术与田园理想在作家心灵中的诗意折射,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生态意蕴、跨学科的知识谱系以及多样化的散文话语成为当代生态散文的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2.
长篇生态散文《毛乌素绿色传奇》是作家肖亦农生态思想的集中体现。肖亦农立足于鄂尔多斯大地,以毛乌素沙漠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变迁为书写对象,展现了鄂尔多斯人重建毛乌素沙漠生态的艰辛历程。《毛乌素绿色传奇》不仅表现了万物平等、关爱生命的生态伦理,还表现了作者的生态忧患意识以及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生态理想的渴望。作品是一部绿色英雄的传奇,更是一曲生态理想的赞歌。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家、散文家、评论家,子敏身份的交织使《和谐人生》呈现出别样的韵味;同时子敏将自己定位于东西文化交融的多重身份上,博采众长,对人生有更深的体悟。子敏采用"诉说"方式进行散文叙述;而这一"诉说"过程,也是子敏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并使自己变得更强、一路追寻幸福人生的过程。子敏将灵魂注入《和谐人生》的字里行间,赋予文字以他的精神气质、他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生态体验是学校实施生态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生态体验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增长生态道德知识、丰富生态道德情感,锻炼生态道德意志,养成生态道德习惯。实施生态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态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乎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既显示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更显示了我党在认识生态问题实质上的一次升华。也就是说,我国在治理环境问题方面已经从实践层面、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意识层面、文化层面。其实,生态问题的文化根源探讨早已成为我国生态批评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有所建树。本文主要对胡志红的专著《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的内容要点进行简要的评析,同时也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批评界的学术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体验景观不仅是生态体验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构建了以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行动体(者)为主的生态体验景观行动者?网络。生态体验景观网络的形成过程是与其他产业发展同步协调进行的,促进了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与休闲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成为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前沿课题。目前流行的生态批评往往还只是将目光投注在文学作品的题材上,局限于“环境文学”、“自然写作”、“公害文学”的范围内,这虽然是必要的,但毕竟狭窄了一些,只能算是一种狭义的生态批评。然而,生态批评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它的生命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拓展研究的空间,赋予其更加深广的内涵,是生态批评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为此而呼吁、倡导,其新著《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生》著”)正是他辛勤探索、孜孜以求的成果。这是一部集厚度、深度、广度、新度、趣味于一体的学术力作,同时也是鲁教授学术人格的再一次聚焦。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体验形象塑造——以辽东山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生态体验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乡村生态体验营销是发展乡村生态体验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乡村生态体验形象塑造则是生态体验营销的重要步骤。通过比较辽东山区4个旅游专业村镇在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生产生活、休闲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形象差异,总结归纳出综合的生态体验形象并制定出针对乡村生态体验形象的差别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集《桂海沧茫——广西人文地理笔记》中,冯艺以一颗赤诚之心,行走在八桂大地上,一面行走,一面讴歌。在回望八桂人文生态历程中,既显出了他的真知灼见,又展现了其内心饱含的深沉忧思,同时,也显示了他独具慧眼的思辨能力和本土作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傅晓华针对中国人文生态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态角度深入研究,著《可持续发展之人文生态——兼论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一书,既是以“人文生态”视角考察西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品,也是一部立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文生态安全的精品著作,还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范式和生态剥削的力作,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出现的生态批评理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生态批评的新视角,从环境描写、社会生活、人物分析三个方面入手。重新对华盛顿·欧文的《睡梦谷传奇》进行解读。从而探究华盛顿·欧文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亚当夏娃日记》中,马克.吐温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再现了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的过程,赞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在作品的人物及表现手法方面,作者刻意地描绘了夏娃这一人间第一女子的形象,并使之与亚当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传达出他对传统社会中男性权威的讽刺与颠覆,对以两性相互关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些观念为后世的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3.
乌峰、包庆德二位博士、教授主编的《蒙占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一书,近日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们在承担题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践理念研究”(05XZX005)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上提炼而就的关于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方面的一部颇有新意的专著。  相似文献   

14.
押白忠德的秦岭动物生态散文集《我的秦岭邻居》,以生命之真、生机之美、生活之善,给我们喧嚣的精神世界吹来一缕清凉的风。这是作者身心虚一凝静的注视,是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世界的精神投入,既与中国古老道家精神相通,又体现了现代中国的理性情怀,并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简朴安宁之美,成为全球生态文化潮流的中国支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逐渐成一门“显学”,这是在文化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白轮船》正是这一反思的体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从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方面分析《白轮船》中的生态思想.通过对奥罗兹库尔、莫蒙和孩童人物形象象征寓意的分析,来探讨作者的生态理想,探究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从中发掘《白轮船》中生态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伤痛是简嫡散文集《女儿红》的一个文眼,写到了女性作为母者的疼痛,作为女人的伤痕,也写出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体验。这些痛苦的经验都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来源于灵魂的无处安放,从而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毛猿》是奥尼尔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尼尔运用戏剧创作手法刻画了遭到破坏的自然以及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纯粹利益关系,表明整个人类已陷入生态危机的困境。而奥尼尔在剧中所表现出的对这一危机的思考:回归自然,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提出的解决生态危机的观点不谋而合,表现了奥尼尔超前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北熹 《师道》2011,(7):94-95
最初,幼小的心如含苞的芽。渐舒展,有了轻抚外界的触须,伸探、迎逢,与外界密切交流,不停展进j儿童与生俱来的学习力,不屈不挠的进发姿态,是天地神奇的赋予。可惜,进入学校后,这样的禀质竟然无法接续,取而代之的,是学习的恐慌与失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惊铎 《教育研究》2006,27(11):64-68
生态体验范畴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凸显教育中的美善和谐因子。生态体验是一种臻于和谐美善境界的道德教育模式。它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和重构道德教育过程,凸显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康人格。生态位是一种教育隐喻。生态体验教育在校本问题研究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前景。  相似文献   

20.
《家园拾梦》是周维祥先生的第四本散文集。周先生凭借着他敏感的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化触觉在神州大地寻觅着中华民族的千年之梦。其文采也飞扬,其梦也幽幽!尚未读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