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他是记者。他是编辑。他是诗人。他,就是至今仍坐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稿件终审椅子上的孔繁星同志。早年,我曾是他的部下。我下乡采访前,听过他的亲切教诲;我写的稿子见报前,经过他的删削润笔;他采写的许多消息、通讯,给过我不少营养。现在,我捧读他的诗集《童话的土地》,被那如画的意境陶醉着,被那如火的诗情燃烧着,被那人生的感悟启迪着……对于他的诗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征,诗人王怀让已在其序文《诗的生命意识》中,作了中肯述评。我要讲的,是孔繁星同志用自己的实践提供的“记者·编辑·诗人”这个命  相似文献   

2.
理想在别处     
记得小时和小伙伴斗嘴,我说我的理想是以后要做市长,他说他的理想是做国家主席。说这话的时候,他眼神挑衅地看着我,好像已经比我官高几阶似的。我的斗志被他激发了,不把他比下去,下次还  相似文献   

3.
迂回采访     
战士小柯经常做好事不留名,多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笔者慕名前访,结果吃了“闭门羹”。原因是他不愿被宣传。听说他爱好打乒乓球,于是,我便找他切磋技艺。五局下来,我对他说:“你干什么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想到你的乒乓球打得这么好。”找准了“突破口”,话题顺势切入正卷,在其不知不觉中我获取了所需的素材。当我拿着写出的稿子请他审查时,他连呼“上当!”无独有偶,我采访小牛时也遇到类似情况。小牛钟情于缪斯女神,在报刊上发表了五十多首诗歌,被干部战士称为“连队小诗人”。当我去采访他时,他毫不客气地把我拒之门外。正面进攻不行,我就  相似文献   

4.
周鸿铎 《传媒》2011,(12):74-75
陈鹏是我的学生,他跟着我读完了学士、硕士、博士。在校期间,他学习用功,博士论文被评为优,是一名出色的博士生。现在,看到他的作品《制度与空间——中国媒介制度变革论》公开出版,我非常高兴,借此  相似文献   

5.
春天来了,我被爱情整晕了头脑。不是我的,而是别人的爱情。 某天深夜,A开车来到我家楼下,他把我呼下楼,让我坐进他的捷达车里听温柔小调。他问我想喝酒吗,我说今天不想,我又问他什么事找我,因为A虽是我的酒友,但他是个上班族,每次喝酒总是到点就走,我很少在深夜见到他,他更是很少来找  相似文献   

6.
在52年以前,我有幸被介绍到在长沙新创办的国际新闻社工作,名记者范长江是这个社的社长,我从此就当了他的一个学徒。我随长江工作了两年,以后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新社在国统区的机构统统被封闭掉,我就再没有同他在一个单位工作,但是,我作为国新社这个革命组织的成员,还继续受到他的多方关照,他办新闻事业的思想和作风,还一直影响着我。长江比我大7岁,他在20—30年代,正好经历了国内许多重要事变。他当过兵;参加过“八一”南  相似文献   

7.
我是人大代表,你就得被我搞! 十几年前,顾德成是个学徒工。为谋生计,他承包建筑工程,但初涉建筑市场,人单势孤,经常受人欺负,有一次连肠子也被人打出来了。这些经历使他  相似文献   

8.
平时,在采访中碰到过不少特殊情况:被刁难、被拒绝,甚至是被威胁等等.但像这样的采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忍心去采访他,不得不去采访他;采访时被他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  相似文献   

9.
粉恋如尘     
我是一个美女。修长、洁白。 我是一支粉笔。我,还有那些在同一个方盒里的伙伴,命中注定要将一生奉献给黑板。 可是,当我见到了他,我才明白我的人生,原来是从这时开始的。 我很期待,期待能被他握在手中,表达起他的思维。如果我是个人类女子该多好,哪怕奇丑无比,只要能亲口告诉他“我喜欢你”,也是心满意足……但,我是一个粉笔美人,修长、洁白,却只是一支粉笔。 他再一次走上了讲台,我欢喜地望着他。他却  相似文献   

10.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刘兵兄,说起来,你我二人都可以算戈革教授晚年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了。当然我们都是他的晚辈,你对他是执弟子礼的;我虽被他视为忘年之交,但也一直对他执晚辈之礼。自从我认识戈革教授之后,25年以来我一直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少见的才子,而且是一个相当不得意的才子。我原先打算安排我的博士生吴慧小姐给戈革教授作一个系统的访谈,为这位奇特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我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编辑部工作,黄秋耘便是我的直接领导之一。后来,他调回原籍广东。 “文革”中,他是较早被“解放”的干部,后来安排任广东省出  相似文献   

12.
黄楚九是我从未谋面的曾外祖父,我是在他离世近二十个年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而当时对他的所谓了解,则是来自张贴在父亲单位还有居所外墙上的大字报.无数触目惊心的字眼,至今仍然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奸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不劳而获者"……我实在不愿--回忆这些不堪人目的字眼.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公,也被那些造反派"顺理成章"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甚至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因为黄楚九的长孙黄绍组在台湾……我也自然被列为"黑五类",再加上我"划不清界限"而被认定不能成为"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我的"阶级立场"遭到拷问,说我不能背叛自己出身的"资产阶级",说我不肯坐到"无产阶级"这一边.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怎么就会影响了我的"阶级立场"?而他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思者的疑虑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著,东方出版社,2007陈嘉映总在想事儿。他给我写信,会问近来做些什么?我给他写信,一般不提这问题,因为我知道他在做什么。说得文气些,他总在思考。之所以如此,八成是因为他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这是他在其新作《哲学·科学·常识》中的第一句话。他的思考是追着问题走的,也可以说是被问题牵着走的。我觉得哲学研究领域历来  相似文献   

14.
人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还真是。上次朋友介绍我去拜访一家公司,他很自信地跟我说:“去找他们吧,他们老大尹总极度崇拜我。他跟我说,我如果没有结婚,一定出门被大龄剩女们五马分尸。”我去了,然后亲耳听见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下属如此介绍他们的领导:“尹总要是没结婚,一定被大龄剩女五马分尸。”  相似文献   

15.
相声大师侯宝林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相声是那么幽默有趣,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今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他的笑脸,听见他幽默诙谐的语言.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与他的第一次会面,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始终被他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谈吐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与他上演了一出对口"相声".  相似文献   

16.
思想的闪电     
《大观周刊》2010,(45):53-53
Chisto bal Balenclaga(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就像他的设计作品一样清高脱俗,他曾说“世俗的娱乐消遣让我害怕,在那样的时刻,我感到自己是属于别人的、是被要求的,那不是我要的”。喜欢离群索届,他不喜欢喧嚣,也无心在生意上耗费精力,唯有不断地完善其创作才是他最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朴树,在别处     
很少有歌手能像朴树一样,只有两张专辑,20余首歌曲,淡出公众视线9年之后还能被歌迷怀念。他敏感、低调,和身处的圈子格格不入,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他的存在显得愈发迥异"我不讨厌他,我能接受,我过去就是那样的。"朴树把之前的自己称为"他","在一个特别强大的感情驱使下写歌。以前歌里的感情太重了。"《白桦林》《那些花儿》《我爱你,再见》这些歌被广为传唱,朴树倾注了太多情感。如今,"感觉以前是另外一个人,从里到外,现在我都换了一个人。"他剪短了头发,蓄起了小胡子,称过去是"年轻的时候",甚至是"小时候"。  相似文献   

18.
发现看美女流鼻血不是右手的创造,将流鼻血归功于"解内衣比赛"则是右手的发明。如果说这世上有人尖子这一说的话,画画的右手无疑是其中最尖的一个。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屑小众生身上的屑小全被这小子逮个正着,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意思。我称呼"这小子"是不合适的:右手比我年长,在他心里,我是他"老友"。右手说他选择我做他的书,是因为我比之前找他的出版人"加起来"还要强。我估计他是抬举我,或者说我更懂漫画兔的意蕴所在,以及我坦荡得让人乐意信任。开始合作后才发现,在地理距离  相似文献   

19.
正《文汇报》副总编辑唐海先生去世已11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资深的报业前辈——引领我走进新闻工作的引路人。我最早接触唐海先生是在1959年,他当时在《解放》杂志任职,1957年一场"反右"斗争,他幸免于难,被"保护"起来。在《解放》杂志举办的一次作者座谈会上,他对我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热情鼓励有加,希望我为《解放》杂志写稿。我写了一文,很快就被刊用了。1960年,我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1962年,唐海回到文汇报担任领  相似文献   

20.
我采访过一个劳动模范,是一个排排场场的小伙子,只因为是掏粪工,介绍的几个对象都和他吹了。他很苦恼,当我询问他的婚事时,他提都不想提。但是,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个青年的可贵之处在于,并不因为苦于讨不上老婆而不爱自己从事的平凡工作。我被感动了。我采写他的通讯也感动了许多读者,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响。后来我想,这次采写能够有如此好的效果,不完全是他的模范事迹起的作用,很大成份是由于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