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占有绝对的优势。本文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论证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必然性,而且认为混业经营的具体模式宜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设想及其有效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2.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占有绝对的优势。本文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论证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必然性,而且认为混业经营的具体模式宜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设想及其有效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从应对WTO挑战和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长期角度来看,中国银行业应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模式上来。本文从世界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入手,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深层次原因,详细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符合国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两种模式,世界金融业趋向于混业经营。根据国情,中国应从分业经营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形式的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机构经营的主要模式,也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的产物,进行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金融服务市场开放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金融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和中国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指出混业经营才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里特有的位置和特殊的问题,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状况,总结出我国应该选择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混业经营模式在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面对全球的混业浪潮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混业经营是将会是我国金融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然而,基于我国金融发展程度、风险控制能力、监管水平等因素,我国还有必要坚持分业经营的选择下,逐步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囿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弊端和当前形势下实现混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经营模式。本分析了过渡经营模式的理论基础、美国商业银行几十年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过程的经验借鉴,提出建立商业银行过渡模式的主要框架:以成立现行法律允许的金融控股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代理业务、表外业务等形式加强混业性质的业务,从而加强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渗透,逐步放开投资业务,直至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业必须在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前做好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准备。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是发展方向,混业经营的条件逐步成型,混业经营之初宜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历史变革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趋势.西方国家全能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并购重组、国际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而在我国,经过10年来的分业经营管理,混业经营也开始初见端倪.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混业经营模式将会代替分业经营,极大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评价问题,提出了采用三角模糊数比较大小的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三角模糊数和AHP(层次分析法)综合的模糊评价法,将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优问题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为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又贴近实际的多目标、多方案选优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近代世界金融业发展历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自然变迁。在西方各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变迁是被动的和被迫的,作为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完全可以走自动和自觉的金融混业道路,以期降低改革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中国金融混业经营起步的内外条件都已具备,初步的混业模式是银行控股公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天然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之模式选择与法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银行法律制度从“分业”走向“混业”是必然的;借鉴西方国家混业经营模式及立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我国银行混业经营的模式宜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型,在相关的法律设计上也尽快为“混业”扫清障碍,制定《银行控股公司法》,完成从“分业”到“混业”的法律变革。  相似文献   

15.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经营模式的差异主要是人们对“风险”和“效率”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所致。目前中国实行的分业经营是在现实条件约束下的选择,未来改革路径应该采取渐进式改革,以金融控股公司为混业经营的载体.实现有限的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6.
混业经营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我国近期出台的有关立法也在向这个方向靠拢。金融业混业经营给金融监管带来更高的难度。我国在实行混业经营的初期,应继续维持银监会监管模式,同时加强与其它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然后逐步向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过渡。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金融业距离混业经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但是混业经营毕竟已是大势所趋。文章详细阐述混业经营的优势与弊端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并就此作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混业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原有的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监管模式,正面临新的问题和制度缺陷,不利于避免监管混业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变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在吸收英国全能型的混业监管模式以及美国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从体制变革、功能变革、监管方式变革、制度变革和机制变革等五个方面创建我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的监管模式。这对于有效监控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存在许多弊端.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推行尚需一定时日.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混业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原有的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监管模式,正面临新的问题和制度缺陷,不利于避免监管混业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变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在吸收英国全能型的混业监管模式以及美国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从体制变革、功能变革、监管方式变革、制度变革和机制变革等五个方面创建我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的监管模式.这对于有效监控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