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义和拳(义和团)即梅花拳的别称,这一点已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认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梅花拳、义和拳的源流、关系,我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在印证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梅花拳即义和拳的同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被当今武术界推为对戳脚拳的形成创立有过杰出作为的近代武术家,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冯克善原来出自梅花拳门派。据嘉庆十八年(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上呈的一通奏折《拿获唐胡子由》所附的《唐恒乐供单》称:“据唐恒乐供:滑县朱兆村人,年六十二岁,卖药生理,并不习教。平日会打梅花拳,是同村人齐大壮徒弟。齐大壮说过康熙年间有滑县人杨丙,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  相似文献   

2.
邢改东 《武当》2006,(5):7-8
“梅花拳”根源据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第 1473页“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  相似文献   

3.
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我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就是康熙年间的武探花来自豫北地区一位农民拳师杨炳和农民起义领袖冯克善,梅花拳最早是因震惊朝野的清嘉庆时期源起于豫北滑县的天理教起义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4.
梅花拳,是中华武术中古老而闻名的拳种之一。它内容丰富,风格朴实,以技击为主,并有明显的健身作用,男女皆可练习,因而深受群众喜爱。自清初以来,一直盛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迄今更盛。 据《义和团研究》载:“义和团由梅花拳而来,梅花拳由义和拳而来。”《义和团档案史料》则称“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继改称梅花拳,近年复沿用义和名目。”  相似文献   

5.
梅花拳界对杨炳的研究存在一些不甚明了的地方,现试析几例,就正于方家:一、是探花还是榜眼杨炳在《习武序》中说到:"窃思由泮水以登鹰扬,由鹰扬以升会武历至殿试。圣祖仁皇帝特授探花……"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修彰德府志·选举卷·武勋》  相似文献   

6.
“红十字百年”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日之析 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建有两种概念:一是据清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1904年3月14日)上海《申报》所载《施君肇基笔译上海创设万国红十字支会会议大旨》的信息,将1904年3月10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四日),中外人士会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决议成立红十字组织视为肇始,即“3月说”;二是据清光绪三十年六月十七日、十八日《申报》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简明章程》报道,将1904年7月12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九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简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1999年第一期刊登了李先王先生写的《八卦掌推敲》一文,文中有关八卦掌的内容暂且存而不论,留给八卦掌门人自己定度。其中有关梅花拳的一句话应该认真推敲。李先生是这样写的:”梅花拳的势架笨、馒,就是在练动桩功。虽然李先生指的是练桩功,但笨这个字用...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句,《打手歌》中有“牵动四两拨千斤”句,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七言俚语二首》之一有“化动四两八千斤”句。“四两拨千斤”是比喻使巧劲,借力打力。这个比喻的出处,查有版本流传的前人著述中,最早是出自清·俞万春所著的《荡寇志》第八十八回:“丽卿笑道:‘兵器又不在斤两上分高低。古人说得好:四两能拨千斤重。’……”。 俞万春(1794年~1849年),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荡寇志》草创于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  相似文献   

9.
击球五字诀     
在门球技术中,大家公认的基本要领有三条:一是瞄准,二是打正,三是力量适度。瞄准是前提,打正是关键,击球力量大小是条件。我试着把瞄准、打正、用力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并归纳为简单易记的五字要诀,打球时逐一落实,结果击球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击球五字诀》以跨打式为例介绍给球友们,供大家研讨、参考。一日站。就是击球员首先要把身体站正。要使两腿骑在目标球与自球连线的延长线上(即击球方向线上),两只脚至该线的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10.
好消息     
瑞典:打高尔夫球能延寿5年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50万名打高尔夫球的人进行详细调查后得出一项结论:打高尔夫球能使非职业高尔夫选手的寿命延长5年。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恰为谢侠逊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依我国九九祝寿之习惯,去年在上海已举行了隆重的为谢老祝寿的活动。现选注几首谢老的棋友、已故的棋谱收藏家、棋史研究家周家森先生的赠谢棋诗,以示余庆。 据近期出版的《谢侠逊与象棋》一书载:周先生所藏之手抄秘谱,曾提供给谢老收入《象棋谱大全》一书之中。可见两人的交谊是深厚的。然而据周诗所示,两人曾长期神交未得谋面,周于民国十八年(即一九二九年)为《象棋谱大全》题词中写道:“薄艺同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时性视角对高校梅花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特点。研究认为:从传统走向现代,是高校梅花拳的开端;从历时性视角看高校梅花拳的现代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发展、传播、传承的过程;高校梅花拳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身传口授的传授方式,并适应现代社会条件,最终使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建立为一个武术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07,(9)
推荐理由:发现林国华是因为看到了他的作品寿山石雕《母亲》后(刊登于2007年第3期《收藏界》封面),立刻被其厚重的艺术功力所感染。林国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他的信息、资料、经过分析、调研和判断,初步形成三点意见,供藏家参考:一、林国华的作品以寿山石雕为主,风格传统写实,创作数量不多,但件件是精品,更具收藏价值的是形成了系列。对此,我们将会陆续介绍。  相似文献   

14.
曹广超 《精武》2008,(4):I0001-I0002
太阳,是梅花拳文班内部尊崇的对象,被誉为圣帝老爷,因为人体的心为火,五行中的火为阳,太为始为初,所以梅花拳是以武治心的,也是从练心开始的。练太阳功即指此。  相似文献   

15.
前言梅花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个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有清一代在北方地区甚有影响的民间拳会组织。由于这一组织在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也自然成为有关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长期来,学者们围绕梅花拳的组织结构、历史沿承及在义和团运动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他们或根据文献研究,或进行社会调查,取得了相当可喜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同样也对武术理论界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特别值得提及的是,1979年李世瑜先生撰写的《义和团源流试探》一文①和1990年由路遥教授主…  相似文献   

16.
如意     
何捷 《上海集邮》2002,(7):13-13
2002年5月10日发行《如意》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如意是我国民间传统吉祥物,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最初采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材料制作,明清时期多采用金、玉、象牙、水晶、玛瑙等珍贵材料制成。一般长约1尺(33厘米),柄微曲,头作手指、心字、灵芝、云叶等形。供指划或赏玩之用,如《晋书王敦传》记载:“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又如唐代诗人李贺的《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写道:“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明清,将如意的艺术化达到了极致。 如意还很实用,据文献记载。古代的和尚在诵经时,手捧刻有经文的如意,意在备忘。在民间,它被  相似文献   

17.
<正>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男生不会踢足球,女生不会打排球,不予颁发毕业证书。这是世界跳高名将朱建华的母校大同中学最近实行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改革措施要求学生在达到体育锻练标准的基础上,按年级接受足球、排球的授课辅导,熟悉和掌握它们的基本技术和规则。毕业时,要求男生会踢足球,女生会打排球,男女同学都会游泳,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18.
(一) 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内家拳就一度流行于浙江宁波,其中以张松溪最为著名。据《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说:“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起于宋……。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在其所拟写的《王征南墓志》中也说: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9日发行《春和景明》贺年专用邮票(图1),全套1种。据《集邮》2011年第10期专栏报道称:"贺年专用邮票由李少波设计。资料提供方为上海博物馆。"又据邮友告知,上海博物馆古画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梅花拳寻踪     
梅花拳,简林梅拳。过去不论练切或技击全都在桩上练习,故称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由于时代变革,加之裁桩花费太大,便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上练功,所以梅花桩也叫落地梅花拳。它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惨,攻防技击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梅花拳源起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加之流传中只在师徒之间口授身传,所以已无确凿史料可查,致使众说不一。唯一根据是一部《根源》书,该书内空不仅记载了梅花拳武场方面的创建、传播过程,还有颇多文场方面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此书绝少外传。近几年来,经国内外专家学者警察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