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毒”本是个动宾结构的词,其后可以接表程度的成分作补语,以描述中毒的情况如何,在语言使用中与浅、深、轻都可搭配,只是没有与“重”搭配的情况。下面是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中检索到的语料: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类型的译本中,“命运”出现一词多译的现象,本研究基于语料库总结“命运”的翻译规律,为这种现象做出解释。本文首先借用Sketch Engine平行语料库中关于“命运”的语料,使用AntConc3.5.8和CUC ParaConc语料检索软件,找出“命运”一词和其主要的英文对译词;之后,依托Sinclair的词项分析框架理论,考察“命运”和其英文对译词的搭配、类联接和语义韵,总结出“命运”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标准或规律;最后,从历时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规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使用语料库促进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料库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储存了大量语言运用实例的“仓库”,因而语料真实、信息量庞大,检索速度快.使用者可瞬时检索出大量例证,以便集中观察语言运用的规律。研究将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课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料库观察词的语法形式、搭配,观摩双语语料库中同一表达方式的不同译法,从而缩短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学习翻译技巧的时间。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给力"这一新词的词汇搭配范式与语法搭配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人民网作为语料来源基础,建立了一个"给力"小语料库,并使用Michael Barlow研发的语料分析工具MonoConc Pro和collocate对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范式,发现"给力"主要作为形容词被使用,多与"很"、"最"、"太"、"真"、"更"、"够"、"超"以及"不"、"的"、"啊"等词共现。通过三词和四词词频表可以看出,"给力"的最高频语法范式是"副词+形容词(+助词)"。"给力"一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副词来使用,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形容词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王喆扬 《文教资料》2014,(22):34-35
本文主要采用传统的词汇分析法,从两个方面分析文化词“赡养”和其非等值词“support”在共时平面的文化含义。一方面从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分析,另一方面借助联想组合分析法分析二者的文化异同。中文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英文语料主要来自“英国国家语料库”、“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语料库技术在英语搭配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提取真实语料分析词语的搭配特征。在语言教学中引入索引工具,学生通过观察索引行分析词语的搭配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词语的语义韵,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典型搭配词探讨节点词的语义韵特征。利用语料库技术进行搭配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7.
语料库丰富而真实的语料为语言的使用和教学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和有力的帮助。基于语料库的词汇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词汇的搭配、类链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区别汉语自动分词中的“切分变异”、“组合型歧义”和“分词不一致”这三个概念,着重就“切分变异”这一分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考证,并在真实语料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切分变异字串在观察语料库中出现次数。探讨切分变异消解的原则。同时,本文还就“金本位”高质量分词语料库的建设提出设想和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错误驱动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中毒"本是个动宾结构的词,其后可以接表程度的成分作补语,以描述中毒的情况如何,在语言使用中与浅、深、轻都可搭配,只是没有与"重"搭配的情况。下面是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中检索到的语料:  相似文献   

10.
语料库就是存放在计算机里大量的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文本。它是一个由大量在真实情况下使用的语言信息集成的,可供计算机检索的语言材料库。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如词频和搭配词等)。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