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川赋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五月曹操封魏公,此赋有“思魏都以偃息”之句,故知斯赋作于此事之后。观曹植《朔风诗》、《王仲宣诔》可证。据《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九年秋七月,操率军征伐孙权,曹植传云,时操“使植留守邺”,似乎丕随军出征。冬十月,曹军自合肥无功而还。此赋大概就是渡济水返邺途中的作品。此赋言济川洪波之势也。  相似文献   

2.
车渠椀赋     
曹植、应踢、王粲、徐干皆有此赋。丕赋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周,其俗宝之,小以系颈,大以为器。”《广志》云:“车渠出于大秦(按:罗马)及西域诸国”。考《魏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屠河地,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送韩遂首。凉州平定,西域交通开始恢复,西域诸国饶送,才能达致邺都。应、徐、王俱死于二十二年,则此赋创作时期,不会后于二十二年春天。是时王粲已死,据此,此赋或写于二十一年中。  相似文献   

3.
槐赋     
斯赋曰:“文昌殿中槐树……乃就使赋。”《王粲传》附《王粲年谱》建安十九年曰:“按杨晨《三国会要》卷八(按“八”应为“七”),登贤门在听政门外,近内朝,粲必以侍中值登门。考粲于建安十八年十一月为侍中,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二十一年二月还邺,二十二春卒,盛暑之时在邺者唯十九、二十一两年。今暂系此事于是年。”  相似文献   

4.
洛阳纸贵     
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西晋武帝时青年诗人左思博览文史、才思敏捷,所作《三都赋》备受张载、张华等名家赞赏,都邑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的纸价因而贵起来。“三都”即三国时魏都邺中、蜀都益州和吴都建业,《三都赋》即《魏都赋》、《蜀都赋》和《吴都赋》的总称。左赋铺锦列绣,繁雕重刻,是继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之后辞赋体的重要代表作。现在常用“洛阳纸贵”一词来形容著作享有盛誉,或是风行一时,流传广泛。如《孽海花》: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薰伯,非不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5.
褚少孙,西汉元、成之世为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史记》续补者。褚补六人中有一则“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反映了战国中期魏国变法图强的史实,丰富了《史记》的内容。关于西门豹治邺,《史记·河渠书》有记载,云:“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但司马迁没有给西门豹作传,所以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西门豹治邺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故《史记》在《魏世家》中又记载说:魏“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相似文献   

6.
校猎赋     
《古文苑》卷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曰:“建安中,魏文帝从武帝出猎,命陈琳、王粲、应殇、刘桢并作。琳为《武猎》,粲为《羽猎》,磅为《西狞》,桢为《大阅》。”《羽猎赋》中称曹操“为公”,《西狞赋》中称曹操为“魏公”,赋中又有“寒风肃而川逝,草木纷而摇荡。”  相似文献   

7.
20.邺中记 提要卷66、页584:《隋书·经籍志》称晋国子助教陆翙撰……以理推之,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原书久佚……今以散见《永乐大典》者搜罗荟粹,以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二条,排比成编,仍为一卷。  相似文献   

8.
基于序者“序所以为作者之意”与赋者“述客主以首引”的文体观念, 《文选》所录赋作, 或称赋作自身组成部分为“序”, 或“剪截”史辞为“序”,《文选》为赋搜寻“序”的情况, 与《文选》编撰者对“赋”的文体结构与“序”的文体功能的认识有关, 也与“序”的存在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魏文帝曹丕和陈思王曹植是亲兄弟,又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创作方面丕不如植十分明显,可无庸议;理论批评方面情形如何?有一本文学批评史写道:“子桓(丕)识力精绝,辨别明晰,皆出子建(植)之上,可比较得之也。”这种看法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南朝齐——刘勰即认为“《典论》辨要”(《文心雕龙·才略》),而“陈(思王,即曹  相似文献   

10.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11.
柳赋     
建安五年二月,曹操进军黎阳击袁绍。十月,大败绍于官渡。年仅14岁的曹丕从征,植柳。建安二十年,曹丕路经此地,当年亲手所植柳已成材。睹物伤怀,作斯赋。王粲、陈琳亦有《柳赋》。粲赋:“昔我君之定武,致天届而徂征。元子从而抚军,值嘉木于兹庭。历春秋以逾纪,行复出于斯乡。”此与丕赋序相合,显然是奉教和之作。丕云:“于是曜灵于鹑首。”  相似文献   

12.
喜霁赋     
《初学记》卷二引《魏略·五行志》:“延康元年,大霖五十余日,魏有天下,乃霁,将受大禅(《艺文类聚》作“祚”,是。)之应也”,丕斯赋云:“厌群荫之至愿,感上下之明神”,显然是就准备受禅而言。据此,赋当作于延康末,将即帝位之日。  相似文献   

13.
黄初三年 ,曹植被封为鄄城王 ,由邺返洛 ,向有司自陈己过。在奉诏返归封国鄄城的途中 ,他作了《洛神赋》。此时文帝曹丕不在京师洛阳 ,曹植“朝京师”不可能为着“会节气”。同时 ,《洛神赋》与作于黄初四年返国途中的《赠白马王彪》 ,两文所描述的经过路线、情感、环境氛围的差异 ,也是判断《洛神赋》不可能作于黄初四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周文献中“否”、“丕”和“不”三者之间的字形与词义的关系较复杂。西周金文有“不”和“否”,“丕”义通过“不”来表示;除了“不”作否定副词外,“否”也用表否定副词“不”。传世文献的《尚书》、《逸周书》中的“否”、“丕”、“不”三者皆出现,意义和用法已基本分开;《诗经》、《周易》只有“不”、“否”,《诗经》中“丕”的意义通过“不”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为”字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它的用法灵活,字义甚多。部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为”字,或作动词,或作判断词,或作介词,或作助词,或作名词,释义多达三十余种。正确地判断“为”字的词性,准确地解释其词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现将教材中“为”字的用法按其词性分为五大类。依其不同含义,举例整理于后, (一) 动词: 1、“做”、“担任”: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治邺》  相似文献   

16.
修习中国史学史,于《晋书》多有疑难,因作研究,勉成一篇。谨以乞教于师友同志。倘蒙指正,则岂独笔者幸甚,或且有助于《晋书》研究之深入也。(一)何时修撰《晋书》唐朝何时修撰《晋书》,说法历来不一。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点校本之出版说明持“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说。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持“修于贞观十八年至二十年间(644——646)”说。诸家史学史多持后说,如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柴德赓《史籍举要》、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等,持前说者仅见刘节《中国史学史稿》。然而,认真查究下来,《晋书》实应始修于贞观二十年,而非十八年。  相似文献   

17.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观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视,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相似文献   

18.
文学交游是文人之间以创作为目的的文学活动。汉末建安年间,曹氏父子皆雅好文学,那些因战乱流亡于各地的文人先后聚集到邺城,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邺下文人集团.邺前文人集团和前邺下文人集团时期以曹操为领导核心,三曹与文人的文学交游呈现出功利性向非功利性、主情过渡的特征;后邺下文人集团时期以丕、植兄弟为文人集团更直接的领导,曹氏兄弟与邺下文人举行过重大的文学活动如南皮之游、西园盛会等,在这些文学交游活动中,他们借物咏叹、即兴赋诗、抒发情怀、互相切磋技艺,三曹与文人的文学交游也以主情、非功利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夏天的别称     
朱明《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句。朱夏《尔雅·释天》以“夏为朱明”或“长赢”,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晋傅咸《舜华赋》云:“应青春而敷蘖,逮朱夏而诞英”;宋孔平仲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人教版)《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留军壁邺”的“壁”,课文注为“驻扎”是不准确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壁”为“军营”,《辞源》释“壁”为“军垒”。此处应为名词动用,是“筑起壁垒”或“筑起军营”之意。古时说军队驻扎用“军”或者“屯”。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这里的“军”是驻扎,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扎营;“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三国志·吴主传》),“屯”即驻扎,侧重聚集之意。而“壁”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而搭起的军营壁垒。“留军壁邺”之“壁”何解@刘宝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