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获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和学习途径。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它强调一种主动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实践中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3.
黄琰 《辽宁教育》2003,(11):46-48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强调以自主为前提,以探究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围绕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多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基本涵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2、全体参与原则。基本涵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3、启发探索原则。基本涵义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发现新知识。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4、实践操作原则。基本涵义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这…  相似文献   

7.
孙燕 《教师》2014,(8):62-62
一、目前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差距较远学生接触的都是经过数学处理、人为编制、情节虚构的各类问题,不需要考虑这些数学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会想到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了反复操作运算符号的过程,成为无限制的练习和复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频繁的考试,学生成了数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9.
王建勇 《考试周刊》2012,(61):67-68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有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才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实践与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是首要条件。也是必备条件,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创设导入式情境”、“利用数学的奇妙,数学的魅力”和“动手实践”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充足、和谐的探索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愿意探索、乐于探索。  相似文献   

11.
谢盛勇 《辽宁教育》2003,(11):56-58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又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必须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和独立思考等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看,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综合效益。 一、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纷纷提出要“为迁移而教”。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普遍的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的一个最可靠的指标。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迁移,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迁移中自主探索,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迁…  相似文献   

17.
18.
周琳 《湖南教育》2004,(18):30-31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是以数学问题为主体的真实的任务环境。它包括知识的背景、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表征和问题的操作空间。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说,数学问题情境策略是一项课堂教学的实战操作技术,必将成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的普遍行为和教学成功的关键性策略,教师有必要掌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一、利用与现实生活类比、模拟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认知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到的知识。如果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现实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调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新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教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做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