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藤县话(取老鸦塘为代表点)的二十二个声母p、p‘、b、m、f、v、t、t‘、d、n、l、θ、tJ、tJ‘、I>、J、j、k、k‘、q、h、7对于中古汉语声母系统,有继承,有超越。从中古声母在藤县话中的分化合并情况,还可看到壮语和汉语其他方言对藤县话声母影响的痕迹。 本文中的符号“←”意为“来源于”,其左是藤县话声母的音标,其右为中古声纽,声  相似文献   

2.
等韵学     
我国古代分析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问,等韵学建立“五音”、“清浊”的原理来分析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且创造一套字母来表示汉语的声母系统;建立“等呼”的理论来分析韵母结构,并且制成若干图表来表明汉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形成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这个过程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对汉语声母系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其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对声母系统的细化和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方桂构拟的上古汉语复声母主要包括“基本辅音+介音”与“s-词头的复声母”两种类型,我们通过对李方桂复声母体系的全面考察,认为李方桂对上古汉语复声母的构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音变规则不一致、构拟结果存在冲突、对谐声关系的考察不全面、-rj-复合介音的设立不合音理等。  相似文献   

5.
<正> 运用语言,常常自然出现同化异化现象。比方在语音方面,由于前后音节影响,常常自然同化或异化。汉语有的词语因前后音节的影响产生辅音同化:同一个“难nan”,在“难免”中读成na mian,韵尾“-n”因后一音节的声母“m”的影响变成了“-m”;在“难开”中实际读成nangkai,韵尾“-n”因后一音节声母“k”的影响变成了“-ng”。汉语有的词语因前后音节声调相同而要求异化,两个去声字连读,如“下降、注意、助力、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已有”声母”、“韵母”概念,还要用“子音”、“母音”概念? “声母”、”韵母”是我国传统声韵学上的术语。它在分析汉语音节结构时很有概括性,能够科明扼要地把每一个音节分成两部分,以便称述。特别是在了解今天普通话语音  相似文献   

7.
全浊声母是中古汉语声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辨识和掌握全浊声母字对于研究现代方言及中古语音演变为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掌握普通话意义尤为重要。同时,了解全浊声母字关中方言读送气音这一特征,对于我们利用方言审音辨义,从而理解与掌握古代词义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绕口令琐谈     
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由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的重叠诙谐的句子或一段歌词,要求急速念出。朗读者在念得很快时常常因吐字不清,不准确,一读再读,一错再错,以致令人捧腹大笑。如“吃葡萄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的倒吐葡萄皮”和“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拉那两辆就拉那两辆”,前者要注意区别b声母音节的“不”和p声母音节的“葡”、“皮”,d声母音节的“的”、“倒”和t声母音节的“吐”、“萄”;后者要注意区别m声母音节的“门”、“马”、l声母音节的“辆”、“轮”、“拉”和n声母音节的“你”、“那”。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普通话朗读语料语流中“NV”型音节的过渡音征T2。通过声学实验测量了普通话鼻音声母“m”和“n”后接单元音时Tz的起点值、终点值、时长,并进行了统计学上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普通话语流中鼻音声母的音轨方程,计算出普通话朗读语料语流中声母“m”和“n”的音轨。  相似文献   

10.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1.
《渡江书十五音》是一部珍贵的闽南方言韵书。其编排体例是先分韵,后分调,再依照声母“柳边求去治,波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的顺序排列。其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清代,它的音系性质反映的是闽南语漳州音。该韵书在保存字的本义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暗合《说文解字》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13.
y、w是拉丁字母,它们与b、p、m、f等一起共同服务于汉语语音,作好y、w的音素性质归类具有现实意义。在考虑了归类角度、归类标准、归类前提等因素后,建议将y、w定性为辅音,并作为汉语拼音声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大抵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其中有些礼俗,其来源已难详考,例如建筑业的奠基礼和制造业的献身俗,就是难考的礼俗之一。在语言中,“奠基”和“献身”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率颇高的语词,这透露出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说它难考,是由于古文献中  相似文献   

15.
商人称谓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字本义为“古代滴漏上计时的刻度”。“商星、商朝”的得名都与这一本义密切相关,而表“生意人”称谓的“商”,其出现又缘于商朝。按理,这一称谓的出现应是在周灭商之后不久,但事实上,它却在战国初期才出现。因历史、商业发展等原因,“社会”由指称“国家”逐渐过渡为指称“生意人”。  相似文献   

16.
AB式拟声词及其重叠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式拟声词中叠韵词较多,第二个音节声母为“1”的也较多,后者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复辅音有关。这类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时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AB式及其不同重叠形式的拟声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这类词作状语时,在组配方面受到拟声词形式和VP组成成分的双重限制。这类拟声词后加“地”与否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否加“地”与拟声词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释“所生”     
在古代汉语中,“所生”一般与其他“所字结构”表受事有所不同,往往指动作的施事-“父母”。同时,“所生”也表示“儿女”、所产生的事物、所出生的地方等含义。  相似文献   

18.
毕节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有声母19个,将该方言声母与北京语音声母进行比较,阐述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二者的语音对应规律对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文以《论语》为语料,首先进行了索引、统计。然后对照王力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