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用“生产力标准”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必然得出以下结论: 生产力发达是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标准;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标准。 一 社会主义作为脱胎于资本主义而又高于  相似文献   

2.
<正>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基础。所谓生产力标准,也就是指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强调生产力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在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又更加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经济规律。然而,有学者认为,生产力自己不会发展,没有自己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就认为,一切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一切剥削制度从价值标准判断都是公平合理的。笔者认为,"生产力标准"不同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资本主义剥削和剥削制度合理性的观点是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由生产力标准决定"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明确地把生产力标准提到了首位,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全党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和确立,标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形成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观点。“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创新观点。“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和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的辩证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改革开放得失成败,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全面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党的十三大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支柱,就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这一科学论断,与教育工作有紧密地联系。至少可以这样理解: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我们教育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去工作、去服务;运用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指导全部教育工作,也就是作为检验教育改革得失成败、教改实验项目好坏、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确理解和坚持生产力标准,今天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的提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重视。一场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现将一些报刊文章和学术讨论会围绕生产力标准问题所发表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至最后过渡到“物质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归根到底,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最近,赵紫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生产力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的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就会变成  相似文献   

11.
十三大报告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并不是离经叛道,更不是异端邪说,而是我们党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理论。 (一) 生产力标准,彻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个基本观点。 我们知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  相似文献   

12.
一项政策正确与否,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其作用如何?这是我们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可以说,这也是衡量一切政策作用的客观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九年来的丰富实践,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而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第一位标准。目前,在生产力标准的讨论中,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此拟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确立,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决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十三大的报告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么,如何在执行党的社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中,首次提出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具有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么,它和人才标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根据生产力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科学地选拔和使用干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含义。什么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当作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把生产力做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整个社会生活,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党的十三大明确规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无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贯彻和发展。但问题是,既然生产力是衡量一切的根本标准,生产力又要以什么尺度来衡量呢?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