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网赛场,李娜一有机会,就会拿老公姜山开涮,看台上的姜山总是憨憨地笑着。伴随着李娜获得澳网亚军,这样的一幕也成为留在人们心中的经典瞬间。圈内人说,李娜的成功离不开姜山的付出与支持。对于李娜来说,姜山既是教练,更是老公。而对于众多的球迷来说,他们是网球场上的"神仙眷侣"。纹身的故事澳网期间,电视镜头一次又一次地聚焦在李娜左胸前的文身上,那是一个玫瑰和心形组合的图案,在这个文身的背后,记载着李娜和姜山的爱情故  相似文献   

2.
serra 《网球》2010,(12):28-29
在中国网球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李娜在她的28岁继续生长.她实现了教练托马斯对她的所有预言:从年初的澳网四强到美网前的排名第九。这都是中国选手在单打中的历史最佳战绩.李娜完成了2010年她个人的完美风暴,也给了中国网球新的推动力。在前几年,这样的成绩还只能是一个疯狂的想象。  相似文献   

3.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姜山总是以李娜"出气筒"的形象出现,比如李娜打得不顺心时,她会当着全场观众的面让丈夫"滚出去",以至于外界认为姜山是位"妻管严"。不过,在朋友眼中,这绝对是假象。给外界造成这种印象是缘于去年的澳网,在第二轮的时候,她打得相当不顺,连连被破发,于是李娜朝看台上叫喊的姜山大吼了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丈夫轰出场。可出人意料的是,姜山没有生气,还"偷偷"地换个地方继续看妻子的比赛。不过,据朋友们介绍,别看李娜赛场上总是一副很酷的样子,其实在生活中,她特别在意姜山,甚至顺着姜山。姜山平日里爱玩电脑游戏,一坐在电脑前就不愿动弹。当姜山喊"老婆,我渴了!",李娜便会从冰箱里找丈夫喜欢喝的饮料递到桌前。  相似文献   

4.
《校园足球》2011,(1):30-30
【正】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姜山总是以李娜"出气筒"的形象出现,比如李娜打得不顺心时,她会当着全场观众的面让丈夫"滚出去",以至于外界认为姜山是位"妻管严"。不过,在朋友眼中,这绝对是假象。给外界造成这种印象是缘于去年的澳网,在第二轮的时候,她打得相当不顺,连连被破发,于是李娜朝看台上叫喊的姜山大吼了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把...  相似文献   

5.
趋势     
《网球》2007,(2)
上行线李娜:“亚洲一姐”一扫在亚运会上的阴霾,在澳网闯进16强,传言李娜与教练总合不来,网协新赛季出奇招找来丈夫姜山,看来“夫妻档”还真挺管用。萨芬:上赛季状态一直不佳,突然说我要成为澳网的种子,结果他在排名榜上迅速飙升,最终位列第26,并且还  相似文献   

6.
李娜澳网夺冠后,原国家队教练张大陆给编辑部打来电话,盛赞李娜夺冠的意义。在“老练”看来,李娜此次澳网夺冠,其意义之重大比2011年法网夺冠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7.
刘彤 《网球》2014,(4):30-33
在今年澳网捧起达芙妮冠军奖杯之后,狂揽2,000分冠军积分的李娜急速拉近了和时任世界第二阿扎伦卡的距离,两人11分的微小差距让超越充满了无限可能。而李娜也确实没有让球迷久等,在2月份的卡塔尔公开赛上,中国"一姐"虽然在第三轮爆冷出局,但是因为作为卫冕冠军的阿扎伦卡赛前退赛,被扣除了大量积分,这一进一出,李娜最终被成功"保送"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世界第二,对于李娜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高度,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高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许是对这个位置最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盛夏光年 《新体育》2014,(3):106-106
澳网一直是李娜的福地,这五年四次闻进四强,其中包含三次决赛,一次捧杯成功。如果前几年的失利是因为实力不济、不幸衰了好几次而与冠军擦身而过,那么这次应该是李娜实至名归,冠军非她莫属了吧?  相似文献   

9.
陈妍 《网球天地》2013,(3):26-29
璀璨的烟花在澳大利亚国庆当日照亮了墨尔本的晴朗夜空,李娜坐在罗德·拉维尔球场边的座椅,静静地沉思。这是李娜的第二次澳网决赛,对于上一次的失利她仍然记忆犹新。1.5万人的现场,喧嚣又平。喧嚣的是人,平和的是心。进攻的犀利,战局的流畅,全场的支持……等待。可惜,等来的是李娜两次意外摔倒,摔碎了的是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10.
鲍勃 《网球天地》2021,(3):54-55
作为开年第一个大满贯的澳网常被称为中国球员的“福地”,但中国球员今年的表现却很难让人联想起这两个字。2006年伊始,随着郑洁/晏紫在澳网女双决赛中以2比1击败赛会头号种子雷蒙德/斯托瑟,中国网球首次在大满贯成年组双打比赛中尝到了冠军的滋味;2010年,李娜和郑洁双双闯入女单四强,让世界对中国网球刮目相看;此后几年,李娜的名字响彻墨尔本,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斩获亚军后,中国金花终于在2014年加冕澳网冠军。  相似文献   

11.
见证     
许旸 《网球》2014,(3):34-36
这里是罗德·拉沃的通道,在我们大大的拥抱之后,姜山被扔向了空中,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反正当时就觉得痛快。我们大声而开心地聊着决赛的细节,好像刚刚看完了一场舞台剧,不可能有意外的结果,有的只是惊险的过程。等待、辛苦再加上旅行的煎熬,让姜山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应当。此时,站在通道旁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国内媒体们,也自发的集合在了一起,他们在那天一起守候着墨尔本的深夜,一起收获了李娜的澳网冠军,一直熬到南半球的天光来临。  相似文献   

12.
一姐李娜     
刘彤 《网球》2014,(3):38-4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娜便习惯性的被媒体称为中国"一姐",当时这个称号更多的是突显她在中国女子网坛的地位。但是这几年,随着李娜成绩和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一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现在的李娜不再单纯的只是中国网球的开荒者,而是渐渐成长为中国体育在世界的代言人。在澳网勇夺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冠军之后,她的成就、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都达到了一个中国运动员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她也被看作是"后姚明""后刘翔"时代中国又一个享誉世界的体育巨星。  相似文献   

13.
2011赛季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与去年相比今年澳网的奖金有所增加,单打冠军奖金达到了220万美元,亚军奖金为110万美元。中国金花李娜自2005年起连续参加了四届澳网女单比赛,2009年因伤缺席。2010年李娜在澳网中连胜沃兹尼亚奇和大威两位TOP10,杀入四强,这也是她在澳网上的最佳战绩,虽然半决赛不敌小威,但其整体表现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2011年让我们期待李娜能够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14.
幸福时刻     
刘彤 《网球》2014,(3):22-27
在李娜捧得澳网女单冠军之后,澳网官网在第一时间就把中国金花放上了头条的位置——"Finally Li"。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大标题虽然简练,但是却很好的概括了李娜的澳网之路。过去四年三次闯入决赛,从初登大满贯决赛舞台被遗憾逆转,到一年前两次摔倒最终与冠军擦肩,李娜经历了太多。在年初的深圳公开赛捧杯之后,李娜出人意料的向媒体袒露心扉:目标再赢  相似文献   

15.
李娜是我国最优秀的网球女选手之一,也是世界女子单打排名前十的选手。她总共经历6次澳网比赛,2010年表现突出,进入澳网单打四强。2011年再接再厉进入决赛并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四大满贯女单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本文对李娜在澳网7场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老公听你的     
姚昆 《网球天地》2011,(3):38-39
托马斯被莎拉波娃“挖”走,老公姜山重新走上教练席,斗志高昂的李娜取得了职业生涯迄今为止的最大突破。在女子网坛,像姜山和李娜这样“夫唱妇随”获得成功的组合并不少见,对于“太太选手”们来说,老公的运筹帷幄,是她们在赛场上获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娜之伤     
刘彤 《网球》2013,(3):76-77
如果没有意外受伤,那么最后夺冠的人会不会是李娜?在澳网女单决赛之后,很多人脑中都盘旋着这样的问题。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再怎么耿耿于怀这个想法也只能是个伪命题,因为竞技场上根本不存在如果,伤病和意外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一点李娜比谁都清楚,翻看她的职业生涯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伤病多得几乎可以撰写成一部伤病史,而用前国家队女队教练潘兵的话说则是"李娜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都是在和伤病做斗争。"  相似文献   

18.
吕敏 《网球》2012,(10):126-127
改写前两年美网首轮出局尴尬纪录,加上美网热身赛一冠一亚成绩,李娜在新教 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指导下,正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旅程。这次来到美网,李娜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教练。前世界排名第一海宁的教练、阿根廷人罗德里格斯是李娜在今年奥运会后敲定的新帅,两人在辛辛那提会合,李娜在决赛中逆转夺冠,两人合作的首个赛事就碰出火花并取得成功。美网赛前的热身训练中,罗德里格斯、姜山和体能教练阿历克斯3人齐齐出现在李娜的训练场上,姜山的任务主要是陪打,罗德里格斯则站在李娜一侧,关注着中国一姐的技术动作和状态。罗德里格斯的话不多,但时不时会走到李娜身边跟她指点一番,李娜仔细聆听,交流两句后不时点点头。前后移动回球练习中,罗德里格斯亲自上阵,隔网给李娜喂球。李娜正拍、反拍的回球都精准到位,新帅也不时挑起大拇指对李娜表示称赞。在与球员沟通上,罗德里格斯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总是安静地站在场边,通过观察来了解李娜,先与姜山沟通后。再与李娜当面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德里格斯直言李娜是个暴脾气,需要学会在场上去控制,要用头脑去驾驭内心。他说,李娜非常聪明,场上的移动很好但却不是非常有效,不能100%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十几天的合作让李娜感觉不错,她表示:“他总是很积极,用积极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图。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我都能感觉到来自团队的支持。”李娜说,和罗德里格斯初次见面的时候,后者说的一番话让自己感触颇深,“他当时跟我说,网球不是你打得好就能赢的运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是什么情况,所以无论你领先还是落后,你必须一直努力,一直战斗。现在我正在像他说的那样去做,努力在场上保持冷静。”罗德里格斯带来的变化究竟是什么?不知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还是合作时间太短,李娜说:“可能有一些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美网赛场上,李娜明显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无论比分是领先还是落后,李娜始终在网球场上奔跑反击。  相似文献   

19.
邱友益 《网球》2012,(1):29-31,28
1澳网一直是中国选手开疆拓土的奠基石。从第一代走出国门的球手李芳、易景茜,到李娜、郑洁、晏紫、彭帅、孙甜甜,再到孙胜男、袁梦等选手,她们都在澳网完成了自己绚丽的绽放。1992年,李芳在职业赛场初试啼声就闯入澳网第三轮;8年之后,中国另一位选手易景茜在墨尔本复制这一战绩,大满贯32强,也是这两位名将职业生涯在大满贯赛场获得的最佳战绩。2006年,李娜、郑洁、晏紫、彭帅、孙甜甜、李婷、  相似文献   

20.
添罗砥网     
李瑛超 《新体育》2012,(10):82-85
教练问题一直被视为“娜女王"的阿喀琉斯之踵,伦敦奥运会后,李娜终于下决心尝试新教练。老公姜山下课,功勋教头罗德里格斯上位,他的到来能否让李娜再次走上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