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作为刑事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反思我国相关刑事诉讼立法关于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陷,建议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进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迫诉人迅速审判权作为刑事被迫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反思我国相关刑事诉讼立法关于刑事被迫诉人迅速审判权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陷,建议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进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  相似文献   

3.
自程序正义理论引入我国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立法机构一直致力于对司法活动中的程序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在权利本位的法理学思想下,有关案件参与人的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在当今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健全的大背景下,处在转型期的司法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刑事诉讼领域里,超期羁押即是被列为与刑讯逼供,律师被迫害,执行过程中的减刑假释问题的滥用并列的四大疑难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审判权运行机制中存在审判权地方化、行政化以及官僚化现状,审判权运行中出现审判权独立运行阻塞、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以及办案法官"逃逸现象"问题,严重影响审判权运行机制良性展开。有鉴于此,应对审判权运行机制进行机理构造、制度构建以及对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的具体微观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究建立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监督权与审判管理权为保障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宏伟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5.
超期羁押是指专门的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羁押时间超出了法定期限的行为。如何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超期羁押问题成为司法实务部门和法学理论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从对超期羁押的含义和超期羁押的社会危害性、相关法律规范的分析入手,对其产生根源进行理论探讨,同时对构建纠防超期羁押机制作出了若干思考,以期能为理论完善和实践指导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6.
超期羁押是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难题。它实质上是一种程序违法。目前超期羁押总的形式仍不容乐观。超期羁押践踏了法律的尊严,直接侵犯了人权,导致了不公正的审判。导致超期羁押有多种原因。要从根本上杜绝超期羁押问题的发生,应当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以遏制超期羁押。  相似文献   

7.
董秀珍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4):17-19,23
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阐述了超期羁押的产生是法律意识问题、法律体制弊端和腐败行为多方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其渎职行为和非法拘禁实质的分析,阐述了超期羁押对法律的公正、尊严、权威和公信力的严重损害,以及对法制建设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影响,提出了解决超期羁押的措施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强化法律监督管理和加强法治与法制教育的论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政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期羁押问题的批评可谓此伏彼起。本文围绕超期羁押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和对超期羁押的对策等三方面内容对超期羁押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期羁押的现象,立法上的缺陷与某些规定的不合理、监督的不力以及救济手段的贫乏导致实践中超期羁押屡禁不止,边清边超,前清后超,成为困扰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顽症。本文试从超期羁押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人手,探讨建立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有效机制,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机关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0.
审判权的限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法院审判权作用的范围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时个案解释与自由裁量权的界限。审判权的作用范围受国家宪政原则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法官的个案解释与自由裁量权,除了确定法官个案解释与自由裁量权的界限,使得法官得以"慎独",还应当建立确保法官严格依法裁判的保障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出现一方面法官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疲惫,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评价、对司法裁判的认可度并不高的怪象。追根溯源,审判权运行不畅是主要原因。笔者将从审判权运行现状、运行不畅的原因和审判长负责制的可行性论证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审判长负责制能较好实现畅通审判权运行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郑烨 《考试周刊》2007,25(5):103-104
通过对美国竞技体操的组织与管理、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竞技体操俱乐部的开展情况、教练员队伍建设、竞技体操科研与信息等方面进行剖析,探寻美国竞技体操迅速崛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以审判权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是以普通法系(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司法制度为支撑的,存在固有的缺陷。审判权的行使无法涵盖整个高度复杂的司法过程,检察机关事实上行使着大量的以作出裁判为内容的司法权。我国的宪政体制奠定了构建审判权和检察权双中心地位的宪政基础,检察权的内容和统一的司法准入制度决定了这一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将检察权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已基本成为学界主流的观点,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法律监督的含义还存在一些误解,需要进一步阐明。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的政治定位,检察权的宪法定性和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是两个紧密相联而又不完全一致的问题,解决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处理好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审判监督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督方式包括与诉讼相关的监督和与诉讼无关的行为的监督,审判独立和检察监督两大原则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实现二者的关系协调既要保证审判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实现检察监督的法定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目前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之间存在着诉审双方的审前联系过多以及审判权对"不告不理"、"诉审同一"的违背等现实冲突。在今后应从适时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取消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资格、对法院直接改判指控罪名进行适当变更等方面入手,实现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在相互制约之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司法救济的一种补充性制度。但在现实中,信访救济却成为众多寻求权利救济者的不二选择,这不仅增加了信访机构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探索信访救济的范围和功能,实现信访制度的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17.
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下,程序正义在民事诉讼中被更加突出地强调,但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迅速,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并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抗辩制假设的那种抗辩双方能力基本平衡,程序上的平等就必然指向实体权利平等的前提,在实际运作中却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审判权的缺位.通过审判以及司法主导有效解决社会各种复杂纠纷,主动填平这种法律的沟壑,努力做到案结事了,真正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经验看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逐渐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走向城镇,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快速而又规模宏大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遇到了四大教育难题。第一是农民工子弟不能享受城市子弟同等教育问题;第二是今天的农村基础教育未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明天的城市居民和劳动力;第三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为了获得第一份工作而进行的教育培训问题;第四就是目前在城镇已经有一亿人之多的有了工作的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很快就会产生第五个难题,那些在城市里但却是在与城市主流社会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环境中长大的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城市同龄人的巨大差异所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全面总结了实现程序公正所应该具备的要素,从而对程序公正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进而从行政化审批、批示制度,合议庭“合而不议、形合实独”,审判委员会行政化、审判长职射匕,法院、法官绩效考核机制,庭长、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相互关系行政化,法官行政级别化这六个方面分析了审判权行政化的表现以及审判权行政化对程序公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梁陈宫体诗之迅速发展期主要在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前后至陈至德元年之前(公元583年)的近60年中,当时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诗人众多、年龄结构合理。宫体诗变质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前后至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的近10年之间。这时,诗体风格单一,曾有建树的诗人徐陵、沈炯、阴铿、张正见、顾野王等人已经谢世,但是,这近10年时间不能代表整个宫体诗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