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倡集团练;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率部反清。期间与各路回民军、西捻军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清军。同时为牵制清军、使西捻军顺利东渡黄河作出过重要贡献。自同治七年十月开始,清军围剿东线西捻军的主力陆续调回陕北,陕北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十月十三日,钦差大臣督办  相似文献   

2.
从1856年2月雉河集会盟到1857年3月与太平军霍邱会师,为初期捻军战争和淮南时期捻军战争的“交接”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捻军战争的形势跌宕起伏,变化无常。但总趋势是战争主动权得而复失,作战形式不得不由进攻转换为防御,“圩寨战”作为防御战的基本形态,逐渐取代“野战”,开始确立它在捻军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一 1856年4月,袁甲三复出攻捻前,捻军依然保持着雉河集会议前夕蓬勃发展的势头。 1854年11月,张乐行复出反清,与龚德树、苏天福、王贯三捻军合兵,“四出滋扰”,势力迅速壮大,到1855年秋,众至数万,形成捻军反清的一个高潮。为了控制皖北战局,摆脱  相似文献   

3.
略论聂士成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1862年(同治元年)由武童投效当时在安徽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袁甲三军营,第二年,又随李鸿章的淮军东下,开始了他的戎马战斗生活,直到1900年在保卫天津战役中牺牲为止,前后近四十年.这四十年中,聂士成从士卒迁升到总兵、提督,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归结为镇压农民起义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两个方面.试分别论述于下.一聂士成站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立  相似文献   

4.
捻军起义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51年(咸丰元年)到1863年(同治二年),其领袖是张乐行.后期从1863年到1868年(同治七年),到1866年(同治五年)以后又分为东西两路,赖文光是东捻军领袖,张宗禹是西捻军领袖.张乐行、赖文光和张宗禹,是捻军起义在两个时期和三个方面的代表人物,结合他们的历史事迹,这里将捻军起义的产生、发展和败灭的全程,作一全面的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林旭,字暾谷,号晚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著有《晚翠轩集》。祖父福祚,字畴九,清道光己酉(1849年)科举人。以团练议叙知县,谒选知安徽东流县。为官不为权势所屈,平东流狱事,颇称廉正。父百敬,福祚长子,邑诸生,曾随侍东  相似文献   

6.
接到叔祖父的电话,我简直欣喜若狂,因为叔祖父家在中国的大西北,那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地方。西北虽然资源丰富,可是过去通讯相当落后,以至叔祖父与我家一年难得通一次信,更别说打  相似文献   

7.
董福祥其人     
董福祥(1839—1908年),字星五,清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是清代武员大吏中一个比较独特的人物。出身农家,少年读书未竟,长大后却好谈兵法。他身材魁伟,性情强悍。同治初年,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影响下,陕甘一带爆发了回民起义。董福祥为求自保,在安化倡集团练,后为官府所迫起义反清,被官兵捕获,受酷刑几死。获救后,与同乡李双良等人,召集人马数千,再次举旗反清。他们以花马池为根据地,驰骋于陕甘十余县间,与回民起义军并肩抗击清军,到同治五年  相似文献   

8.
吕温传略     
吕温(公元772——811年),字和叔,又字化光,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人。他从小生长在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吕延之,因文章出名而被朝廷重用,官至浙东道节度使。父吕渭,“为中书舍人,尚书礼部侍郎,刺湖南七州。”吕温是吕渭的长子,幼年时期,就受到父亲的精心教养,后寄居扬州,在灵岩寺读书。吕温年少好学,很快就  相似文献   

9.
一、投笔从戎、依附袁世凯,充当清廷功臣 冯国璋,字华符,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生于一八五九年(咸丰戊午年),其祖父冯丕振,善于精打细算,家境富裕,有地三百亩,为该村四大户之一。其父冯国棠,因科举落榜、精神失常,时又遭天灾,家道中落下来。冯国棠有子四人,冯国  相似文献   

10.
丁宝桢(1 82 0— 1 886) ,字稚璜 ,平远 (今织金县 )人。道光二十三年 (1 843 )中举。咸丰三年 (1 85 3 )进士 ,授庶吉土。因母丧回乡 ,时桐梓杨龙喜起义 ,因组织团练镇压义军有功 ,授湖南岳州知府 ,又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在山东为官十年 ,以整饬政事 ,革除苛政 ,治理黄河颇有治绩。同治八年 (1 869) ,捕杀慈禧亲信安德海。光绪元年 (1 875 )在山东创设泺口制造机器局 ,制造枪炮 ,是为山东洋务之始。次年升任四川总督 ,又创办四川机器局。为革除川盐“官发盐引、私商运销”旧制 ,实行“官运商销”法 ,一年所收税款达百余万两。又修…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已二月十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东冲埔黄茅岭.原名左纪传,号叔仁,字孳林.中学时代曾更名左泽.一九二三年赴广州参加大革命后改称左权.祖父左奉裘和父亲左兆新(1876~1907)常年累月租种地主土地,过着贫困的生活.母亲张氏(1864~1949)生一女四男,左权排行最小.一九○七年父亲、祖父相继去世.兄姐年幼,全家仅靠母亲一人纺纱织麻维持生活.有时无以为继,母亲便怀抱二岁的左权四乡乞讨.  相似文献   

12.
苏雪林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1岁)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月二十四日(公历3月26日),苏雪林生于浙江瑞安县祖父县署,乳名瑞奴。祖父苏锦霞,字运卿。父苏锡爵,字少卿。母杜浣清,小名躲妮。1898年(2岁)开始记事。1899年(3岁)1900年(4岁)祖母令缠足。1901年(5岁)祖父调回兰溪,随其行。1902年(6岁)1903年(7  相似文献   

13.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早年居乡办团练,后率部参加淮军,积极追随曾国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原是清朝的反动军官。但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他主张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特别在捍卫和建设台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正确评价他的历史功绩,对于我们发扬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勇于前进的“狂人”柳宗元,字子厚,山西省永济县人。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出生于当时京城长安(今西安市)一个中小官吏家庭里。他的远祖曾有几个人当过宰相,后来逐渐衰落,到他祖父时,最高职务是个县令。  相似文献   

15.
张勋(1854—1923),字绍轩,江西省奉新人,原淮军苏元春营中一员将领。1900年西太后和光绪帝自陕西返回北京时,张奉命迎驾回宫,颇得西太后赏识,升为直隶淮军统领,四川建昌镇总兵,加云南提督、甘肃提督衔。1909年,张被调为江南提督,会办长江防务。1910年接任钦差江防大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围攻南京,张率部顽抗。兵败后逃窜到山东究州。清政府授他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913年7月,张勋奉袁世凯之命,到南方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9月,张勋攻陷南京,袁提升张任江苏督军,不久又调任长江巡阅使。1915年袁世凯称帝,封张勋为一等公,后又派他兼任督理安徽军务,拥有反动武装两万余人,驻  相似文献   

16.
释臣     
臣字甲文作?或?,有两个主要意义.一为奴虏、臣仆,甲文中常见.一为举目而视,这个意义存在于合体字中.例如:?、?都以从臣,都有望的意思.?为人举目而望,?为人挺立而视,就是明证.《说文》页部说:"颐,举目视人貌,从页臣声:,这个字读臣,是臣的加旁字.可见古代没有颐字的时候,就是用臣字表示举示远目远视的意思,后来为着与臣仆之臣区别开来,又造了个这颐字.臣字甲文既然作?或?,又有举目而视的意思,所以古文字学家认为它象竖目、纵目.郭沫若先生《释臣宰》一文说:臣"均象一竖目之形".于省吾先生《释臣》一文说: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学历史系江地教授的《捻军史论丛》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江地同志多年从事捻军史的研究工作,自五十年代起陆续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专题论文,1956年和1959年三联书店相继出版过他的《捻军史初探》和《初期捻军史论丛》两个论文集。这些论文包括了自1808年到1868年捻党的产生,捻军起义和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涉及了整个捻军史中许多重要问题。本书中的每篇文章既是独立的,各自成章,各自有中心,时间上又互相衔接,形成一部以论文形式写成的捻军史。本书共收论文十四篇,约三十万字,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七年九月,郭沫若先生在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见到一个方鼎,铭文二十五字,其释文为:佳(惟)三月王才(在)成周,延武王福自蒿,咸。王易(锡)德贝廿朋用乍(作)宝尊彝。郭先生定此为成王时器,同时又看到一大圆鼎,与康王时的《大盂鼎》形制相近,现在上海博物馆,铭文释文为:王益德贝廿朋,用作宝尊彝。此外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亦藏有两器,一为德毁,铭释为;王益德贝廿朋,用作宝尊彝。(右行)另一器为叔德毁,铭释为:王益叔德臣嬯十人,贝十朋,羊百;用乍(作)宝尊彝。很明显这四器是西周早期德所造之器,其铸造时间,应相距不远。此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晚年改号更生,广东省南海县人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康赞修历任钦州学正、羊城书院山长;叔祖父康国器曾任广西巡抚,家有藏书楼藏书2万卷;父亲康达初是未到职的江西补用知县。小“康圣人”康有为在这样一个诗书家世,从小受着严  相似文献   

20.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抗州)人。南宋初年名将张俊六世孙。张炎的祖先辈里有好几位词人,故其词学研究可说家学渊源。曾祖父张镃(功甫)、张鉴(平甫)均系姜夔(白石)的好友,张镃著有《南湖集》《南湖诗余》。祖父张濡、父张枢(斗南)确能词并“晓畅音律”。张枢著有词集《寄闲集》等。张炎亦著有词集八卷名《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