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李梅素的推铅球成绩提高显著.她曾分别获得第23届、24届奥运会的第五名、第三名.1987年她又十破亚洲纪录,并在六运会上以20.95m的成绩跻身于当年世界前八名的先进行列.1988年4月又创造了21.76m的好成绩,相当于世界第二位.本文通过高速摄影和JTK-I型影片解析系统,对李梅素在六运会上以20.95m打破亚洲女子铅球纪录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并探讨她技术上的主要优点和不足,从而为运动员改进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旋转式"和"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铅球冠、亚军的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2.55±0.50 m/s)小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3.29±0.34 m/s),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8.54±2.82 m/s)略大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8.32±2.61 m/s);在最后用力的整个过程中,旋转式投掷技术中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1.65±0.35 m/s)明显小于滑步式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2.09±0.29 m/s);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右侧肩髋速度均明显小于滑步式右侧肩髋速度,但进入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的左肩的峰值速度(4.6 m/s),明显高于滑步式的左肩速度(3.09 m/s),随后左侧肩髋速度降到最低点,出现了一个骤降的"拐点"。结论:1)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在最后用力阶段更能有效的增大铅球的运行速度;2)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更能有效控制人体重心的速度变化,有利于提高动作稳定性;3)旋转式投掷最后用力过程中,铅球的加速度保持平稳上升过程,滑步投掷中铅球的加速度呈现了波浪式的变化特点;4)旋转式与滑步式投掷技术中,左侧肩髋速度变化趋势相同,都出现了一个速度骤降的"拐点",充分体现了左侧环节的积极主动着地,形成有力的支撑制动,有利于动量向右侧投掷臂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以第十届全运会男子铅球项目前6名运动员的滑步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学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右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阶段,但存在着右脚蹬地角较大、滑步时间较长、右髋角较大等问题,从而减小了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增大了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使滑步阶段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相应减少,从而影响最后成绩。  相似文献   

4.
研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铅球投掷训练器,并运用该投掷训练器对铅球选修课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的投掷技术与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该铅球投掷训练器科学实用,符合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能有效提高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和成绩.  相似文献   

5.
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大学生田径选拔赛参加决赛的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比赛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其技术特点及影响其成绩的技术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支撑腿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摆动时,用力方向应该与投掷方向一致(对旋转技术来说是向水平方向),应避免的动作有:1)向上蹬伸摆动使身体垂直速度增加过大;2)腾空时间过长,没有积极扭紧躯干;3)滑步技术运动员在过渡阶段过早蹬伸下肢上抬身体,过早打开扭紧的躯干,给铅球加速;4)最后用力阶段铅球速度的增量对出手速度贡献最大;5)最后用力阶段两脚距离太短,且两脚位置不合适,最后用力时身体没有积极的向前向上运动。研究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以力量速度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尽管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投掷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共同的。包括出手高度、出手角度以及出手的初速度三个方面的因素。章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力学分析,为铅球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台JVC9800摄影机,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玲滑步、过渡阶段的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滑步阶段摆蹬动作速度节奏、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过渡阶段髋膝关节速度、过渡阶段的时间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采用Dartfish解析法,选取角度、高度、距离等指标,对巩立姣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最好成绩2022 m的推铅球滑步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新西兰选手ADAMS Valerie进行比较,指出:巩立姣在团身动作阶段,右腿屈膝程度小,呈现躯干下潜、臀高肩低的姿态;在背向滑步右脚离地瞬间,左腿摆动过高,重心向投掷方向移动不充分、躯干起伏较大;在右脚着地瞬间,滑步距离较短、左侧肢体的回扣松散,超越器械幅度小;在左脚着地瞬间,左脚落于投掷中线上,两脚间左右距离过小、前后距离过大,超越器械不充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为其今后技术训练和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旋转投掷铅球技术,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即要有协调的四肢,健壮的体格,又要有适应旋转和掌握旋转用力的能力。采用旋转投掷方法,大约有25%的投掷运动员能够利用旋转图1:双脚分开站立,稍比肩宽,躯干直立,臂弯曲90°,身体适当右转,以便获得初速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男子铅球水平落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身体条件较差、技术落后、后备力量薄弱、科研重视不够是导致中国铅球运动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滑步阶段,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重心腾起角度大,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问题;在过渡步阶段,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单支撑时间过长,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于鑫用力过早,没有出现明显的用力点(加速点),鞭打动作较匆忙.而程晓燕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儿童少年扁平足发病率和康复方法的文献和资料,从而得知扁平足发病率高,手术治疗弊病多。远期疗效不理想等目前无法克服的矛盾。进而提出了用推拿和体育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手段来康复扁平足的论点。经过典型病例实验研究,与多学科的学术理论分析,最后得出推拿与体育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手段是防治扁平足的科学有效手段,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定向越野对提高军人徒步机动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定向越野和军人徒步机的内在联系入手,通过对参加定向越野训练人员的测试和研究,探讨定向越野训练对军人徒步机动影响的程度,确立定向越在军体训练和军事训练中的地位,研究表明,定向越野训练对军人徒步机动所需素质的影响与作用十分明显,并能使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开展定向越野训练,对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完成作战任务和压取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身体形态条件是成为世界一流铅球运动员的基础;在滑步开始阶段奖牌获得者就具备了较高的身体重心速度,滑步和最后用力阶段与其他运动员没有太大区别,过渡阶段要高于其他运动员;过渡阶段奖牌获得者的肩轴和髋轴平均角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两者之差呈减小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奖牌获得者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和加速度;出手速度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运动员各自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三维测力台、高速摄像机和同步仪对10名男性跳跃类二级运动员进行单足和双足不同高度跳深时的图像采集和数据收集,并对解析后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足跳深的适宜高度是30cm,双足跳深的适宜高度是70cm;跳深时同一级别的运动员个体差异性很大。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中远距离投篮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提出了进行中远距离投篮的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投掷技术原理来讲, 器械飞行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出手初速度, 而最后用力阶段是其获得速度的主要来源。为适应现代推铅球技术的发展, 文章扼要地提出最后用力开始的时机, 分析影响最后用力效果的因素, 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最后用力效果的途径, 对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在技术和理论方面做点滴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