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是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无法归类是杜拉斯最为明亮的一个标签,这一标签闪现出了杜拉斯的边缘性和反叛性。在杜拉斯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她呈现给世人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笔者试图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其文本中的写作的女性入手,探讨杜拉斯写作的边缘色彩。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期深刻地影响着法国以及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写作。本文试图从存在哲学这一角度来审视杜拉斯及其文学作品,并通过对其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四部文本(《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副领事》、《劳儿的劫持》和《情人》)的细读的方法,从存在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其作品中所闪现的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期深刻地影响着法国以及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写作.本文试图从存在哲学这一角度来审视杜拉斯及其文学作品,并通过对其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四部文本(<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副领事>、<劳儿的劫持>和<情人>)的细读的方法,从存在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其作品中所闪现的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4.
烦恼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初期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本文通过对此期几部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展示了作家对烦恼主题的集中表现。复杂的家庭关系、琐屑的日常生活、艰险的自然环境以及乏味的婚姻生活,是小说人物的烦恼之源。在烦恼的折磨中,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精神游离于置身其间的世界之外,感到孤独和寂寞。烦恼主题为这一时期的作品罩上了最初的黯淡颜色———灰色。杜拉斯在后来的作品中主题有所改变,但这一时期作品的烦恼主题可以说奠定了作家一生创作的灰色基调,同时也开启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灰色主题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6.
单玉荣 《海外英语》2012,(3):236-237
《乌发碧眼》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一部作品,该文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通过文本的细读,阐释男主人公迷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私人化的"身体写作"在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处是一种人性自由的张扬,是人性平等和尊重的争取。杜拉斯笔下的女性是其独特创作思想与生活哲学的形象体现,她们特立独行地游走于杜拉斯的文本世界,形成一定的互文性,也系统地反映了作家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8.
单玉荣 《海外英语》2012,(1):217-218
声音在杜拉斯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杜拉斯作品中声音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作品结构、创作技巧和手法、叙事、精神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杜拉斯作品中声音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逯艳 《考试周刊》2014,(34):31-31
《青春万岁》和《恋爱的季节》是王蒙的两部长篇小说,也是受众接受度和认知度相当高的两部作品,虽然两个文本间隔四十多年,但是作为"青春体"小说创作的典范,对当代语境下的年轻读者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文章从小说创作的文本层面和当下语境受众群体两个维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揭示这两部时隔四十年之久的作品在当下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和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缪岑岑 《文教资料》2012,(32):155-157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杜拉斯一生创作丰厚,为世界文坛抹下了浓重的一笔。她的《劳儿之劫》被认为是众多作品中最美、同时也是阅读难度较大的一部,开启了"女疯子"小说系列,劳儿因此成为杜拉斯笔下重要的人物之一,她所体现出来的痛苦、遗忘和欲望也是杜拉斯其他作品中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本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试通过探究劳儿悲剧命运的形成过程,揭示劳儿无法走出"黑夜"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药神》《辩护人》作为两部反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电影作品,在电影形式与电影文本内容上具有较明显的互文性。文章采用互文性相关理论视角和方法,分析了两部作品的取材、叙述风格、人物塑造和现实意义,以求探寻它们在各自创作中把握题材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具体电影文本的审美价值、艺术追求,理解其在相关电影文本网络中的独特价值和创造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杜拉斯晚年创作的《情人》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传记性的内容而常被读者认为是一部现实主义之作,更有人认为它就是作者生活的写真。而实际上,杜拉斯却在叙述的真实与虚构之间传达出潜意识中对完美爱情的执着追寻与爱情的幻灭,对伟大母爱的渴盼与这种渴望的落空,以及在孤独中的迷醉与迷失。文章以《情人》和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为基点,并结合新小说的创作意图,阐释杜拉斯纠结的情感体验和矛盾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3.
杜拉斯立足于女性的欲望与情感,在文本创作中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让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沉默的一个人数众多的“少数族群”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长期在“菲勒斯”中心话语的历史中被湮没的女性声音得以被听见、被重视乃至被认可。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为工具,从杜拉斯文本中的男性解构与女性主体入手,在传统的文本细读和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杜拉斯的女性关怀,做一种尝试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14.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部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讲的都是自己的童年故事。而这位中国情人与母亲的形象和故事,却在三部作品里出现了改写和异化。在问题学看来,这些改写和异化即体现了一种问题性:文本与作者的双重问题性。问题学是对自身问题性思考的哲学性表达,问题学认为,与其对回答感兴趣,毋宁关注叩问的存在本身,因为叩问是思想最根本的基础,任何回答都反馈到叩问。因此,本文将从问题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作者给出的文本表象,而更注重探索杜拉斯反复书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性。  相似文献   

15.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形式方面看,国内对杜拉斯作品的研究集中在文学风格、作品结构、小说语言等方面;从内容方面看,阐发杜氏作品主题则主要是女性主义角度、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  相似文献   

16.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在生命晚期谱写的一曲忧伤的情歌:小说用温婉、哀伤的笔调,质朴、唯美的手法演绎了作家少女时期的白日梦。从文本意象入手,厘清各意象的涵义,可以探寻作品中杜拉斯和她的白日梦所蕴含的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解析德里罗小说中的逆"逻格斯"特征在其作品创作结构、小说内部系统及文本语言、作品中人物意识形态上的体现,进而说明完全中心和绝对在场不可能完全反映和解决客观世界的所有矛盾冲突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一生不仅写作了包括书信、序跋、后记在内的多种副文本作品,还是《书衣文录》等新型副文本的发明者,副文本创作在其整体创作中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随着孙犁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其副文本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具有鲜明寓言性特征的小说。这一特点既体现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 ,也表现于文本的艺术结构及形象的塑造方式中 ,并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有关王小波作品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是将他与杜拉斯、卡尔维诺、罗素等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很少有人将其与卡夫卡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对王小波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找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卡夫卡因素、作家在荒诞世界中的精神坚守,以及卡夫卡对王小波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