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热质说的原因曾将“卡”作为热量的单位,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终于认识到热量是内能传递的量度,热量的单位应与功、能的单位一致,即也应是焦耳。但由于习惯,人们还使用卡做热量的单位,卡成了焦耳的辅助单位,这就使得焦耳与卡之间有一换算关系,那么1卡等于多少焦耳呢?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温度”、“热量”“热能”等概念,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学生,以为“热传递中传递的是温度”,以为“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就多”,以为“物体温度升高后热量就增加”,等等。总之,他们把温度、热量、热能当成是差不多的概念,搞不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对这些概念的叙述,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课本说:“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初中物理第二册第33页)这就是说,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个冷热程度,因此都有相应的温度。温度是个状态物理量。热量则不同。课本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同上书第58页)这就是说,热量是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体如果  相似文献   

3.
对热的本性的认识。对热的本性的认识,在历史上有“热质说”与“热的运动说”之争,其间经历了两百余年.直到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定律确立,热的运动说才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热是组成物体的粒子的运动这一学说,使得热和机械功的等效性在概念上是可以理解的,并为机械功和热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一个解释的基础,也为气体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4年第10期刊载的“热学教学的误区”一文,结合中学教学指出热学教学要防止陷入误区。在顾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物理概念的正确性。读后颇受启发,笔者在此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 1.热量是过程物理量 把“热量”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定义,中学生不太容易接受。“热量”的概念比较直观,教材中是先讲“热量”再引入“内能”的,另外这样的定义对“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的特点不够突出,这正是教学中易陷入的误区,似乎热量、功和内能一样都是由状态参量决定的。 我们可以根据课本(必修本第一册)第180页的结论:“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  相似文献   

5.
热量内能能量广西合山电厂学校周学能热量、内能、能量这三个概念是初中物理中常常出现且学生必须分清的几个概念.新编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对热量的定义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对内能的定义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  相似文献   

6.
温度、热量、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几个重要概念 ,正确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的要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 ,中考中围绕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考查题目也是比较多的 ,正确理解这几个概念 ,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描述物体所处的状态的物理量之一。其实质是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对某一物体而言 ,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2、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是与热传递过程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7.
热学中有一些物理量,如:温度、热量、内能,由于概念相近,极易混淆.日常生活中,“热”字又具有多种含义,不但可以表示温度,还可以表示热量和内能。如“天气很热”的“热”表示温度;“冰融化要吸热”的“热”表示热量;“摩擦生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热量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要求热量和比热是热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就是在简单热现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热量和比热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本单元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热量的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给水加热的分析,引入了热量的单位“卡”。由于物体降温和燃料燃烧都可放出热量,教材又从实例出发引入了燃烧值概念及其单位。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同物质的多少和温度变化的大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热学属性有关。教材从“1克别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这个问题出发,并通过实验的分析,引入了比热的概念和单位。教材列出  相似文献   

9.
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历来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难教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想对出现在初中物理中的一类物理概念的操作定义(即物理量)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行们的斧正。密度是不是质量?压强是不是压力?比热是不是热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密度”、“压强”、“比热”等概念时.往往分别和“质量”、“压力”、“热量”等概念混淆.如在“压强”这一章中,认为拖拉机履带的作用是增大面积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力;又认为两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同样高度的水对底面的压强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两个容器中的水的重量不一样,如此  相似文献   

10.
温度、内能、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内容的三个重要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认清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全面准确地掌握热学知识至关重要。而这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 “内能”、“热量”这三个概念容易相互混淆,如对“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 “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学生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在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出错率较高。为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搞清它们的含义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内能”、“热量”容易相互混淆,如对“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温度很低的物体可能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错误率较高.这些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初学时必须搞清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比热”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点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对这一节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设计,并取两所学校进行“研究课”作一比较。一、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着手 [提问]1.热量的单位是什么?2.热量的单位“卡”是怎样规定的?关于“卡”的规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接着问:1克其它物质(如煤油)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呢?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同,回答各异,有的学生不知所  相似文献   

13.
“热量”一章在初三物理中是较为靠前而且所占地位比较重要的一章。本章内容学得透彻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提高,本章内容又是学生在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定量地反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的问题。本章引入三个基本物理概念。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学生对“热量”本身的概念总是含混不清楚,对一些选择、判断或问答题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说  相似文献   

14.
温度、热量和内能是初中热学部分非常重要、但又是学生最容易混淆不清的物理量 .同学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些物理量的涵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不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用语去“体会”物理概念 ,更不能用对某些物理现象的误解去“体会”物理过程 .例如 ,“天气炎热”和“热胀冷缩”中的“热”与“冷”指的是温度的高低 ;“散热器”和“制冷器”中的“热”与“冷”指的是热量 ;“摩擦生热”中的“热”指的是内能 .又如把一块烧红的铁块投入冷水中 ,铁块的温度降低了 ,冷水的温度升高了 .这里本来发生的是由于热交换而导致物体温度的变化 ,…  相似文献   

15.
介绍“被动式房屋”的概念和发展,归纳“被动式房屋”在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增加用热渠道、节点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在北方地区推行被动式房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热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东西,热可以从高温处“流”向低温处,好似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学生很可能从类似的生活经验中重犯热质说的错误,把热看作是一种可以流动的物质,为了克服学生这种感性认识上的错误,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讲人类探索热本质的历程比直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概念有效得多,另外,通过这一段生动历史的介绍,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发展中的错误思想和假说,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艰难曲折性,但又不乏戏剧性;有助于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迷信感,树立他们献身科学的信心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揭示这一段历史对于克服学生感性认识上的错误、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物理比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比喻,我们称之为物理比喻。所谓物理比喻,就是借用学生实践活动中已认知的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物理概念或论说的一种教学手法。 第一、被比喻的物理概念或论说应是学生所较难理解和接受的部份。例如概念中的“质点”、“热量”、“场”、“电容”、“电动势”等,论说中的“布朗运动”、“几率波”、“轨道量子化”等,这些是物理教学中作为被比喻物的对象。 第二、物理比喻的比喻不但要鲜明,而且要“形”、“实”、“知”。“形”是形象,“实”是具体,“知”是认知。 例如:教材中用“高度差”来比喻“电势差”。比喻物“高度差”是学生已认知的。又  相似文献   

18.
“比热”概念抽象 ,难以理解 ,是热学中的重点、难点 .现行初三物理课本 (人教版 )是利用两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 ,并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变化 .以此来研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而升高的温度不同 ,从而引入比热概念 .实际教学中发现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存在几点不足 :①液体温度计示数不易观察 ,可见度低 .且加热时间短 ,温度计示数变化缓慢 .不适合在课堂内演示 .②由于两“热得快”浸没在各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则在相同的时间内 ,不能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使吸收相等的热量存在误差 .…  相似文献   

19.
初三物理第五章,第四节“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及第五节“热功当量”是学生在学过了功、能、热量和热能的概念以后引入的。有些老师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偏重于热功当量的数值及其运算,我们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讲清其物理意义。这两节内容宜放在一节课内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热能是等效的基础上引入热功当量,明确热功当量是绘出了热量的单位卡和功的单位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20.
热量和功是热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也由于这两个概念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因而出现一些糊涂认识,特别是有关热量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更是令人混淆不清。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量热学开始发展起来,关于热量,比热、热容量、熔解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