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力。人类越发展,知识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越强,育人的体系也就越健全。国家是否能够站立、仰头、大步流星向前,取决于国家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灵健全、发展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崇高使命最终的落实者,不是学校,而是老师。每一个老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是对人成长、对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起码的标准就看其  相似文献   

2.
学校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当代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身份认同感的实现路径。当前我国学校礼仪教育面临着学校缺乏完善的礼仪教育制度规范体系、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对礼仪的宣传不足、网络庸俗文化影响礼仪文化的传承、东西方礼仪文化多元碰撞对传统礼仪文化冲击等诸多实践困境。加强和改进学校礼仪教育需要强化礼仪教育的学校制度体系、家庭支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以及网络补充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主题。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光荣使命,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体系,要求我们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体系特征的认识,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体系的时代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主体性,这是取得事半功倍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赵晓敏 《考试周刊》2014,(15):165-166
责任感也称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体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社会责任感是人的重要品质,也是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中社会责任感及其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探索有效的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立足价值多元背景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验研究从责任伦理、责任感理论、价值认同理论以及主体间性德育理论出发,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展开实验研究,试图构建系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体系,以推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提升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力.人类越发展,知识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越强,育人的体系也就越健全.国家是否能够站立、仰头、大步流星向前,取决于国家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灵健全、发展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崇高使命最终的落实者,不是学校,而是老师.每一个老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是对人成长、对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起码的标准就看其是否尊重和守护教育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家庭道德观念和责任感的形成,并不是单一途径可以造就的。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把青少年家庭道德责任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责任感培养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于一体。责任感也称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的体验。人的责任感一般通常可以分为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三个层面,其中对自我的责任感是基础和根本。对于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任的人来讲,就无从谈起对家庭、社会、国家、他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实现。随着时代的变化,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角,他们富有活力、充满思想,然而社会责任感淡漠却也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把它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的学校教育,其最基本的职责和不变的核心无不是育人树人,教人做人,从事人格养成、人伦教化的活动.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更强化了学校与国家利益、社会发展的联系,学校成为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秩序、学习新的生活方式、青少年政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基于山东省高校大学生问卷调研的数据整理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培养方式渐趋多元化,但依然存在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教育主体间缺乏有机结合、教育客体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应加快构建高校思政育人体制机制,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合力同向同行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强化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短板、实践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践育人团队薄弱和社会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缺失等主要教学问题,通过创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环境、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实践育人体系、建立教学团队优化方法和社会参与实践育人质量评价体系及建立持续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等,构建了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楠 《辽宁教育》2023,(12):26-28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学校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要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协同育人特色项目、开展协同育人立体评价为抓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卫星 《江西教育》2022,(15):18-19
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但是劳动教育不能过度依赖学校,而要拓宽渠道,发挥家庭、社会的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方协同联动,凝聚劳动教育合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健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都对初中学校的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内容不应仅限于薄薄的课本上,应充分利用当今社会发达影视媒体和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对育人材料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存在于普通高校的特殊群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资助工作,高校也把帮困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国家不断加大财政补助的同时,社会、学校对于帮困工作中的育人环节、有效性有了更多的关注,如何优化资助手段,深化资助育人的内涵建设,构建合理的多元资助体系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尤为主要,矫正学生因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学校不当教育的外部因素影响,通过儿童内部的心理活动(即内因)而表现出来的过错行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者可通过净化育人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等方法,矫正和改善学生的过错行为。  相似文献   

18.
马云艳 《成才之路》2011,(22):23-23
当前我国青少年比较关心个人的价值,很少关心国家、民族的利益。自私自利,拜金享受占据了本该属于责任感的心理空间。而社会、学校所倡导要求的,往往是通过人文教育、纯德育来进行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自然科学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开发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9.
在协同育人的德育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教育理念,重视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德育目标。这一模式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协调一致的德育体系。学校积极与家庭和社会沟通协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德育计划。这种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开辟了有效的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对此,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加强社会实践,拓展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