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报刊资源的开发,谈谈图书馆报刊工作的改革。一、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报刊在文献领域中出现较晚,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雏形——《邸报》产生于我国汉代,最初是在宫廷里流传。十六世纪欧洲才出现威尼斯的手抄新闻综合报道。世界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创办的《学者杂志》和英国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伦敦公报》。第一份中文期刊创办于1815年,是由两名英国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主办的,名称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戊戌变法时期学会蜂起,才产生国人自办的期刊。报刊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自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报业     
(一)法国报刊简史早期报刊。法国在十六世纪有了手抄报纸,名叫“手抄报纸”(novelles a la main)。最早经常出版的印刷报纸是一六三一年出版的《报纸》(后改称《法国报》)。它是政府特许发行的周报。当时法国封建统治对于出版事业严加限禁,报纸出版人、记者惨遭迫害。从这时到法国大革命,一百五十年间,报刊发展异常迟缓。较有影响的报纸,可以说只有《法  相似文献   

3.
期刊“级别”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期刊,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它既具有积累知识、传播科学、激励评价、构建文化等社会功能,又具有保障作者优先权、专有权和获得社会认可的个体价值实现功能。正由于期刊价值功能的双向性,一方面,社会可以通过作者论文的发表来吸纳个体的创造贡献,把每个人的科学创造力凝聚成一种社会性创造力量,作者单位也可以通过职工的科研创造,保持知识创新活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另一方面,作者可以通过期刊上发表文章得到科学荣誉、社会地位等社会回报,进一步激发研究动力,从而实现个体目标。然而,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文献的急剧增长和期刊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引导读者利用文献,如何在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激励奖励、科技项目评审、职称评定、学科发展预测中对期刊论文进行评价,确实成了情报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外以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创始人加菲尔德为代表的“核心期刊”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掀起了“核心期刊”研究热潮。笔者谨就我国有关“期刊等级问题”研究情况作扼要介绍,并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一、关于期刊分级问题我国的期刊有无级别之分、高校学报属于什么级别,这是大家经...  相似文献   

4.
《纽约时报》的版面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言 《新闻导刊》2004,(5):42-42,44
《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纽约时报》传统的版面风格高贵、严肃,但拘谨保守,版面上一片灰色,被称为“灰贵妇”。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期刊最早于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代表性的期刊有1834年创刊的法国《藏书家通报》、1840年创刊的德国《图书馆杂志))等.随着近代图书馆学的确立,图书馆学期刊开始在更多的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漫画期刊自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出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总共出现了100余种,这些期刊刊登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历史面貌的优秀漫画作品,也是记录我国历史发展变化的生动载体。本文将我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漫画期刊发展的100余年历史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7.
一言 《出版参考》2007,(11S):20-20
图书馆学期刊最早于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代表性的期刊有1834年创刊的法国《藏书家通报》、1840年创刊的德国《图书馆杂志》等。随着近代图书馆学的确立,图书馆学期刊开始在更多的国家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证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发蒙。指出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现与“西学东渐”存在必然的关联,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初肇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1876年)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的综合性期刊。西方传教士热心创办科学期刊的目的在于“控制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出现于1872年的《瀛寰琐记》。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一开始就具有宣传新思想、反对旧制度的性质。它对于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枷锁具有积极意义。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期刊开始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一个办报历史悠久的国家。从13世纪起,就有手抄新闻流传于世。到了16世纪,这种手抄新闻开始向订户提供首都伦敦的重大新闻和随笔。1621年8月13日,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诞生。1702年3月2日,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在伦敦创办。此后,英国的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到了18世纪的中叶,新的报纸不断问世。1753年,英国全年的报纸发行总数达7,411,757份,1760年上升到964万多份,1767年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30万份。仅在伦敦出版的各种报纸就已53家。  相似文献   

10.
“文史一家”,这话讲得有道理。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新唐书》说他“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大师,恩格斯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都说明了“文”等于“史”。而我国古代两部历史名著——《左传》和《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纸与广告的历史姻缘王放一、互相依存的同根兄弟近代资本主义的最早报纸,一般认为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新闻》以及最早出现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尼德兰等地的手抄新闻纸。16世纪中叶,这种新闻纸逐渐由手抄改为单张印刷。《威尼斯新闻》上所载的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12.
期刊管理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无序的文献组织成一个有序的体系,这是期刊管理最基本的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文献组织的实质就是一种知识组织。知识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硬性”特点的,具有独立载体形态的知识组成(即文献单元);一是具有“软性”特点的,不具有独立载体形态的知识组成(即知识单元)。期刊管理其实就是对期刊载体所涵盖的文献与知识的管理。一、期刊管理要素1.文献单元《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与《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均将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具有知识内容、记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出版基础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辰 《出版科学》2002,(1):29-32
出版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在我国,图书的制作与传播至少已经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对于出版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很迟。“出版”一词,直到19世纪末叶方始在汉语中出现。据王益先生多年的研究,“出版”一词是从日本引进的,首见于黄遵宪所纂《日本国志》,时间在19世纪90年代(王益《“出版”再探源》,载《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而出版学、编辑学这些概念的出现,则是民国时期之事了。  相似文献   

14.
据法国最新一期《国际信使》周刊报道,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世界“第七大洲”,其总重量约有350万吨,主要由塑料垃圾构成。  相似文献   

15.
期刊,作为一种特定类型出版物,自1665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期刊是传递最新情报、反映最新动态的信息载体。据统计,目前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就有期刊139299种。我国在1984年仅科技期刊就2649种,占全部期刊的67.8%,1990年期刊已增至6005种。期刊的历史虽然比图书的发展历史短,但其发展非常迅速,已有凌驾于  相似文献   

16.
张燕华 《新闻知识》2012,(10):93-94
一、电影符号学与《异次元杀阵》1.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历史及流派概要电影符号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知识根源是结构主义符号学、语言符号学,通过哲学阐述和迁移,把符号学理论运用于对电影作品拆解分析研究的学科。1964年,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种电影研究流派的出现和发展。除麦茨以外,英国学者沃  相似文献   

17.
<正> 1992年1月5日,《南京日报》消息:“美国著名大型文摘检索期刊《历史文摘》编辑部近日正式聘请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部副主任叶继元为该刊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是入选该委员会的第一个中国人。”随后,《江苏图书馆学报》等纷纷报道这一消息。叶继元为南京大学,为我国期刊界赢得了荣誉,他的名字也被全国的同行所瞩目。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中青年学者辞典》、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国际名人传记辞典》均予入选,核心期刊《人才》杂志还专门作了长篇报道。此外,他还是英国、美国期刊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18.
熊剑 《传媒》1999,(2):35-36
中国期刊发展已近200年,在现代期刊的队伍里出现过毛泽东、李大钊、鲁迅、郭沫若、邹韬奋等一批令人仰慕的人物,也出现过《新青年》、《新湘评论》、《前锋》等一批如鼓点号角令人激奋的期刊,但时至今日,在改革开放20年之后,在21世纪来临之前,中国期刊却仍在负重前行,仍在深墙大院里谋划“小楼一统”。即使有诸如《读者》、《知音》、《家庭》等强者,可对7000余种  相似文献   

19.
在“奶酪”热过后,“信使”热也大有燃起之势。一段时期以来,类似“把信带给加西亚”的题材纷纷在书店柜台上露面,大有掀起一股“信使”热的势头。通过粗略统计,在当前市场上,不同出版社而内容相关的“信使”类图书就有十多种。《致加西亚的信》推行的忠诚与勤奋的理念比“奶酪理论”会更深人人心,“信使”极有可能开辟该类书的另一个时代。 携百年全球传统,冲击当代中国市场 “把信送给加西亚”绝对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它就作为一篇短文传人我国。也曾经被《读者》等刊物转载。但是,在20年后,是什么力量使它成  相似文献   

20.
张洪海 《青年记者》2017,(15):30-31
从1839年第一本科普期刊问世算起,美国的科普事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美国的科普期刊不仅在科技工作者当中发挥着非凡的信息传播和引领作用,而且和美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普及和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质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美国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美国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