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50年代末存在全国性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种社会心理的原因,探讨了这种不良的社会心理对当时及以后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今人认识到急于求成的危害性,坚定反“左”的决心;还使今人认识到社会心理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当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动向与特征,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段光辉的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正直、廉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其主要特点有: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世界观;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崇尚统一、服从的心理;20世纪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3.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展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由邓小平、江泽明、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章就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深入解剖和批判了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环境决定论思想,阐述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的、教育者也是受教育的、人民群众是改变社会环境的主体等群众史观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实践中开创并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路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加世纪加年代初俄共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这一理论的前奏,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阶段划分 1、以20世纪50年代为起点的三个阶段划分。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和准备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最初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最初的制度基础,并成为其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济模式为借鉴,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其中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孕育了中国人民崛起的民族之魂──延安精神。延安时代已经过去,延安精神却永存。认识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把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培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成果。它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镌刻着深厚的阶级烙印、从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陕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就自然环境而言,陕北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脊,…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经济得到了发展,政治走向进步,化出现繁荣,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阶层多样化,社会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整个社会处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总体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克服严峻的经济形势,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礼会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有成就也有严重的失误。20世纪70年代末中共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曾杰 《考试周刊》2012,(46):21-22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纯真年代》是其代表作,描写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即老纽约时代中个人与纽约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抗争,反映了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揭示了老纽约时期上流社会的偏执,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的描写,深刻而透彻地剖析了当时美国人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七一”前后,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歌咏活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一曲曲嘹亮的歌声响彻神州大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回荡在大江南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满怀激情,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歌颂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歌唱美好的新生活。这次群众歌咏活动参与之广泛,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今年庆祝活动中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群众歌咏活动是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三大变化。从中国人民的面貌看,确立了求是与求实心理,政治上的个人崇拜转向理性思考,打破了均平的心理,实现了从重政治向重效益心理的转变,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更加强化;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看,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政治发展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教育文化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展示了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运用计划经济体制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基于经典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资源配置方式的思想,苏联模式的示范效应,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危机,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采用计划经济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当时重工业战略选择对计划经济的需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早在50多年前就在《为人民服务》这一著名讲演中作了明确回答:“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观。正是坚持这个宗旨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是矛盾的、对立的,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共产党人还要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价值观?要怎样坚持?弄清这些问题,对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妇女的新典型——屠格涅夫《前夜》中的叶琳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格涅夫的《前夜》创作的年代正是19世纪的50年代末。农奴翻已经濒临崩溃,革命形势在俄国形成,民主主义运动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恃征,而远离俄国的巴尔干民族的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斗争正风起云涌,以往的“多余人”形象,不能成为带动人民前进的力量,象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米型的贵族知识分子已经远远地被时代抛到了后面。社会现实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极为尖锐地向饿罗斯文学提出了关于正面人物的问题和进步青年应该追求的理想问题。 具有对新事物敏锐感受以及跟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作家屠格涅夫感到了新生活来临,一种新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前夕,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同志风趣地形容此行为“赶考”。七届二中全会前后,他曾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赶建设新中国之考的基本思路。今天毛泽东关于“赶考”的思想内容仍不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财富。一赶经济建设之考,是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长久主题。经济建设的成败,是衡量政权得失的重要依据。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理出了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轮廓。他提出: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载体的《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根据地出版界的一大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播毛泽东思想的一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