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57年来,被称作中国糖酒食品行业发展风向标的糖酒会第23次来到成都,15万人次专业人士、3000家企业云集在天府之国的3月,商品成交总额超过210亿元,其中酒类成交总额129.6亿元,占到六成。3月26日,为期四天的糖酒会落下已经帷幕,但在这座崇尚味道的城市,空气中的酒香仍未散去。不过,味道终究不能止于闻香,只有从舌尖滑向舌底,哪怕只是停留一秒,你才懂得一滴酒真正的滋味。现在出发,由舌尖开始一场旅行。  相似文献   

2.
吴茜 《视听界》2012,(4):65-67
《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起22:40在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播出,共分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7集。这是一档吃的节目,每期一个特定主题,围绕中国各地美食生态展开,从大都市到偏远山村,采访足迹遍布天南海北。全部7集的平均收视率为0.59%,其中第五集达到0.67%(CSM44城市)。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而历史则是一个国家的教科书。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年份像1911年辛亥革命那样跌宕起伏、风云聚会。如今,发生在100年前那一场变革已然尘封,但经过时间的发酵,历史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味道。以100年为一个时间节点,辛亥革命就这样生猛而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围绕辛亥革命,从民国始迄于今,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场变革的纪念、解读、反思和沉潜。  相似文献   

4.
<正>《舌尖之福》是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2013年11月全新改版后强势推出的一档美食体验秀节目,将"趣味、文化、指南"等元素与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手段巧妙结合,与观众互动良好,被誉为福建"以美食视角体验地方风情"的最佳平台。福州名小吃系列《福城福味》是《舌尖之福》栏目与福州市商务局合作推出的电视专题片,共八个篇章。半个月策划、两个月拍摄、  相似文献   

5.
农业常规性宣传被新闻界称为“四季歌”,很有嘲讽不屑的味道。但“四季歌”又恰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周期和规律,哪有不按客观规律宣传的呢? 本来按客观规律宣传时,诸如新鲜的优良品种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农药使用技术的普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集体为农民服务功能的加强,农作物的复种,农业果实的保存和保鲜,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等等,这些“四季歌”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问题出在有些采编人员身居城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31日,群情期待的CCTV-2财经频道年度大型美食真人秀"西门子厨房电器《味觉大战》"终于在北京世茂百货揭开其神秘面纱,初露峥嵘。勺中乾坤变化无穷《味觉大战》是CCTV-2财经频道通过新雅迪传媒从德国顶级传媒集团"Red Arrow"引进的大型美食真人秀节目,其最重要的亮点就是盲评。该节目保留了原版《The Taste》中独一无二的"盲品"方式。《味觉大战》将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的美食界大腕做评委,通过一勺盲品来确定这个选手的去留。盲品,在保证选拔公正性的同时,导师的不知情将为节目带来更大的悬念。"好味道"出自哪组队员,去留之间只凭菜肴本身"味道"的好坏,导师们不断面临亲手淘汰自己队员的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的大炒大捧,曾使“××没商量”“××族”、“潇洒×××”这些虚虚实实的词头红遍神州,如今不知不觉中又出现了个报刊无处不“上帝”的新景观。笔者在饱尝过当“上帝”、陪“上帝”、“捧上帝”、读“上帝”的滋味之后,便不禁想发些感慨。 关于“上帝”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有二:一是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二是指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平心而论,西方人为何要把消费者尊为上帝,一时还难以理论;但是咱们中国来说,把消费者比作神却总有一种不知哪码对哪码的味道,因为中国人压根儿就不信神。所以,  相似文献   

8.
特色是媒体的生命力.媒体特色越突出,新闻魅力越显现.没有特色的媒体,或者碌碌无为,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但媒体的特色在哪?转载或者抄袭,或者靠二手材料整理出来的东西显然没味道,原创的新闻才最有"味"!从大众报业集团近两年来搞的原创新闻大赛的效果来看,媒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原创性上:"原创新闻"提升着各家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半岛都市报来说,大量原创新闻的涌现,使得报纸更有看头了,更有影响力了,更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报纸专栏的角色性与空间性鞠云河一张报纸,版面分工相对要容易一些,而栏目设置则要动许多脑筋。设计一个好专栏,实在不容易。它是一只“瓶子”,却不是随便哪一种“酒”都可以装;严格地说,它只能装一种特定“味道”和品位的“酒”,这才名副其实,不然,读者就会嗅出...  相似文献   

10.
我打小儿对嘴皮子溜的人怀着景仰之情。隔壁的李阿婆和王阿姨骂街的时候,我总是要搬个凳子出去观战的,看人家临场发挥,口齿清楚、气场充足,战斗一个小时连口水都不用喝——绝对是俺那当教师的妈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有味道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她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她的城市性格、人文精神,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种种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座城市独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2,(10):7-7
张同道在2012年第4期《南方电视学刊》撰文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得如此迅猛,出乎预料,击碎了关于纪录片的经验认知与习惯想象。然而.纪录片一旦跃上“舌尖”,必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启示。1.爱众观:从小众到大众《舌尖上的中国》把记录片从小众带进大众视野。成功地为社会设置带来了话题议程,建了一个田园纪录片传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美食提取了不同人群的最大公约数,最大程度消解了意识形态分歧,而与美食相应的故乡、童年、母亲等元素则唤起每个观众心底最温柔的情感。大多观众居住在城市,穿行于钢筋混泥土的丛林.忍受放假、拥堵、加班甚至食品安全的生活重负,这些潜背景与《舌尖》里的田园生活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因此,观众与作品之间达成美好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13.
特色是媒体的生命力。媒体特色越突出,新闻魅力越显现。没有特色的媒体,或者碌碌无为,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但媒体的特色在哪?转载或者抄袭,或者靠二手材料整理出来的东西显然没味道,原创的新闻才最有“味”!从大众报业集团近两年来搞的原创新闻大赛的效果来看,媒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原创性上:“原创新闻”提升着各家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半岛都市报来说,大量原创新闻的涌现,使得报纸更有看头了,更有影响力了,更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乡村味道     
韩旭 《湖北档案》2013,(11):27-27
最喜欢乡村的味道。在乡村里,一株大树,一棵庄稼,一碗米饭,一碟酸菜,一坛老酒,一坝稻田、一条溪水,一道山坡,一个池塘,一杯清茶,一缕炊烟,一个眼神,——只要你仔细闻闻,这些都是有味道的,或香,或酸,或辣,或苦,或甜,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乡村的味道。"味道"一词,就和那"吃了吗"一样,在乡下人的嘴里使用频率最高。乡下人一见面,嘴巴还没有完全张开,"味道"一词就从嘴巴里蹦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13,(9):52-53
序幕:相约北京周文雄说不清为什么自己有生以来的大事总与28有关:生于农历龙年的7月28日,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9月28日,28岁结婚,连荣升副处长的任命书落款日期也是某年的28日。这不,退居二线可以不坐班了,接到老社长"五一"长假要在北京聚会的电话又是一个28日。放下电话屈指一算,今年又正好是大学毕业28周年。这就奇了,又是一个28,让人兴奋莫名的数字。  相似文献   

16.
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将分散于原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到新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一变化,对于建立我国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进,也预示着今后我国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步入一个稳步发展、务求实效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崛起以及新社交方式的推动,品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体验式营销"。它以"人的体验"为核心展开,而"体验"不仅仅是"产品体验",更多的是消费者"内心感受"和为他们营造的"文化氛围"。雀巢咖啡从"味道好极了"到"活出敢性"的转变,正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转变。敏锐洞察年轻消费群体个性如果问:"一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哪群人?"我会说是:"年轻人!"他们继承这个时代,打破这个时代,并将最终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口味     
想起有次在列车上,一个女孩对男孩说要吃桔子,男孩说哪来桔子,吃个苹果吧。女孩坚持要吃桔子,男孩说你吃苹果的时候想象是在吃桔子你就会吃出桔子的味道来。女孩不开心,男孩看着书也不理睬她。我被这种理论逗乐了,男孩听见了对我笑了一下。一会儿女孩吵着要吃鸡翅,男孩从包里翻来翻去只找到了袋装的鸡腿。接下来的对白又让我乐了一次,男孩对我说她就爱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本专题探讨“味道”何如的美食文化小书,《入味》彻底打破了“吃”的物理范畴,视点不受时空拘束,所论又时常超越饮食的国度,通过“味道”进入广阔的文化、心理现象的解析和思考。书中的每一处文字均是在“味道”小圈子中做出回忆与张望,而在厨房背后,本书显然有它更为坚实厚重的文化支撑。《入味》以一种历史化的思维带领读者游弋古今中外,展示舌尖上味道之美的同时,尤其注意尊重与传达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俗风物,整本书也因此具备了一种包纳多元文化的广阔视野与宽和品格。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人看来,非虚构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似乎只是与虚构的关系问题。而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似乎无须论证与区分,有如一对双胞胎姊妹,其血浓于水的关系一目了然无须多说一样。在外人看来,两人确都是笑靥如花,难分彼此的,而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我就是我,你就是你。相形之下,虚构与非虚构,则更像是一对俏冤家,表面上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虚构文本并不排斥现实元素,甚至不避大量的细节真实;非虚构亦不排斥感觉意会和天马行空的想像。两者却到底是不同的,且在理念与实践上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