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声乐演唱者使声乐作品有了具体形象的艺术表现,声乐作品给予声乐演唱者发挥艺术潜能的舞台.笔者通过对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二者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来剖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分析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音乐剧这一蕴含综合性与多元艺术性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重要发展。文章基于一部经典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对声乐作品中的演唱技巧实施研究,首先简单阐述了音乐剧的定义与特征,随后介绍了《歌剧魅影》这部作品,最后针对分析了声乐作品中的演唱技巧。望本次研究能够促使音乐剧能够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5.
《断桥遗梦》是赵季平作曲、韩静霆作词在近年中国民族声乐曲目范畴极为亮眼的杰出作品,该曲情感意境及演绎方式精彩纷呈,能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较高水准.为深入挖掘《断桥遗梦》内涵,主要针对《断桥遗梦》创作背景及艺术特征、演唱进行分析,为该作品得到深入诠释并对今后表演者精准把握作品人物及演唱风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深层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音乐教学中,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常情况下,声乐作品数量的不断增长伴随的是声乐演唱水平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在彼此的发展道路上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当前,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8.
京剧作为国剧,是我国最重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内涵以及浓厚的文化思想。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京剧与声乐作品的完美结合,不仅是对民族声乐的极大发展,同时也在世界舞台上发扬了国粹京剧。《卜算子·咏梅》这首毛泽东做的诗词,被孙玄龄巧妙的与京剧结合,谱写成声乐作品,流传甚广,影响力颇深。本文将从《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入手,详细的对作品的歌词内容、音乐结构,作品风格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演唱实践处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高考体制的改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引起了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同时对考生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此,考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教师也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在高考声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考试作品的创作背景,训练学生高位置的朗诵作品,保证学生用统一的状态演唱歌曲,同时,要训练学生合理分配气息,在把握歌曲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对歌曲演唱进行整体布局,从而让考生的演唱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少数民族文化的大众传播状况与少数民族地区五位一体战略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拟以土家族女儿会这一个案为例,对其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声乐演唱中,主要是以独唱、合唱两种方式为主,在实际中也是最为常见,两者均突出强调人声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两者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在声乐学习中,为了帮助声乐演唱者掌握演唱技巧,应该充分把握独唱、合唱的技术要领,充分将合唱优势融入到独唱中,借助独唱的科学方法来合唱,更加高效的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天路》为例进行探究,分析声乐演唱中合唱与独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加准确的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曙色》作为一首具有京剧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经常出现.但是由于具有京剧元素,其演唱难度比较大,并且关于该作品的文献资料较少,在声乐学习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因此,作者从歌曲的背景与特点、音乐分析出发,深入挖掘歌曲内涵,剖析作品情感,并且从呼吸方法、咬字吐字、歌唱腔体的保持、寻找头腔共鸣四个方面为该曲目...  相似文献   

14.
15.
"孟姜女",是我国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是由王志信编曲、刘麟编词,两人合作改编而成的一首大型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该文章将以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为例,从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歌曲背景,从情感表达和演唱技术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声乐作品在演唱中是如何进行二度创作的.  相似文献   

16.
薛静 《学周刊C版》2011,(7):201-201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人们会学唱大量的声乐作品,这就会涉及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和外国声乐作品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在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伤逝》是施光南先生第一次借助西方音乐歌剧的表现形式而做出的大胆创新。在声乐歌剧《伤逝》中采取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完成对歌剧的创作,该部作品在音乐结构、人物设定、交响效果、声乐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创新。《伤逝》借鉴了西方音乐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咏叹调、叙述、调对唱、重合、伴唱等多种的声乐形式,从作品的歌词到唱腔都极具诗意感,充分抒发了音乐的内心情感,完成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突出了音乐在戏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声乐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是声乐演唱者从初学的模仿走向成熟必经的门槛,也是声乐学习的难点之一。对"二度创作"的范围作了探讨,总结了声乐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常见的各种手法,以及一些特殊手法。这些内容对迅速提高声乐学习者的"二度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力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20.
李小玲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09-111
中外声乐作品的演唱有着其共性与个性。不同的民族,其文化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保留各自的差异特点是民族文化得以繁衍生息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在各民族文化剧烈碰撞的今天,面对传统,敢破敢立,互相吸收借鉴,更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